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公安微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2017-04-21邢佳璐
邢佳璐
摘 要 当前公安微博在警务工作中发挥着强大的作用,其发展呈现出速度快、关注度高、作用强等特点。但是,当前公安微博发展还存在着诸如管理制度不完善、形式化和言语官方、对群众提出问题处置滞后、运行协作机制尚未形成、消极舆情难控制等问题。为了提升公安微博的影响力,应当建立健全管理的制度、方法及基本要求,改进言语方式、拉近警民关系,促进部门相互协作以达到优势互补,加强信息发布审核制度。
关键词 公安微博;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05-0048-03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微博作为一个新兴媒体也逐步进入人们的生活,其开放性、互动性、便利性等特点受到众多用户的青睐,成为互联网时代的一只“潜力股”。微博时代下,广大公安队伍紧跟信息科技的步伐,顺应新媒体时代的潮流建立起了专用的公安警务微博。公安微博的日益壮大,如今已经基本在全国各地的公安队伍中普及。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事物的利弊性与互联网的开放性在带来优势的同时不免产生些许矛盾。“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便成为公安微博发展应用中的首要任务。
1 当前公安微博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在外国,与微博类似的媒体平台Facebook或者是Twitter等著名的社交网站平台备受欢迎,英国警察早已着手开展利用社交网络侦查案件的专业培训,而国内的微博热潮更是迅猛发展。自2010年初,广东公安机关率先开放微博后,各地公安机关纷纷效仿建立起自家的微博账号,以地方特有的模式与整个社会沟通交流。2011年公安部关于“公安微博:实践与前景”的专门研讨会后提出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公安机关政务微博体系的指标要求。
当前公安微博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发展速度快。如今,公安微博已经进入了飞速发展的“井喷”时代。据统计,截至2016年,公安微博已经普及到所有地级市公安局,甚至有些地区为充分利用微博专业化管理而特设该地区交警大队微博,如“广州交警”“深圳交警”等公安微博。2)社会关注度高。随着公安微博的迅速发展,公安微博的影响力也不断增强。粉丝高达百万的公安微博随处可见,具有代表性的“平安南粤”“安徽公安在线”等公安微博粉丝已高达600万人,充分说明了当代公安微博受关注程度日趋增高,已达到较高水平。3)功能作用强。发展速度突飞猛进与公安微博粉丝数量剧增的现状之下,公安微博的作用不容小觑。公安微博的功能不再仅限于展示公安自身形象,还涉及到治安预警信息的发布、安全防范知识的普及、电子警务办理、突发事件信息发布等方方面面。在公安微博快、高、强的特点下,各系统参与度直线上升,时效性与实效性并存的优秀公安微博越来越多的走进公众的视野。那么,如何让微博在公安工作中趋利避害,成了亟待考究的问题。
2 当前公安微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公安微博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没有成熟的管理体系、互动交流不足,解决问题不及时、角色定位有偏差易引起矛盾等。针对此类问题,公安机关正在积极的完善公安微博的管理,加强信息发布的规范化,趋利避害,以更好地发挥公安微博的各项功能。
2.1 管理方式和制度不够完善
公安微博作为一项新型媒体项目,由于对微博运行机制的不了解与公安微博运行无经验等现存问题,在公微的应用发展中不免出现摸索中的不足。未设定合理的规范化制度,主要负责公安微博使用的人在发布微博、回应群众等方面未掌握有效的技巧与能力导致公安微博有时呈现出随意性。在课题组调研中对群众对于公安微博的满意度进行了频率分析,过半粉丝表示公安微博运行基本满意,但仍需完善。另外,有接近一成半的粉丝对公安微博现状抱有批评态度甚至消极态度。
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2.2 形式化与官话套话导致吸引力弱化
不同地区公安微博的发展参差不齐,有些地区的公安微博就像一个“空架子”,根据上级的行政任务指令,通过微博发布一些空洞的政策,形式单一。甚至有些公安微博一味地吹捧领导干部,却毫无惠民利民的信息发布。这种应付公事的错误做法便会打击网民群众的积极性,削弱群众对公安机关的认可度。
从参与认同的角度,课题组对资深粉丝的调查显示35%的粉丝反映公安微博的流行元素缺乏、自身吸引力不足、官话套话、与群众有距离感等问题层出不穷,这一形象便使公安微博的参与度下降了一个层次。
2.3 对群众提出问题处置滞后
