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土保持专业职业教育发展探析

2017-04-21刘士余胡根华陈文波罗志军

中国水土保持 2017年3期
关键词:荒漠化水土保持研究生

刘士余,王 嵘,胡根华,陈文波,罗志军

(1.江西农业大学 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5; 2.江西省河道湖泊管理局,江西 南昌 330009)

水土保持专业职业教育发展探析

刘士余1,王 嵘1,胡根华2,陈文波1,罗志军1

(1.江西农业大学 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5; 2.江西省河道湖泊管理局,江西 南昌 330009)

水土保持;荒漠化防治;职业教育;人才需求;创新模式

在统计水土保持岗位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水土保持行业的人才需求,介绍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普通本科、研究生和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阐述了加强水土保持职业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丰富职业教育的办学形式和依托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基地(园区、户外教室)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以及逐步上移水土保持职业教育重心等发展对策。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根据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公报,我国有水土流失面积294.91万km2,其中水蚀129.32万km2、风蚀165.59万km2[1]。经过长期的努力,我国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成效显著,但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在水土流失防治模式和理念创新、人为水土流失防治、水土保持管理服务水平提升、水土保持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水土保持技术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专业人才的不足极大地限制了水土保持行业的发展。面对社会发展的新形势、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优化水土保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改革教学体系已迫在眉睫[2]。

1 水土保持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目前水土保持专业人才从业范围广,就业形势相对较好,比如:在政府行政部门从事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等;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从事水土保持教学与科研工作;在水利、林业、农业、环保、电力、矿业等行业企业从事水土保持规划设计、施工及监测等技术与管理工作等。据统计,我国目前有地级市行政单位330余个、县级2 860余个、乡镇37 000余个,市、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均设有水土保持科(室、站)等,还有很多行政县设有水土保持局,部分乡镇设有水土保持站。这些行政单位需要水土保持专业人才从事水土保持管理、监督执法、技术推广和宣传培训等工作。目前全国有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资质单位1 856家,其中甲级134家、乙级741家和丙级981家;水土保持监测资质单位406家,其中甲级94家、乙级312家;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评估单位52家。随着全社会水土保持意识的提高,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监测、技术评估、监理等工作将得到加强,上述单位的人才需求还会增加。此外,根据国家水土保持的相关法律法规: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获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建设单位必须成立水土保持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实施,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时,必须提交水土保持方案实施工作总结报告;监理单位必须有水土保持监理工程师参与监理,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时,必须提交水土保持监理总结报告。因此,生产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也需要大量的水土保持专业人才。随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确立,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和《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的实施,水土保持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还会进一步增加。

2 水土保持专业教育发展现状

2.1 普通本科教育

1952年北京林学院(1985年更名为北京林业大学)开设了水土保持课程,1958年北京林学院设置了全国第一个水土保持专业,1960年内蒙古林学院(1999年内蒙古农牧学院和内蒙古林学院合并组建内蒙古农业大学)设置沙漠治理专业。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林、水等专业高校相继设置水土保持专业和沙漠治理专业。1998年水土保持专业与沙漠治理专业合并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3],招收全日制普通本专科生,2005年普通专科生停止招生。目前,全国有北京林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南昌工程学院、内蒙古农业大学等20所高校设置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本科专业或方向,设置该专业的高校及2014年专业招生数量见表1。另外,台湾中兴大学、屏东科技大学也设有水土保持专业。

表1 设置有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本科专业的高校及2014年专业招生数量

注:南京林业大学为林学专业的水土保持与生态工程方向;河海大学为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水土保持方向;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2015年第一次招生,招生数量为35人。

2.2 研究生教育

1962年北京林学院开始招收水土保持方向硕士研究生,1981、1984年北京林学院分别设立全国第一个水土保持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学位授权点。1989年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提升了水保高等教育水平,培养了大批水保行业的高层次科研和管理人才。目前,北京林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及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等48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有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北京林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及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共11家单位有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据统计,2014年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招收硕士研究生357人、博士研究生79人。

2.3 职业教育

目前水土保持专业教育存在重普通本科、研究生教育,轻职业技术教育的情况,导致出现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不足、与普通本科教育之间的沟通和衔接不顺畅、教学条件难以满足教学的需要、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和就业联系不紧密、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等一系列问题。据统计,2013年全国培养实用型、技能型水土保持专业人才的职业技术院校仅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西藏大学农牧学院、内蒙古锡林郭勒职业学院、河南水利与环境职业学院、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宁夏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等8家,当年共招收高职学生268人。

