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2017-04-21尹会红

教育界·下旬 2017年1期
关键词:综合素质有效途径

尹会红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提升,高校图书馆开始引进信息化图书管理设备,部分管理人员无法适应管理模式的转变,影响高校图书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文章详细分析和探讨了提升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以期促进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有效途径

高校校园图书馆是广大师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之一。高校图书馆内藏书量较大,一些师生在进行图书的寻找与借阅时往往因为对图书馆的不熟悉,无法顺利找到需要的书籍。图书管理工作人员,一方面是对图书进行日常的管理,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帮助师生顺利进行图书的借阅。

一、高校图书工作管理人员需要具备的素质

(一)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图书管理工作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需要向广大师生提供咨询服务,也就是说其工作性质具有较为明显的服务性质。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应该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思想品质,以便更好地为师生提供服务。同时,管理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与信息服务的开发应用之间存在关联性。通过提高管理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可进一步提升其信息服务水平,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以此为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优越的心理素质和人际交往能力

高校内图书馆的人流量很大,每天都会有很多师生前往图书馆进行图书的查询与借阅。这就意味着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很大,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良好的交际能力是其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在图书管理工作中,通过与不同人的交流,有利于帮助管理人员不断增强自身的表达能力,也可适当释放自身工作压力,以更好的心态参与工作。图书管理人员应具备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一方面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三)较好的综合专业素养

高校图书馆内管理人员除了需要具有较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外,还需要具有较好的专业素养,在进行图书馆工作过程中能够对图书档案进行有效的管理。基于此,一方面高校要重視对图书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尤其是当前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应通过专业培训帮助图书管理人员掌握此方面的知识、技能,为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提供人员保障;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意识到主动学习的重要性。管理人员通过自主学习不断完善相关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各项管理技能,以提高日常服务工作质量。

(四)较好的计算机管理应用能力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社会,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书籍管理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尤其是现在很多高校都开通了电子图书馆,这就使信息的交流越来越方便。在此背景下,图书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以适应高校图书馆的发展需求,切实做好图书电子信息录入、分类检索等工作。

二、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素质的现状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图书馆在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选择上重视不够,很多高校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管理的重视力度也不强,认为这个岗位无足轻重,因而导致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一)图书馆管理人员结构复杂

一些高校图书馆管理水平很低,校方对图书馆的管理与维护极不重视,尤其是一些地方性的高校,图书馆的岗位设置极不全面。部分院校为了降低图书管理成本,在进行管理人员的聘请时往往会选择一些低文化水平的管理人员。这部分管理人员几乎都没有经历过专业的图书馆管理培训,仅仅是由原来的管理人员经过简单的培训就直接上岗了。这一类的管理人员往往对待图书管理工作极不认真,在管理时敷衍了事,工作热情也不高。

(二)图书管理人员服务意识不强,创新能力欠缺

地方院校部分图书管理人员没有经过相应的专业知识学习,或者是缺乏相关工作经验,认为自身工作范围主要包括图书清洁、图书清点、书架整理、书室日常保洁等等。当有读者询问时方为其提供相关帮助,即以被动式服务为主,缺乏主动服务的热情。这也就会给广大的借阅者一种服务态度较差的感觉,以至于其借阅欲望受挫。同时,由于图书管理人员长年开展的都是重复性的工作,工作热情必然会逐渐下降,最终只是机械式地按照领导的安排做事,工作只求无过,不求有功,不喜欢创新也不喜欢挑战,这也就使其服务质量不断下降。当前,社会发展迅速,各种各样的新技术被应用于图书馆工作中。这也就对管理人员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若是一味墨守成规,则必然不利于新时期图书馆工作的顺利开展。总的来说,图书馆工作就是一项为读者提供服务的工作。因此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服务意识,不断增强自身的服务能力,以实现图书馆事业的良好发展。

(三)图书管理人员工作不够积极

图书管理工作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进行书籍的整理与排放,工作内容比较枯燥无聊,闲下来的时候还需要进行书籍的管理,帮助引导学生寻找需要的书籍。部分图书馆管理松懈,也没有合理的考量服务优劣的标准,因此缺乏相应的奖励机制。这就使大部分人都抱着混日子的心态来对待工作。部分管理人员长期从事一成不变的管理工作,导致其积极性降低,失去了工作热情,在工作时只顾上网、聊天,对一些学生的咨询敷衍了事,甚至出现谩骂学生的情况,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三、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素质的途径

(一)提升思想素质以及职业素养

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一定要尽量加强对图书管理人员思想素质以及职业素养的提升,也就是说要从思想教育入手,确保思想素质的提升。第一,明确管理人员的职业责任——基于图书馆服务宗旨,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第二,明确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必须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心,以便开展各项工作。要倡导管理人员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工作,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树立服务读者的意识,不断提高自我服务意识,默默地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来。此外,还需要让管理人员增强对本职工作的认可,意识到自己的工作虽然繁杂,但却是社会工作中不可或缺的。

(二)开展有效的心理素质教育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

除了需要加强个人素质提升以外,还应当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心理素质和个人交际能力,切实加强相应的培训教育工作,以为其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心理保障。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是脑力和体力的劳动组合,这就对图书管理人员的身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需要直接和广大师生交流,收集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并了解他们目前对图书方面的一些需求,然后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学习或研究任务。有些师生查找书籍和文献的时候,希望图书管理人员帮他们完成,而有些师生则喜欢自己亲自动手完成。图书管理人员应该针对读者的不同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认真履行自己服务职责;引导读者排解非理性情绪;面对无理取闹的读者也应该端正心态,而不能对读者发脾气。因此图书管理人员必须要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强化自身人际处理能力,提高自我语言表达能力。

(三)加强专业培训,提高专业能力

当前,我国信息化技术发展迅速,对此图书管理人员需不断提高自身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当前,绝大多数的图书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不适应图书馆的发展。針对这种情况可以由上级领导部门牵头,加强对图书管理人员的培训,强化图书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人际沟通和交往能力,培养一支素质过硬、学科管理知识过硬、人员流动性小的图书管理团队。只有切实做好专业培训,方能够保证管理人员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断更新自身知识体系,并熟练应用于图书档案管理中。同时,优化对图书管理人员的绩效考评体系,奖惩分明,对工作做得好的人员要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对工作做得不好的人员也不要盲目地批评,要先交流沟通,了解其工作状态不佳的原因,然后再针对性地引导;技能缺少的,强化培训;知识欠缺者,让其多充充电。只有不断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管理质量和水平,才能真正地让图书馆在社会进程中发挥作用。

(四)完善岗位管理机制

加强岗位管理,通过竞争上岗的方式,进一步提升图书馆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与工作积极性,以真正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实现图书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传统的图书馆管理工作,工作人员没有明确的职责划分,甚至出现部分工作无人负责的情况,存在较大的漏洞。基于此,图书馆应健全相应的岗位管理机制,增强岗位竞争性,完善岗位职责划分,为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

四、结束语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在不断地改变,但是目前高校图书馆依然处于一个不可动摇的位置。高校图书管理中图书管理人员应当不断地提升个人的综合素养,努力提供更好的图书管理服务,确保高校图书馆工作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黄雪雄,陈然.提高高校图书管理人员素质的途径和方法[J].高等农业教育,2000(9):30-31.

[2]吴洁.关于提高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4(14):271.

[3]史微微.高校图书管理人员素质的培养[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7):159-160.

[4]李敬.浅议如何提高高校图书管理人员的素质[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6):21.

猜你喜欢

综合素质有效途径
高技能人才评价模式创新
国际法务会计应用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