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2017-04-21刘小燕

文理导航 2017年12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学困生数学

刘小燕

【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学困生的存在是不容忽视的现象,对于这些学困生,教师首先应该摆正态度,接受现实,寻找出制约学困生发展的因素。然后,在积极心理学的指导下,有针对性的对学困生进行转化,使学困生自我学习内驱力增强,重燃对数学学习的热情,从而确保转化有成功实现的可能。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数学;学困生;策略

小学数学自身具有逻辑性严谨、抽象思维较强的特质,这导致很多小学生不自觉的排斥数学,时间久了更是“敌视”数学,这部分学生慢慢发展成学困生。对于学困生来说,其实最缺少的是合适的转化策略。因此,教师通过学情调查,掌握学困生的心理需求;恰当的学法指导,激活学困生技巧意识;创造机会,帮助学困生体验成功;重构师生关系,让学困生感受到教师正效应,形成积极的数学情绪,这样学困生的数学潜能被激发出来,数学自然不再是学习的负担,当然转化之路也会更快更顺。

一、学情调查,掌握学困生心理需求

教师要解决学困生的难题,掌握学困生的心理需求,需要对学困生的由来展开调研。教师首先厘清数学学困生出现的重要内部原因,学习数学内驱力不足,学习方法不当等,其次是外部原因,父母对自己要求过高,心理压力大,教师过于强势,学困生对数学只剩畏惧等,教师弄清了学困生的成因,才能制定合适的策略。再者教师可以具体听取学困生同伴的意见,更准确掌握学困生的诉求,加速学困生的改变。

比如对内驱力不足的学困生,在课堂教学时,教师精心设计趣味游戏、有奖抢答等活动,使他们轻松融入学习。在学习《位置和方向》时,教师设计“教室方位我了解”的游戏,两位学生一组,针对教室的物品和人的方位,一个提问,一个解答,并能根据所说的方位找到具体所指的事物。教师先进行示范,有意识的利用学困生的方位,让其他学生找,成功找到之后。学困生的动力被激发,开始主动动脑想位置,让其他学生猜。

二、学法指导,激活学困生技巧意识

数学是技巧型学科,学生掌握好的方法,可以少走弯路,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要想尽快转变学困生,可以对学困生进行学法指导。但是如果教师不区分学生差异,将学法硬性传授给学困生,学困生也得不到应有实效。因此,教师应该提升学法与学生的契合度,注重筛选出合适的学法,使学困生对数学问题有一个清晰地认识,顺利学会解决问题的操作技巧,对学困生转变有重要推动作用。

在学习《混合运算》时,这一节的文本知识,是学困生最头疼的,他们总容易出现错误。对于学优生来说,教师只要简单告诉分步计算的顺序,这些学生就可以领会和运用的很好,对于学困生,他们更需要是形象思维的强化。因此,教师应该重点对学困生的困惑进行指点,比如计算20+3×10时,教师让学困生学会结合生活常识去理解。想象小红和小花去超市买文具,小红带了20元钱,小花带了三张10元钱,她们一共带了多少钱?很显然,我们应该先算小花有多少钱,再加上小红的钱数,就得到她们一共多少钱了,以此类推,这道算式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就不会出错了。这个学法就告诉学困生,思考数学问题也不能呆板,要活学活用,这样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三、创造机会,帮助学困生体验成功

积极心理学指出通过激活个体潜在的积极因子,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个体的发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帮助学困生进步,参考积极心理学对教学做出一些对应调整,使学困生获得更多成功机会。教师在设计课堂问题时,注重问题的梯度,让学困生先回答,学困生选出适合自己的问题,并回答的很精彩。这样学困生会感受到成功带来的底气,学习数学的热情被激活,数学信心逐渐增强。

在学习《角的度量》相关内容时,教师画出大小较明显的三个角设问:“谁能按大小顺序给这三个角排队?”“你是按什么办法进行排序的?”“如何知道这三个角具体相差多少?”如果这些问题都交给学优生,他們会回答的很完整,但是学困生就没有机会表现自己,会觉得课堂是学优生的。这时教师先让学困生进行选择,当然他们会选择自己有把握的题目,教师给予肯定,一定会调动他们进一步学习欲望。接下来有关量角器、如何使用量角器,这些学生会听的更加认真。

四、重构关系,提升学困生积极情绪

小学生的认知还不健全,评价事物的标准只有喜不喜欢,传统型的数学教师大多太严肃、呆板、高高在上。这样很多学生会自觉排斥数学,学困生的现象更加严重。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重构师生关系,学会换位思考,放下身段,贴近学生,提升个人魅力,促使学困生增强对教师认同感,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产生积极情绪,进而影响学生的行为,为学困生的转化提供重要支撑力量。

教师为了调节学困生的情绪,除了要讲求自身语言的生动、诙谐之外,更重要的是放下威严,融入学生学习,充分与学生互动。在学习《圆的认识》相关内容时,学生认识圆之后,教师提出这样问题:我们能不能尝试用身边事物画出一个圆呢?学生行动欲望不强,这时教师率先拿出一个硬币在黑板画了一个圆,顿时学生也忙碌起来,纷纷找出瓶盖、圆形镜子,笔帽等,画出一个个大小各异的圆。这时,教师又拿出粉笔和线,问学生:“大家觉得能不能画出一个圆?”学生都说,绝对不行。此时,教师把粉笔固定在线上,画出一个圆。教师不断用语言和行动,激起学困生的行动力,让他们在师生自由互动的关系中,始终保持积极状态。

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看,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教师要先掌握学生心理的积极因子。然后,再寻找到合适的途径和方式,提高学困生的自我效能,让学困生体验积极情绪,适当进行课堂改革,重构和谐师生关系,把握好转化的主动权,使学困生得到更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斌.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学习现状与转化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6年05期

[2]张立荣.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J];学周刊,2015年14期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学学困生数学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的应用研究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