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常见问题与解决思路探析
2017-04-21张英
张英
摘 要 电视新闻在社会及广大受众心目中兼具公信力和权威性,但随着一系列新兴媒介载体的相继出现,对于新闻事件的审视角度开始偏向角度多元化、选择个性化,而受众对于新闻的选择也逐渐趋向多样化和灵活化,这一趋势无疑是向以电视新闻为主导的传统媒体吹响了“战斗”的号角。编辑工作涵盖电视新闻策划、编稿、编排等关键环节,对电视新闻的质量优劣影响重大,故而在这场革新战斗中也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编辑方式,拓宽编辑思路,以保障电视新闻能够最大限度满足受众需求层次,引导受众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文章从电视新闻编辑视角出发,阐述了编辑对电视新闻的重要作用,分析了目前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经验提出了电视新闻编辑应注意的工作技巧,以期为电视新闻媒体适应新时期变革,实现平稳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电视新闻;传统媒体;编辑;技巧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05-0168-02
电视新闻是广大受众了解社会时政动态、民生热点的主要渠道,面对时下新媒体发起了一系列挑战,如何准确把握时机,创新发展机制,提升电视新闻节目市场竞争力是实现持续发展的关键。而电视新闻编辑在这一过程中起到的作用至关重要,如何准确编辑不同时段、不同领域的新闻事件,如何保障新闻播报的客观性与及时性、舆论导向正确性,是广大电视新闻编辑的工作重点。下文将围绕上述问题展开综合论述。
1 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存在的普遍问题
1)主题不鲜明。内容是新闻作为媒介传播载体的重要存在,但实践中仍有部分电视台对于新闻事件的播报缺乏深度挖掘,展现出来的新闻内容仅是对事件的简单复述,缺乏鲜明的观点陈述和正确舆论的引导。此外,还有部分电视台仍执着于对国际新闻或是国内重大新闻事件的重复报道,跟风采访,做着类似“搬运工”的工作,缺少对当地民生事件的关注,鲜有自己的特色。诸如此类的一体化新闻编辑模式,不仅无法彰显出电视新闻的权威性、直观性,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和降低了受众观看电视新闻的热情,无益于地市电视台的长远发展。因此,在组织稿源、选题、采编、策划等过程中,编辑要以满足目标群体新闻需求和兴趣为标准,突出事件要传达的主题思想,有针对性地进行新闻信息取舍工作。
2)形式单一化。此处所指单一化,主要是指部分电视台新闻播报不论是时政要闻类,还是生活娱乐类,均采用同一种模式进行,形式刻板、内容僵化,给人一种呆板、乏味的感觉,极易令受众产生视觉疲劳。还有部分新闻内容编辑过于追求戏剧化、娱乐化的幽默效果,比如将一件关于遗弃婴幼儿的严肃新闻用调侃、逗趣的说辞播报,使得新闻重点转移,无法引发受众在观看后对这类社会现象产生深思,最终导致新闻播报落入俗套。
3)缺乏创新和深度。传播学对新闻的认定,将其视作一种意识形态,故而“创新”二字是对新闻编辑的直接要求。换言之,电视新闻内容的编排策划与报道形式是否具备创新意识,对其质量优劣至关重要。但现实中,很多电视新闻都让人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或多或少地借鉴了其他新闻播报对该事件的观点或意见,这类相互抄袭、模仿的态势久而久之将降低受众对电视新闻的关注度和信任度,因此亟待编辑引起重视,严格遵照新闻报道的内容撰写与之相配的言论,阐明观点,追踪新闻事件背后真相,深入挖掘和阐明事件的因果关系,以揭示其实质和意义,凸显新闻信息应有价值。
2 新闻编辑对新闻的重要作用
1)保障新闻的实效性与真实性。新闻编辑以影音结合的形式将新闻事件直观、生动地展现出来,使得新闻事件能够按照一定顺序、借助各种媒介及时传播,不仅保障了新闻信息传递的时效性,同时也保障了原始新闻素材在编辑专业梳理和整理下的真实性。
2)维护新闻的积极正确导向性。基于前述可知,电视新闻通常由各地方电视台主办,故而在受众心目中具有一定权威性和公信力,能够引导公众认知,影响社会舆论走向。经过新闻编辑专业整理、编排的新闻内容,不仅能够确保新闻素材来源的真实,还能够借由新闻事件背后的观点阐述、综合点评等,彰显政府主导和新闻媒体提倡的核心价值观念,确保受众认知的正确性,避免因小道传闻、误解而产生恐慌。
3)实现新闻内容传达的多样性。经新闻编辑以图文结合、视频处理、音频配字等方式处理过的新闻素材,各要素组成更加清晰明确,且内容积极向上,条理有序,形式丰富,再加上编辑有针对性的解读,能够让新闻展现的事件背景和价值观念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3 电视新闻编辑应注意的几点工作技巧
