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艺术素质测评的思考

2017-04-21王筱婧

教育界·下旬 2017年1期
关键词:义务教育思考

王筱婧

【摘要】教育部颁布并推行了《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后,中小学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开始进行艺术素质测评。基于现阶段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发展还不够完善,在发展中还存在问题,因此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艺术素质测评应当探寻一些有效策略。文章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艺术素质水平测评的方法提出了几点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义务教育;艺术素质测评;思考

一、引言

义务教育提倡受教育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加强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艺术素质测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现阶段,对学生艺术素质测评还存在着一定不足。因此美术教育者们应该针对这些现存的问题,对优化艺术素质测评进行探索,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艺术素质测评的定义

艺术素质测评又称为艺术综合素质测试,主要内容是考查学生对艺术知识的掌握,是学生对自身能力和潜力的自我展示。艺术素质测评的考核重点是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找寻规律和想象的能力。而把这四种能力分开来说只是便于家长和学生理解,一般情况下,测试题目所考查的是艺术能力的综合。

三、艺术素质测评的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在义务教育阶段开展艺术素质测评,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过去的义务教育中,学校和家长只是单纯注重学生的文化成绩,而对学生在美术等领域的发展却毫不关心,这就会导致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发展不够完整[1]。对此,开展对义务教育学生的艺术素质测评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意识到,除了学习成绩以外,综合素质的提高在接受教育阶段也很关键。

(二)有利于新课改的深入推进

新课改在实际推进上面临诸多阻力,特别是义务教育评测的不到位会直接制约新课改的继续深入。通过艺术数值平台能够间接提升各个学校对艺术素质教育的实际受重视程度,外部评测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实际上属于一种外部约束措施。新课改下各个阶段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式需要做出改变,最终教育目标的优化也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学生的实际受教育状况是新课改成果的直接体现,而艺术素质测评能够直接反映出学生均衡发展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这对于调整学生培养方式,更好达成新课改人才培养目标也有积极意义。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虽然学习美术、音乐等知识内容,但并未将其作为一个体系,导致感兴趣的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教学内容,其他学生则是消极对待课堂内容。如在美术课堂上,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正确握笔,画出线条等教学中所要求的内容,练好美术的基本功,同时学生也按照教师所指引的思路来欣赏艺术作品,并对其进行解构,深度分析艺术作品的内涵,进而提升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2]。通过将艺术测评引入教学体系中,学生学习艺术的积极性不断提升,进而从美术、音乐等多个小的角度着手,全面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有利于后期学习和工作的开展。

四、现阶段艺术素质测评存在的问题

(一)艺术素质测评管理过于混乱

现阶段的艺术素质测评,采用的依然是考试的形式。而学生在平时根本不能接受艺术方面的有效教育,对艺术素质测评也不够重视[3]。因此在艺术测评的自测环节,部分教师会让学生自行从网上的模板上拷贝,这就会导致艺术素质测评缺乏公正性和透明性。不少学生对于综合素质平台的“自评”采取应付态度。如有的学生表示:“我特别不喜欢写综合素质平台,每次都在网上找别人写好的模板,直接复制进去。”由于综合素质评价平台并没有人监督,所以他们想写什么、怎么写,都可以“随便写”,没人管,也没人核实,班主任只会看你填没填。所以同学间会彼此复制粘贴。因此,如果有关部门不能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作做出有效管理,就會导致艺术素质测评的结果缺乏准确性。

(二)艺术素质测评缺乏科学性

部分教育机构在构建艺术素质测评体系的过程中,其考核内容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仍然有提升的空间。如部分艺术素质测评体系的内容以及落实方式并没有进行系统筹划,校方以及家长仍然以“应试”为核心教导原则,相对忽略了学生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等方面的综合提高。以音乐教学为例,艺术素质测评体系以学生的音调掌握、音符发音等基础性知识为核心,虽然理论方面的基础知识对学生的音乐知识学习有指向性作用,但是学生对音乐的艺术魅力以及自我理解等方面的能力并不会因此而提高。所以艺术素质测评的重视理论以及缺少统筹式规划,严重影响艺术素质测评体系的“四项能力”综合提升。

