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技能迁移规律在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中的应用研究
2017-04-21赵嘉宜李广学
赵嘉宜++李广学
摘 要:运动技能迁移既可以促进学生新技术的形成与掌握,同时也可以反过来阻碍学生新技术的形成与掌握,任课教师只有深入了解运动技能迁移的规律,才能够在开展体育教学与训练活动时,利用运动技能迁移规律来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与训练成效。鉴于此,该文就针对运动技能迁移规律在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研究。文章首先分析了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学生运动技能迁移的影响因素(两种技能之间的共同因素、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然后又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中运动技能迁移规律的几点应用策略(根据运动技能迁移规律,合理安排教学训练活动;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加强运动技能的基本功练习;改进教学训练方法,促进运动技能的正迁移),希望能够为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活动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运动技能迁移规律 体育教学与训练 高校体育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2(a)-0154-02
运动技能迁移是体育教学与训练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客观现象,指的就是在学习新动作技术时,已经形成和掌握的运动技能对新技术形成与掌握所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通常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积极的影响,即已经形成和掌握的运动技能对新技术的形成与掌握具有积极作用,会促进新技术的形成与掌握,这种情况通常也称为运动技能的正迁移;另外一种是消极的影响,也就是已经形成和掌握的运动技能对新技术的形成与掌握具有消极作用,会阻碍新技术的形成与掌握,这种情况则通常称为运动技能的负迁移。由此可见,作为体育教学与训练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客观现象,运动技能迁移既可以促进学生新技术的形成与掌握,同时也可以反过来阻碍学生新技术的形成与掌握,任课教师只有深入了解运动技能迁移的规律,才能够在开展体育教学与训练活动时,利用运动技能迁移规律来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与训练成效。鉴于此,该文就针对运动技能迁移规律在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1 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中运动技能迁移的影响因素
在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学生运动技能迁移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三点。
(1)两种技能之间的共同因素。两种技能之间具有一定的共同因素是其产生运动技能迁移的关键。也就是说,先学习的技能与后学习的技能之间存在相似或者是相同的地方越多,运动技能迁移就越容易出现。例如:篮球与手球在接球、传球以及配合等多种技术上都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那么篮球运动水平较高的学生学习手球运动时,因为运动技能正迁移的存在,往往更容易。但是,与此同时也要注意,篮球运动与手球运动虽然在很多技能上存在相似和相同之处,但是作为两种不同的运动项目,两者之间也存在很多的不同,如果学生本身对于篮球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就不理想,那么在学习手球运动时,相较于学习跳远、跳高等与篮球运动共同因素非常少的运动项目而言,也往往会更容易出现运动技能负迁移的问题。
(2)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一般来说,学生掌握的基础运动知识越多,对具有共同成分的一般运动原理和基本知识的理解越透彻,在学习新技术时,就越容易触类旁通,产生运动技能的正迁移。反之,如果学生对相关的运动知识知之甚少或者是处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那么不但很难出现运动技能正迁移,反而极易出现运动技能负迁移,对新技术的形成与掌握产生阻碍。
(3)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通常情况下,学生运动技能练习的时间越长、基本功越扎实、技能掌握越熟练,在学习新技术的过程中产生正遷移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之前掌握的运动技能就不够扎实和熟练,在学习新技能的过程中,不但很难产生正迁移,往往还会阻碍新技术的形成,或者是学会了新技术却对原来已经掌握的运动技能产生了干扰,从而产生运动技能负迁移的问题。
2 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中运动技能迁移规律的应用策略
2.1 根据运动技能迁移规律,合理安排教学训练活动
在根据运动技能迁移安排教学与训练活动时,主要应注意如下几点问题:(1)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在开展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活动之前,任课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深入分析不同运动技能之间的相同点和相似点,将有可能产生正迁移的两种技能的教学与训练活动,按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基本原则前后衔接起来,尽可能地促进运动技能正迁移的出现;同时,对于容易出现负迁移的技能则隔开来开展教学与训练活动,让学生先学习和掌握其中较为简单、难度较低的一种,在学生熟练掌握并形成了稳固的动力定型之后,再开展另外一种技能的教学与训练活动。例如:跳高和跳远,虽然都属于跳跃类项目,在技术上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是,由于两者需要克服的障碍性质不同,所以,无论是在助跑技术、起跳技术还是腾空技术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如果将两个运动项目的教学与训练活动安排在一起或者是安排时间比较近就很容易产生运动技能负迁移的问题,因此,合理的安排应是在学生熟练掌握其中一项技术之后再开展另外一项技术的教学与训练。
(2)要注意教学流程的合理安排。简单来说,就是要确保学生一种运动技能稳固形成以后再进行下一个技术动作的学习,尤其是在相似动作的教学中,更应注意这一问题,否则,不顾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就进入下一个技术动作的学习之中,不但不会产生运动技能正迁移,还极易产生运动技能负迁移,对学生新技术的学习和原来已经掌握的运动技能产生干扰。
2.2 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加强运动技能的基本功练习
由上文分析可知,在开展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活动的过程中,运动技能的迁移与学生运动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动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因此,在开展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活动的过程中,为了促进运动技能正迁移,避免运动技能负迁移,就要从以上这两个方面入手,利用运动技能迁移的规律来促进教学训练质量的提高。
首先,要重视运动基础知识的讲解,不但要让学生知道相关的运动知识,而且还要尽量通过详细、生动的讲解,让学生透彻理解其中的一般原理,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但是,综观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的现状可以发现,很多任课教师都将运动技能作为教学的重点,却忽视了运动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学生也多认为理论知识学习过于枯燥,提不起学习的兴趣。针对这种情况,在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中进行运动理论知识的讲解和传授时,任课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实际,灵活采用多媒体技术或者是慕课等较为新颖的方式组织开展教学训练活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其次,要加强学生的基本功练习,确保学生对所学习运动技能的熟练掌握。在加强学生运动技能基本功练习时,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1)注意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安排练习的强度和练习负荷,确保“因人施教”“因人施训”;(2)注意练习方法和练习手段的多样化,以提高学生的练习积极性;(3)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自练能力,通过高质量的自学自练来提高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
2.3 改进教学训练方法,促进运动技能的正迁移
在开展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活动的过程中,根据运动迁移规律,有意识地改变教学方法和训练方法,也是促进运动技能正迁移的一种有效方式。例如: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对两种相似的运动技能进行分析和对比,并总结两种技能之间相似或者是相同的技术关节和不同的技术关节,明确两种技术之间的异同,理解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以此来促进学生运动技能正迁移的出现。
参考文献
[1] 蔡小井,彭杰.论持拍隔网对抗项目中运动技能的迁移[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2(S1):156-158.
[2] 高慧敏.运动技能正迁移在体育教学中的研究[J].内蒙古教育,2016(1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