公安微博设有评论、私信、点赞等功能,许多群众在公安微博参与互动中发现,公安微博并未回应群众的问题,更别说是帮助群众解决具体事件了。在问卷调查中课题组设置了“是否有通过微博向警察求助的经历”“公安微博将如何处理公安微博的案情发布遭到群众的质疑”等相关问题。就通过微博向警察求助这一问题而言,课题组就可看出公安微博体制的不完善,通过微博反映的问题不被重视甚至不予理睬。根据频率分析,向公安微博求助无回应的人数占据解决问题的人数的3倍之上。如此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进而造成恶性循环,不利于公安微博的发展与构建。
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2.4 公安微博运行协作机制尚未形成
微博作为新技术、新平台,其自身就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新浪、腾讯等系列微博互不相通;虚拟网络鱼龙混杂,谣言易散播等。此外,各机关微博沟通互动不足,未形成统一协作体系,孤军奋战。包括不同地区公安微博之间、公安微博与政府部门之间、公安微博与主流媒体之间,这一点,反映了公安微博的运作过程中,思想上全局意识的缺乏。
2.5 公安微博存在消极舆情难控制的问题
公安微博的发布必须层层审核,作为公安机关对外的形象之一,发布言论稍有纰漏,就可能招致群众的质疑。公安机关在面对任何事件时,一言一行必须严格把握尺度。网络的信息传播速度在带来益处的同时,也使謠言传播蔓延的十分迅速。公安微博作为万众嘱目的一项对外平台,更是容易被推向广大网民舆论的风口浪尖。这些,都关系到公安机关的形象与警民关系的发展。
3 完善公安微博应用的对策
在公安微博的发展中,为构建合理发展模式,规范微博运营,使公安微博更好地发挥其本身应有的作用。在本调查中调研小组提出的解决对策主要归纳于以下四点。
3.1 建立健全管理的制度、方法及基本要求
首先,公安微博的管理需要特定的管理者即直接责任人,主要负责公安微博的维护和运行。微博管理者的法律意识、沟通能力、新闻意识、幽默水平是能否妥善运行公安微博的重要基准。其次,公安微博管理体制可以加强值班规范化,保证在任何时间总有管理者对其进行着实时动态了解。随时迅速回复群众、处理问题,将不同民警值班负责微博时间安排表定期发布,增强公安工作透明化,更好地加强警民互动,增强公安服务意识,促近警民关系和谐稳定。此外,加强考核,建立考核评估体系,对微博管理者进行培训学习并定期评估成效的方法也可以更好地规范公安微博的使用和发展。
3.2 改进言语方式,拉近警民关系
通过调研小组对年龄单因素卡方检验表格得知,年龄与公安微博的参与度有着很大的联系,是影响公安微博的参与度与使用度的重要因素。通过交叉表检验得知,公安微博的普及使用中,40岁之前的群体,尤其是19到29岁这一区间的公安微博关注度较高,超过50%。因此,结合当前情况,在公安微博的发表、互动过程中管理者一方面要通过增强创新意识、言语中添加适时的流行元素,给公安微博打造出活泼灵气的另一形象来留住原有的低年龄阶段的粉丝;另一方面,管理者应学会走进群众内心,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以吸引高龄人员。这样才能有效加强公安微博的普及使用度,使公安微博更加完善发展。
调研组同时也对学历进行调查交叉分析,在分析公安微博关注度与学历的关系时,明确到学历越高,公安微博的关注百分比就越高。在走访中发现有近半数人出于认为自己能力不足,怯于在公安微博下发表言论。这反映出公安微博在运行过程因专业术语较多而将许多低学历者“拒之门外”的情况十分常见,这就要求公安微博在运行过程中加强平等交流沟通,对专业术语加以注释。
3.3 促进部门相互协作以达到优势互补
根据调查中工作与公安微博关注度交叉分析看,党政机关、企业事业团体以及学生相比其他私营个体经营者来说,对公安微博的关注度较高。这就说明对于前者来说,公安微博与其工作部门关系密切,因此,各部门相互协作运行是十分重要的。
公安微博的运行必须与主流媒体、政府各部门、其他地区公安微博、公安机关内部各机关等平台进行相互的互动、沟通、交流。集成各部门机关微博于一體协作中互相支持,并加强与传统媒体的融合促进,各界各方面新兴媒体之间与传统媒体一同制定应急预案,以便在日常中相互促进求发展,应集中迅速协作稳舆情。
3.4 加强信息发布审核制度
介于公安微博的公众性、影响性及特殊性,将微博信息发布的内容进行多次审核,制定审核规则,考虑多方面因素,把握宣传尺度避免因信息发布的随意造成不必要的舆论风波是十分必要的。针对实时敏感话题,公安微博应合理表态、及时处置,抢先在舆论蔓延前,占领舆论阵地,作网络舆论的“意见领袖”,以正确的观点、有力的支持提高公安微博言论的整体影响力,主导整体事件舆论的大方向,避免因回复不及时或说法有误而使公安机关陷入尴尬的被动境界。调研走访中,群众对公安微博的总体印象与发展前景几乎一致看好,绝大多数群众愿意在公安微博的发展中获得自身的参与,积极支持公安微博的发展与完善。因此,在如今有利发展的情形下,更需要公安微博科学应用,一步一步添砖加瓦,让新媒体时代下的公安微博更好地保障改善民生、促进警民关系、发挥其最佳价值。
参考文献
[1]曾卓.现阶段公安微博运营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1):131-133.
[2]张雪凡.浅论“互联网+”背景下对公安微博的行政法规制[J].法制与社会,2016(24).
[3]秦琛琛.公安微博建设现状研究[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5(4):16-18.
[4]卫兰兰.公安微博研究综述[J].湖北警察学院学报,2015(6):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