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好语文的“根基” 构建生命的“花园”

2017-04-21顾敏珠

文理导航 2017年12期
关键词:根基学科素养实践探索

顾敏珠

【摘 要】对于低年级阶段的学生来说,低段时期主要教学目标是为打好学生的语文根基,识字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入门级学习内容,低段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将语文识字学习放在重中之重。本文结合语文学科素养的背景,结合语文识字教学加以有效开展,从四个方面加以阐述:多媒体让试听齐飞,具象思维唤抽象思维同行;汉字故事与经典作品遥相呼应,激发识字兴趣;挖掘学生闪光点,在成功体验中收获识字信心;见贤思齐学“拿来”,多元评价勤“三省”。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学科素养;趣味;实践探索

识字教学是低段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基于我近几年的识字教学现状来看,识字教学的成效不是很理想,归根结底的根源在于,大多数教师仅仅将识字教学作为语文教学工具性的呈现,在整个识字教学的过程中,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呈现不够理想。语文学科作为一门母语教育课程,语文学科既是一种交际工具,也是学生精神发展的窗户。正如新课标所倡导的:“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在学科素养的指引下,构建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新局面,我在这一年多的实践中,探索将学科素养与语文趣味性识字教学相融合,取得了预期的成效,以下是我的几点探索:

一、多媒体让视听齐飞,具象思维唤抽象思维同行

当前来说,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全面发展和普及,在信息技术的运用之下,我们的学科教学模式有了根本性的扭转。与传统教学只是依赖于黑板的信息传递,多媒体教学无疑给学生提供了视听双重体验,使得语文识字教学以具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同行。信息技术引进识字教学课堂,通过声音、图形、文字、动态技术等形象直观的多重刺激营造有趣、立体、深刻的识字氛围,例如多媒体上播放识字歌、小动物来认字等的动画,好玩的情节、好看的故事、朗朗上口又好记的识字方法,一定程度上吸引了本来极易分散注意力的小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情不自禁融入其中,在多重刺激下加深了对要学的字的特点的记忆,提高了识字效率。

二、汉字故事与经典作品遥相呼应,激发识字兴趣

对于低段孩子来说,刚开始入门学习汉字的时候,最为直观的感性的认知是觉得汉字字形较为复杂,汉字的书写比较麻烦琐碎,汉字的笔画、书写先后次序等,往往很容易出现混淆和困惑,教师如果仅仅以机械、反复的形式加以强调,很难获得预期的成效,而且很可能会挫伤学生识字的积极性。我在教学中将汉字故事与经典作品遥相呼应,激发学生识字兴趣,使得学生在识字学习中体验到汉字内蕴的博大精深,体会到汉字学习带来的趣味和成就感。

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也是识字教学收效不明显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少教师依旧沿用着以往传统的识字教学模式,如:编顺口溜认识生字“照”(一个日本人拿了一把刀,杀了四口人,滴了四滴血。)、“麻”(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阳,两个木字树,种在石板上。)、“黄”(草字头,一压由,底下坠俩小砖头。)等等,这种识字教学完全违背了汉字的造字规律。有的教师甚至引导学生死记硬背,反复抄写汉字,学生一旦出现错误,就罚学生对生字词进行再一次的机械抄写……这些不科学的识字教学方法,不仅阻碍了小学生识字的兴趣,也挫伤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笔画、偏旁部首都是汉字的重要构成部分。“点、横、竖、撇、捺、提、钩、折”是最基本的笔画,对于这些笔画的下笔和力度要教会学生去鉴别、掌握、书写。偏旁部首的书写则比较复杂,主要在于它的多变性。例如“火、木”做偏旁时,最后一笔由“捺”变为“点”,“车、牛”做偏旁时,最后落笔就从“横”变成“提”了。帮助学生记住这些识字规律,善于引导学生产生联想衍伸、进行反复训练,长此以往对于识字是大有裨益的。

三、挖掘学生闪光点,在成功体验中收获识字信心

结合儿童心理学的特点,积极的、正面的鼓励和評价,有助于充分挖掘学生闪光点,引导学生在成功体验中收获识字信心。结合当下的教学现状来说,由于我们普遍都是以大班化的形式加以开展教学,课时紧张、课堂时间有限,很容易带来教学死角,比如有的时候个别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们不可能充分顾及到。

新课标强调“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识字教学的真正目的不是形而上的,而是引导学生从书本走出回到现实,又从现实实践中有所启发走进书本,识用结合,反复回环,提炼升华,成功巩固识字知识,提高识字能力,培养语文素养。例如让学生从手边的书本开始阅读,找一找“地雷”(仍旧不认识的字)进行攻克,回家从家里的物品身上,例如洗衣服、电冰箱、食品、鞋盒等上找到自己已经认得的汉字,从大街上观察店铺门牌进行识字学习,或者练就“火眼金睛”横扫街道上的错字,查询正确写法等等。识用结合让识字技巧得以摆脱了纸上谈兵的尴尬,活学活用的实践又让识字规律寻到了展现的舞台。生活处处是语文,身边时时可识字,这样的体验让学生感慨多多,收获多多。不是附加的烦累的课程作业,却让学生予以主动地参与完成,这不得不说是“减负增效”高效课堂的成功落实。

四、见贤思齐学“拿来”,多元评价勤“三省”

评价是我们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传统的教学中,对于评价方面比较忽视,传统角度的评价基本上是针对学生的学业情况给予等级划分或者直接给个分数,评价的方式比较单一,评价的内容比较少。基于这一点,我认为在语文学科素养的背景下开展趣味识字教学,就要紧紧围绕“趣”字,呈现出多元的、人性化的评价方式。

(1)师生互评

传统教学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单向评价, 忽视了双向性。而新课标所倡导的评价改革是多向的。不但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识字阅读情况进行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识字、阅读的教学方法也可以开展评价,这也充分体现教学作为教与学双边关系,需要充分调动教学引导者以及学习者的积极性。

(2)生生互评

生生互评是指学生之间在合作、交流中所形成的评价。识字阅读教学中,特别是学生在识字的巩固阶段,我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比如以话题“我的爸爸妈妈”为例,学生可以通过小组交流合作,在合作中相互评价,我引导学生们结合,学生的回答都很精彩“家里有爸爸妈妈和我”“我和爸爸妈妈是亲人”“爸爸爱妈妈,我爱爸爸妈妈”……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让我惊讶,通过生生互评,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交融。

(3)学生自评

学生自评是构建开放式评价的又一个有效手段,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在识字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开展自我评价,所谓“三省吾身”,要求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做一个综合评价,比如还有哪些地方没有掌握,什么样的识字方式自己比较容易接受等。针对《窗前的气球》,有的学生在自我评价中提到最好结合插图给出故事的方式进行识字,我采用了学生的意见,收到了超出预期的教学成效。

总而言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教学所应当贯穿的一根主线,在这根主线的串联和引导下之下,我将语文学科素养与识字教学的趣味性两者相互融合。结合识字教学实践的有效开展,我深深体会到语文就是一种交际工具,通过识字教学的开展渗透,为学生扎根语文的语词,而语词正是决定了一个人今后的生命疆域和思维视野,决定了一个人的终极关怀和生活情愫。在低年级阶段开展有效的识字教学实践,为学生打下更稳的根基,奠定了学生的无穷潜力……

【参考文献】

[1]2011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猜你喜欢

根基学科素养实践探索
“想明白,说清楚”是学好数学的根基*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浅议小学语文为学生奠定文化根基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浅谈新时期煤矿员工教育培训的实践探索
让养成教育成为德育的根基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官员的操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