(三)艺术素质测评还没有摆脱传统束缚

在国家教育政策的倡导下,提倡对学生的艺术素质进行测评,但新建立的测评体系与原有的测评体系内容相似、形式相近,没有从传统的束缚中摆脱出来。通过对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生艺术测评办法》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新建立的测评指标包括基础指标、学业指标和发展指标三个部分,其分数分别为40分、50分和20分,余下的10分为加分项目。同时也将学生的得分所属于的等级进行规定,90分以上为优秀;75~89分为良好;60~74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素质教育倡导不要用分数衡量学生的综合情况,但现阶段的测评指标没有摆脱传统的束缚与限制。测评结果的依据包括学生记录、教师评语、学生互评,同时也有学生在艺术、美术等课程上的出勤率。这些内容评定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其结果的公正性有待考证。

(四)艺术素质测评在一定程度上不完善

在对学生进行艺术素质评价的过程中,并没有建立相应的参考标准及其在实施过程中的保障体制,对其实施也并没有分工明确。根据相关调查显示,许多教师对于此次颁布的关于学生素质测评的办法仍存在些许质疑,认为其中仍有许多不完善之处。

五、义务教育阶段艺术素质测评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艺术素质测评管理机制

如果要使藝术素质测评的结果更具备科学性,应该对艺术测评的过程进行有效监管,同时督促学校方面对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环节的教育,使学生意识到对自身艺术素质测评的重要性。同时应该专门抽调相应的管理人员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艺术素质进行专业性的素质培养,从而提升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综合素质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教育部门专门派出督察小组,对所辖区域内的艺术素质测评管理进行有效监管,同时对不合格学校的艺术素质教育要对学校的有关领导进行批评教育,同时要对其强调贯彻提升艺术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使其在今后的工作中重视对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的评判。现阶段对学生的艺术素质测评的管理还不够完善,这需要教育部门出台相关规范对此进行监督管理。

(二)强调艺术素质测评的科学性

为通过艺术素质测评体系构建,实现学生“四项能力”的综合提升,应该对艺术素质测评体系的评价内容以及落实方式等进行综合分析,以此保证艺术素质测评的科学性。在义务教育中,具有科学性的艺术素质测评体系,应该以“理论+实践”为核心,并通过多元化教学体系的构建,实现艺术素质的综合性测评。

(三)摆脱传统测评方式的束缚

为了保证艺术测评结果的公正性,并通过艺术课程的开展,真正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美术等方面的水平,要建立完善的测评指标和测评方式。在新建立的测评体系中,学校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测评模板,并且证实学生的参与度,以及同学、教师评价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学校可借用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中的相关内容,设定记录标准和记录方式,并严格要求教师按照要求记录学生的艺术测评结果,保证其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同时要将艺术综合评价的结果作为小学升入初中,初中深入高中的重要参考依据。测评内容只有摆脱传统测评模式下“唯分数论”,评价内容不真实、不具体的现象,才能够推动教育改革的进行,进而真正地提高学生的艺术能力和艺术素质。

六、结束语

在现阶段,教育理念提倡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过程中更是需要学校以及教育主管部门重视对学生的艺术素质的综合测评。因此,现阶段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艺术素质测评中加强管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学生艺术素质综合测评距离全面完善还需要一定时间,完成这一目标需要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郭晓. 社会艺术教育 身份定位、现实纠葛、未来图景[J].艺术教育,2016(2):29-37.

[2] 刘彤,陆薇,宋贞颖. 成都市学校艺术教育状况调研及对策研究[J].戏剧之家,2014(15):211-214.

[3] 黄耿东. 艺术教育改革的突破点[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4):71-75.

猜你喜欢

义务教育思考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教师资源配置研究的三重解读
信息技术走进山区教育,揭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篇章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