1)创新编排方式。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基本要求即确保新闻主题鲜明,编排与舆论导向有机统一。这就要求编辑在组织稿源时,首先要对新闻信息与社会现实及相关背景有准确的把握,以便為新闻信息准确定位,突出重点。其次,在时政类和民生类新闻策划方面,要融入政府与党倡导的改革方针和政策,弘扬社会主旋律,将舆论导向始终围绕政府与党的中心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在新闻重点选择和表达形式方面,要结合受众的接受心理和兴趣综合考虑,灵活掌握尺度,在反映民生现状、表达群众美好愿景的新闻中可适当地融入核心价值观、社会主旋律的内容,以实现民生与政治的统一、共促。比如,在新闻串搭编辑时,对时下群众最为关心的医疗保险、养老等素材,可进行新闻串搭编辑点,将政府部门负责人的采访及政策法规的解读进行综合编排,在扩大新闻信息量的同时,真正贴近受众实际,引发受众更多关注与讨论。
2)编排要以内容为依据,形式多样化。时政新闻类应保持严肃,生活娱乐类新闻应略带诙谐,但要确保不同类型新闻风格有明显的辨识度,不仅取决于新闻播报所表述的内容,还包括对新闻画面表现手法和编辑规律的把握。其中,声画合成技法是电视新闻画面编辑的基本工作技巧,“蒙太奇手法”则是画面组接的核心技巧,常见于民生专题新闻中,能够突破时空界线,将新闻事件剪辑组合到一起,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新闻画面的艺术性和美感,但运用中应注意叠化手法的适当性,以保障上下贯通,首尾完整。此外,还要避免为了达到夸张视觉效果,而过度炫技影响新闻的真实性。再有,“同期声”处理也是实践中声画合一采用技法,即在拍摄的过程中同时录音,这种音效更真实、更有现场感,常应用于各类型新闻事件主角采访。但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同期声都一律采用,应结合具体的新闻内容,根据新闻主题、目的来决定是否选用。比如,某些被采访者词不达意的说辞,或是答非所问的交流,这些同期声都是无需作保留的,以避免“同期声”冗长、杂乱。
3)深度挖掘真相,突出编辑特色。新媒体时代下信息资讯可谓“满天飞”,复制和转载成本的低廉、便捷,诱使部分新闻媒体只顾着搜罗信息,而不再坚持对新闻素材来源的核实,有的甚至刻意追求“轰动”,在新闻報道角度上大做文章,刻意选取能够刺激大众神经敏感度的标题,断章取义,导致部分新闻事件在多手辗转后“面目全非”,严重损害了新闻的整体真实性和平衡原则。由此,电视新闻编辑必须坚守职业操守,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出色的职业操守和优良的职业素养,将工作“半径”从以往新闻资讯采编和发布,拓展至整个互联网,在海量信息中抽丝剥茧,分析归纳,层层揭示,并以此为基础展开跟踪报道、深度解读,严格把控新闻信息播报的真实性和舆论导向的正确性。其次,要涉猎更多专业书籍,借鉴优秀的国内外新闻编辑经验来不断革新新闻策划观念,能够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具备跟踪新闻线索、发现问题、揭露真相等职业技能,要能够理性看待每一件新闻事件,严肃核实信息源,为大众识别真假信息,维护新闻媒体的公信力。除上述外,还要具备追踪到底、深度挖掘来龙去脉的动力和恒心,要坚持以客观理解来判断新闻事件的深层价值,善于为受众再现新闻情景,还原新闻现场、链接新闻背景,以突出新闻事件的生动性,让新闻报道更具表现力,内容更鲜活,实现新闻报道厚度、深度和高度的提升。
4 结束语
综上,新闻编辑是电视新闻的核心组成,要想保持电视新闻节目的收视主导地位,实现广泛传播的目的,新闻编辑的素质尤为重要。因此,新时期电视新闻编辑要积极学习现代媒体信息技术,把握时代思维轨迹,重视多领域知识的积累,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创新能力,同时,坚守新闻的真实性和创新性原则,在选题策划时突出重点、分清主次,使电视新闻节目满足观众的多层次需求,促使新闻编辑质量不断提高,进而带动电视新闻编辑水准和电视新闻节目市场竞争力的不断攀升。
参考文献
[1]付刚.电视新闻编辑技巧的运用与艺术性思考[J].科技传播,2015(20):3,2.
[2]周峰.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的技巧及其创新[J].新闻传播,2014(15).
[3]徐佳.电视新闻编辑技巧的美学思考[J].新闻研究导刊,2016,7(10):133.
[4]喻琳.研究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的技巧和创新[J].西部广播电视,2014,6(11):27.
[5]杨夏星.浅谈电视新闻编辑的技巧与运用[J].西部广播电视,20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