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7-04-21孙贝贝刘娟王峰王国辉
孙贝贝 刘娟 王峰 王国辉
【摘要】培养的高层次人才,是科教兴国的中坚力量,大学毕业生能否充分就业,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利益,也直接影响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创业行为是大学生学业的进一步深化,择业途径的良胜发展,是大学生主动参与社会竞争的一种尝试,作为大学生现代择业方式的一种新趋势,其意义已远远超出了这一形式本身。
【关键词】就业;创业;社会竞争;新趋势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8-0248-02
一、大学生创业的现状
(一)当今社会大学生创业已经成为重要的就业形势
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高校的招生规模逐年增加,1998年全国高校普通本专科生招生规模108.4万,到2010年己达到661.8万,而毕业本专科生从83万人,上升至575.4万。因为毕业生数量的陡增与短期内增幅有限的市场有效需求间出现了供需不平衡,并且大学生的就业形式已不再是由国家负责分配,所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出现下降现象,同时出现就业层次下移。
国际劳工组织1998年的《就业报告》估计,在全世界30亿劳动力中,有25%一30%的人未完全就业,约有1.4亿人失业。据预测,50%的毕业生不能取得工资就业岗位。大学生就业难变成全球关注的话题,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口益严峻的情况下,大学生创业逐渐成为最受支持和重视的一种就业形式。新的就业方式和财富增长方式也己出现,知识就业者、信息就业者、网络就业者,数字化就业者大量涌现。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一七大”报告中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创业,尤其是大学生自主创业,对我国提倡的建设“创新型国家”有积极的推进作用。从“预就业”到“预创业”,大学生创业正在成为一种重要的劳动就业形式,是有效缓解就业压力的最佳手段。
(二)大学生创业率及成功率低普遍偏低
由中华职业教育社等单位主办的“2010全球创新型经济高层论坛”上,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教授指出,中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创业比例不足2%,而欧美的这个比率达到20%一30%,同时我国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偏低,约为1%。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的创业教育不够完善,大学生创业素质普遍偏低,创业知识储备不足,在校期间没有经过适当的锻炼,创业能力薄弱,学生多数缺少实践经验,也不了解基本的政策法规。
(三)大学生创业活动愈来愈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
聯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89年“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北京会议上提出“创业教育”的概念,并在与会报告“21世纪的教育哲学”中把创业能力提到学术性和职业性教育护照的同等地位,提出了学习的“第三本护照”,即创业能力。为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国际劳上组织专门开发了“KAB”(Know About Business)教育项目来帮助学生提升对创业的全面认识。中国教育部1999年颁发的《面向世纪教育振兴计划》也指出“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目前,我国有近千所大学实施了KAB项目,备受大学生欢迎。
我们国家的政策支持也有效地激励了大学生的创业行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日前在全国启动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目标是在2010一2012三年内引领45万名大学生实现创业。主要通过开展大学生创业实训,对符合创业条件的大学生给予政策扶持,同时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指导服务,还包括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孵化服务。我国的创业环境逐步步入良性发展。
二、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对策
(一)政府要完善创业政策,积极促进大学生创业。政府做为大学生创业的主体推动者,在鼓励大学生创业时应考虑到生源结构、创业前景、服务地方经济三个方面。建立起协作机制,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力度,完善资金支持保障、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市场秩序等措施,以营造一个适合大学生创业的良好环境。
1.加强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是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助推器。政府应加快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的建设,以优化大学生的创业环境,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1)鼓励高校提升大学生创业服务水平。加强创业指导的咨询服务。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开发、创业培训、创业孵化等跟踪辅导的“一站式”服务,同时,可以为创业大学生提供涉及创业政策解析、具体实践操作等方面的资料。
(2)加大大学生创业扶持力度。对大学生创业符合条件的,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经有关部门认定的高新技术领域实现创业的大学生,给子奖励性补贴,并保障其合法权益,符合规定的,可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政策。为优秀创业者提供户籍、住房等方面的帮助。对大学生创办的企业,依据经营收入证明、完税证明及提供就业岗位等情况进行奖励性补贴。尽量帮助大学生降低创业初期的用工成本,减少创业费用支出。对大学生创办的企业在注册资本、经营范围等方面放宽政策,降低其注册资本。各级大学生创业服务机构和人才服务机构要在服务场所设立专门窗口,为大学生提供政策咨询、创业指导、职业介绍、创业培训等免费服务措施。
(3)支持和鼓励大学生的实习活动。调查发现,成功创业案例的大学生创业者,都有着丰富的实践经历,所以政府部'一应积极为大学生拓展实习单位,完善实习补贴政策,鼓励高校组织大学生参加实习,以丰富大学生的实践经验和技能,以促进大学生顺利创业。同时应注重优化实习企业结构,来满足大学生的实习需求。并强化大学生实习的管理与服务,指导实习企业与高校建立交流平台,积极推进校企合作,通过实施产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加强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力度。完善政府、高校和企业三方联动机制,密切政府大学生创业服务机构同高校大学生创业指导部门、企业相关管理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形成大学生创业服务合力。
2.完善大学生创业资金支持体系。政府应给大学生创业者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为大学生搭建信用及融资的平台,建立完善的金融信用体系。鼓励风险投资增加对学生创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政府对人学生创业的资金保障措施,大致分为新企业信贷和大学生创业基金两大类。