3 加强水土保持职业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普通本科及以上人才培养数量有限。目前,水土保持教育在人才培养类型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具有普通专科、普通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等不同层次的教育体系,也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水土保持教育模式。2000—2014年水土保持专业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招生数量变化趋势见图1。从图1可以看出,各层次每年的招生数量均呈增加趋势,2014年水土保持专业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招生数量分别为2000年的1.8、7.3和6.6倍;近3年来,本科招生数量趋于稳定,硕士研究生招生数量有明显增加,博士研究生招生数量总体呈增长趋势,但招生基数较小。2014年3个层次的招生数量共计1 462人,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同时,水土保持属艰苦行业,尽管近些年通过宣传教育,全社会的水土保持认识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名称让人感觉毕业后的工作条件和环境会比较恶劣,使得很多考生在填报志愿时望而却步。因此,水土保持专业普通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三个层次的招生人数短期内不可能有大幅度的增长。

图1 2000—2014年水土保持专业普通本科和硕士、博士研究生招生数量变化趋势

(2)水土保持职业教育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指出,要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到2020年基本建成一批层次、结构更加科学,院校布局和专业设置适应经济社会需求的高水平职业院校。具体的量化目标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数量为2 350万人,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在校生数量为1 480万人。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首次就业率达到68%,职业院校毕业生的质量得到行业企业和社会的广泛认同[4]。在这种背景下,水土保持职业教育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应增加招生规模和提高培养质量,以有效缓解水土保持行业的人才需求压力。

4 水土保持职业教育的发展对策

(1)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体,按照课程拟定的教学大纲讲授课程内容,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学习缺乏主观能动性,缺少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水土保持职业教育要培养应用型、技能型的生产、服务第一线人才,必须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现代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动者,老师成为学生问题的解答者,在各种实践性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驾驭知识、锻炼能力[5];以满足水土保持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为目标,优化与重构行业急需、实用的教学内容,及时将最新的水土保持科研成果、技术运用到实践教学中;注重与水土保持科研、企事业单位的合作,结合水土保持工作实际,让学生深入科研、生产第一线,参与水土保持外业调查、试验数据采集、内业资料整理分析,以及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技术评估及监理监测工作等;以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的核心技能为重点,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参加相关的科研、实践工作,理论知识、动手操作能力相结合,实现学校与未来岗位的“零距离”。

(2)丰富职业教育的办学形式。随着水土保持事业的发展,全国范围内尤其是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对水土保持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需求提高,而限于水土保持专业本科及以上人才的培养数量,这种社会需求唯有通过完善职业教育来满足。比如,在政府实行统一的准入制度下,建立公办和民办职业院校共同发展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发展工学交替、半工半读、远程教育等各种灵活学习方式的职业教育,增加非全日制职业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比重;各职业院校根据所处地理位置、办学特色及师资力量,在教育部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下,制订地域特色和优势鲜明的人才培养方案[6]。当然,发展水土保持专业职业教育的前提是水土保持职业教育对青年学生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因此,必须首先逐步提高水土保持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搭建有利于他们在高校和科研院所继续深造和再培训的平台,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水土保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

(3)依托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水土保持基地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借助长期稳定的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基地(园区、户外教室等),对在校时间相对较短的职业教育学生来说,能增强他们对水土保持的直观认识,锻炼动手能力,有利于学生个性发挥、素质培养及潜能培育。因此,水土保持职业教育必须依托水利部已命名的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充分利用多功能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大力充实、更新、增加水土保持课程所需试验设备,为教学过程中增加实习(实训)、试验的学时比例创造必要条件。

(4)逐步上移水土保持职业教育的重心。从设置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职业院校可以看出,我国的水土保持职业教育基本属专科层次,本科、硕士研究生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基本缺失。这种不够合理的职业教育结构,满足不了生态文明建设、水土流失防治等对水土保持职业型人才不断提出的新要求。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逐步将职业教育的重心上移,加大本科层次、健全硕士研究生层次的职业教育,实现水土保持专业职业教育办学形式多样化[7]。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情况公报[J].中国水土保持,2013(10):2-3,11.

[2] 毕华兴,余新晓.“水土保持学”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8,6(4):105-108.

[3] 余新晓.我国水土保持高等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7,5(4):90-93.

[4]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的报告[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6):5-9.

[5] 吴林森,陈茂铨,汤书福,等.基于市场需求的高职林业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5): 66-67.

[6] 李春平,张洪江.我国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人才需求与专业发展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2010,27(3):1-4.

[7] 李文英,陈君.日本职业教育改革的新进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2):19-22.

(责任编辑 李杨杨)

江西省高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JXJG-10-4-10)

S157

C

1000-0941(2017)03-0066-03

刘士余(1975—),男,江西南昌市人,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2016-09-30

猜你喜欢

荒漠化水土保持研究生
辛店沟水土保持示范园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水土保持监测
水土保持
荒漠化地区复合生态系统管理——以阿拉善盟荒漠化治理为例
防治土地荒漠化 共建美丽家园
防治土地荒漠化 推动绿色发展——写在第二十五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我国召开第25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纪念大会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