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施高效小学数学教学
2017-04-21郑亚平
郑亚平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地位,倡导学生的主体理念,发挥教师辅导带头的作用,真正做到教学内容的全渗透,深植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7-0132-01
引言
目前就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看,没有创新突破性的进展,整体处于传统的教育观念里,教师是教育的主导者,学生是被动学习。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学生们的学习氛围压抑苦闷,学生的解题思维死板僵化,根本谈不上轻松教学,遇见问题更不会举一反三。另一方面,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展的初级阶段,对各方面都有强烈的好奇心,专一能力和自控能力不强,无形中又加大了小学数学教育的难度。
1.引导学生善于探索
教师要发挥好引导作用,大教育家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是学生血系最重要的相关者,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尤为重要,教师可以给出合适的课堂选题,让学生借助网络等多媒体资源,或者是小组讨论学习。
例如:学数学《分一分与除法》中,可以让学生带上自己喜欢的水果,和全班学生共享,小组内商讨如何进行平均分配,教师应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畅所欲言,进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来回走动,遇到分布平均的情况,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开动脑筋进行协调搭配,最终实现平均分配,寓教于乐,既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也实现了对除法运算规律的掌握。
2.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2.1 培养兴趣
良好的习惯是兴趣培养的重要条件,只有在习惯中,学习的兴趣才会更加浓厚。为更好地巩固小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老师们适当的引导小学生们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认真审题是要提要小学生们的答题的正确率,一味的失败会打击他们的学习热情;独立思考则是鼓励学生们在自己独立思索中找到解题的思路,锻炼解题思维,举一反三,在完成解题的过程中,增强学生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這样一来,学生们的数学学习兴趣会日益巩固。
2.2 一题多变
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对应用题改变条件或问题,或条件同时改变,达到练习的目的。这种练习,有助于启发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其异同点,抓住问题的实质,加深对本质特征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区分事物的各种因素,形成正确的认识,进而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促进和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一般可以采用“纵变”和“横变”两种形式。
“纵变”让学生对某一数量关系的发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例:某工厂原来每天生产40台机器,现在每天生产50台机器,是原来的百分之几?变化题:(1)某工厂原来每天生产40台机器,现在每天生产50台机器,比原来增产了百分之几?(2)某工厂现在每天生产50台机器,比原来增产了25%,原来每天生产多少台机器?
“横变”训练学生对各种数量关系的综合运用。例:粮店要运进一批大米,已经运进12吨,相当于要运进大米总数的75%。粮店要运进大米多少吨?变化题:(1)粮店要运进大米16吨,用4辆汽车运一次,每辆运2.5吨,还剩下多少吨大米没有运到?(2)粮店要运进大米16吨,先用4辆汽车运一次,每辆运2.5吨,剩下的改用大车运,每辆大车运0.6吨。一次运完,需要大车多少辆?(3)粮店要运进大米16吨,先用4辆汽车运一次,每辆运2.5吨,剩下的改用大车运,每辆大车比汽车少运1.9吨。一次运完,需要大车多少辆?这样,从“纵”“横”两个方面进行练习,就不断加深了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使学生的思维从具体不断地向抽象过渡。
2.3 一题多解
小学数学教育没有固定思维,只有提供机会,提供空间,小学生们的实力也是无法估量的。小学生天真无邪,活泼好动,被社会的现实因素冲击少,被应试教育的死板模式条框限制少,对于每一道题都会有出人意料的结果。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在教授,解题时候,可以采取一题多解,一解多题的引导,面对一道题,探求多种解法。针对一个结果,假设多个题目。在反复的锻炼尝试中,达到举一反三,应对自如的目的。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教育更应该跟上时代的潮流,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扬长避短,取精华剔糟粕,在实践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好的教学方法,为数学教学所用,形成具有特色和吸引力的课堂,让小学数学教学更上一个新台阶。
从不同角度启发诱导学生得到新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沟通解与解之间的内在联系,选出最佳解题方案,从而训练了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和不同方向去分析、思考问题,克服思维定式的不利因素,运用知识的迁移,使学生能正确、灵活地解答千变万化的应用题,能做到根据大纲要求同时结合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解答方法。通过以上形式多样的练习,不仅调动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不断深化。
3.积极创设教学情境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设问情景创设往往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以与学生有直接接触的现实生活实例为基础所设计的。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可以打破传统的模式,先提出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而后进行情景创设,这就可以让情景创设更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思考进入情景。从本质上说,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设问情景创设的最终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带着兴趣和好奇心进入课堂。情境创设首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首先会思考这个问题,并且根据这个问题来推测教师接下来的情景。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情景的带入性,同时,通过思考,学生已经得到了一部分答案,当得到教师第二个问题时,学生的思考将变得更有深度,也近一步提高了情景创设的效果。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完全可以大胆尝试,将数学中设问情景创设的工作交给学生,也就是要部分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情景创设。学生对学生的心理必定更加熟悉,所创设的情景也就更能达到相应的效果。同时,新课程的标准不仅仅局限于提高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4.结语
总之,小学阶段是数学思维形成的关键阶段,教师应该根据新形势的要求,并结合每个学生自身的特点研究出小学数学教学的新模式,帮助学生从小在数学思维的影响下思考解决问题,为数学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巧婧.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