加大创业贷款的宣传力度,让社会和大学生群体了解创业贷款机制,科学地选择创业融资方式,以适合新企业的发展和融资需求。并制定针对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性贷款,扩大对大学生创业发放小额贷款的范围,鼓励并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开展大学生创业贷款担保业务优化精简创业贷款的申请流程,提高服务效率,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筹资、融资服务。
政府应对高校学生自主创业实行税费减免,提供小额担保贷款,落实创业补贴政策,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支持。例如一些地区推出了小额创业贷款服务,一些地区由政府出面组建中小企业担保公司,为大学生新创办的企业进行贷款担保等。
(二)高校要加强创业教育,大力助推大学生创业
创业教育是塑造创业人才的最佳途径之一,有效的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行为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弥补大学生创业经验不足带来的问题,同时可以最充分的发挥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创业优势和技能。高校是大学生知识能力结构形成的重要教育基地,高校不仅应该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同时,高校的创业教育需要以优秀的教师队伍和良好的创业环境为基础,其中包括完整的创业课程体系,齐全的创业实验设施,丰富的创业大赛活动和积极的创业激励机制等,这些浓郁的创业氛围是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素质的重要载体。
1.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条件保障体系,夯实工作基础
(1)加強领导,合力推进。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实践过程中,学校应努力形成建立学生创业教育指导网络化运营模式,分工明确,组织有序。
(2)完善制度,确保质量。为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学校应制订有与创新创业教育配套的规章制度等管理文件以及一系列关于鼓励和倡导大学生参与科技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的管理规定,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与实施建立了一系列的相关制度,提供了充分的组织、保障条件。另外,学校建立了大学生就业创业激励机制,对符合条件的创业申报项目,在配备专门指导人员的基础上,就指导培训、场地使用、设施配备等提供了诸多优惠政策;对在指导大学生就业创业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给予表彰奖励,同时,将该项工作列为基层年终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
(3)经费保障,推动工作。学校每年做好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专项经费预算,逐年加大科技创新活动经费投入力度。制定经费管理办法,实行专款专用。为大幅度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参与度和参与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引导体系,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为在全校上下形成良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氛围,学校可以构建“阵地化、榜样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宣传教育引导体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形成了校领导高度重视、各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同学们积极参与的大好局面。
(1)宣传引导“阵地化”。建立了“大学生创新教育专题网站”积极开辟大学生创新创业创客宣传、交流网上阵地,通过网站的信息集成,形象展示各种创新创业创客教育成果。定期举办各种创业相关的讲座,邀请优秀企业家、知名创业校友等创业精英为大学生宣传创业政策、讲述创业故事、解读创业技巧、解答问题疑惑,使其成为激发创业激情的“熔炉”、汇聚青年智慧的“阵地”。
(2)宣传带动“榜样化”。学校与各类成功创业团队保持密切联系,并多渠道深度挖掘成功创业就业典型团队及个人,通过点面结合的立体式宣传,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发挥创新创业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充分激发广大同学强烈的创新创业意识,极大鼓舞了同学们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热情。通过他们事迹的分享,让普通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激发参与创新创业的激情,形成以典型激发典型的链式反应,带动形成良好校园氛围。
3.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体系,提升创新创业能力。面对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渴望对创新创业进行深层次指导的实际情况,学校广开渠道、整合资源,努力打造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训体系,大力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
(1)普及性创新创业教育。学校紧紧围绕“厚基础、精专业、强能力、重应用、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通过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一批受益面广的创新创业教育类理论课程,开展一批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的创新创业实训项目,构建了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2)兴趣性创新创业引导。除通过邀请创业名家对学生进行兴趣引导外,学校还鼓励、支持学生创新创业社团,以及面向各学院不同专业科学组建优势互补的创新创业团队,来汇聚大学生创新创业英才,为他们提供兴趣性的引导。
(3)专业性创业培训。积极选拔有明确创业意愿的大学生进入创业大学学习,通过导师制辅导和项目化实践,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对经过创业大学选拨、创业项目论证的创业团队和个人,实行“创业实训”、“模拟创业”、“孵化创业”三级创业扶持,指导和帮助大学生成功创业。定期聘请知名企业家和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开展创业理念、创业管理、创业实践方面的专题讲座,强化创业教育,全面提升学生创业能力。
眼下,大学生创业形式严峻,需要社会各界一起协调努力,一起改变这一现状,带动大学生创业往更好的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国际劳工组织.1998全球就业报告
[2]朱仁宏,叶敏,邓靖松年创业经济与企业发展研究报告[J].现代管理科学,2007,(07)
[3]肖运前.支持我国高科技企业发展的资金运行机制研究[D].湖南:湖南大学,2005
[4]赵中建.21世纪世界高等教育的展望及其行动框架-98世界高等教育大会概述[J].上海高教研究,1998(12):1-8
[5]袁新文创业教育,给“面包”还是给“猎枪”[N].人民日报,2010,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