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养成教育成为德育的根基

2016-09-21雷福霞

考试周刊 2016年73期
关键词:根基养成教育德育

雷福霞

摘 要: 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就是其品德、人格的体现;国民的行为习惯,即是国家道德水准的体现(故有“德行”之说)。养成教育是德育的根基,实施养成教育应当无为而无所不为,应当使儿童的天性得到健康生长,应当润物无声,如此,养成教育才能够事半功倍。

关键词: 养成教育 德育 根基 理念 方法

一、养成教育是德育的根基

1.养成教育历来为古人所重视

中国教育的鼻祖孔子对个人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性作的解释是:“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个人命运的巨大能量。古希腊哲人曾指出:“德是表现在行为上的习惯。”“德只能在习性或制约中寻求。”古罗马哲人曾说:“在任何事情上,习惯总是极其有效的主人。”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

2.现代教育专家们对养成教育的论述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著名教育专家、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陶西平说,养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改进德育的重要方面。著名教育专家、北京普通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关鸿羽说,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是教给少年儿童终身受益的东西,它与素质教育紧密相关。著名教育专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原学研室主任程鸿勋同样强调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他说,智育是良好的思维习惯,德育是细小的行为习惯,素质教育更加体现在人的细小的行为上。

因此,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一般来说,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就是其品德、人格的体现;国民的行为习惯,就是一个国家道德水准的体现(故有“德行”之说)。

然而,长期以来,无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都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对个人良好习惯的教育培养。一个人道德品质的确立,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体现于个人一点一滴的养成性习惯中。

注重养成教育,才能使德育具有坚实的根基;培养公民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在全社会树立起良好的道德风尚,才能为精神文明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抓好养成教育,小而言之,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大而言之,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实施养成教育的三个理念

1.无为而无所不为

印度哲学家奥修说,当鞋子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真正高效的教育是一种潜教育,造成青少年教育障碍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教师或家长的教育实践在他们面前往往以赤裸裸的形式进行,而就孩子们的本性而言,他们是不愿意感到有人在教育他们的。因此,成功的教育应在“于无声处响惊雷”,养成教育必须无为而无所不为,不教而教。

2.应当使儿童的天性健康地生长

伟大的启蒙主义学者卢梭说,教育就是生长,这就意味着生长本身是教育的目的,比如将来适应社会、做出成就之类我们耳熟能详的教化,其实并非教育的目的,而是教育者尤其是家长的强大期望。这些目标,原本应该由孩子去规划,但是现在教育者更喜欢做的事就是,替孩子设计好未来,然后要求孩子实现这幅图景,这恰恰是对教育本质和儿童天性的劫持。

教育应当使每个人的天性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强迫儿童们接受外来的知识与道德要求,恰如种树、种庄稼,必须疏松土壤,兴修水利,让树和庄稼的根系得到充分发展的空间一样,教育要做到的,就应是让人自由、主动地学习。

3.润物无声

农人们希望庄稼健康成长的心情与教育者、家长希望孩子们成才的心情是完全一样的,可两者做法大异。农人们日思夜想的是庄稼需要什么,怎样满足庄稼的需要。可是,教师和家长常常对孩子们成长的需求关注不够。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农人们都知道要改变种植的方法。然而,当社会环境变革时,很多家长与教师没有想到要更新教育观念。家长与教师必须把沸腾的爱,化作一阵阵春风,滋润孩子们的心灵,如此,养成教育才能够事半而功倍。

三、养成教育的十种最佳方法

1.突破法——用孩子的长处作为突破口,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如一位教师利用学生喜欢足球的特点,给孩子推荐足球明星传说、足球文化等书籍,使学生接受阅读,养成喜欢阅读的习惯。

2.榜样法——给孩子寻找有共振频率的榜样。与榜样的距离太远,孩子们会产生望尘莫及之感,榜样的效用便会淡化。

3.体验法——让孩子通过亲身实践认识周围的事物。师长们常常替孩子们承担了许多,在无意识中剥夺了孩子体验的权力。

4.情绪疏导法——情绪变化会干扰养成教育的正常进程,做好情绪疏导工作,很有必要。

5.层次目标法——以不同层次要求不同的孩子,孩子们才会接受并执行。

6.行为契约法——教师与学生以书面形式签订君子协议,要共同维持契约的约束性,教师不断以自己的良好行为强化学生的良好行为,最终双方都会养成所期望的良好习惯。

7.刺激控制法——不同的刺激会让孩子们产生不同的行为。

8.父母言传身教法——教师要求家长配合,给孩子树立榜样,其实就是在对孩子进行无声的习惯教育。

9.代币法——拿好行为“购买”奖励,可使良好行为的持续性成为可能,最终导致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10.家庭环境熏陶法——此法要求家庭环境应有如下特点:精神情趣高尚,学习气氛浓厚,家庭关系团结和谐,生活制度严格,生活作风勤俭朴素,家庭物质环境干净整洁、井井有条。

教育的核心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教会孩子们学会做人。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孩子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入手,因此,教育者应当让养成教育成为德育的根基。

参考文献:

[1]郑永.浅谈小学生的养成教育.新课程(小学)杂志,2013(03):9.

[2]张鸿志.关于小学生养成教育的深度思考.中国科教创新导刊杂志,2013(24):174.

[3]胡芝文.小学生养成教育实践探究.学周刊杂志,2013(22):196.

[4]王宏亮.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实践与思考.小学生(教学实践),2013(06):48.

[5]秦群改.小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及探究.学周刊杂志,2013(11):14.

猜你喜欢

根基养成教育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夯实法律的道德根基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高校学生体育素质养成教育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民族高校大学生价值观认同教育
健康是“五福”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