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植角度对公路边坡植被恢复的影响

2017-04-21赵乾程王玉君

中国水土保持 2017年3期
关键词:柽柳冬青土工

张 军,任 珺,赵乾程,闫 洁,王玉君

(1.兰州交通大学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环境生态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70;2.甘肃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甘肃 兰州 730030)

穴植角度对公路边坡植被恢复的影响

张 军1,2,任 珺1,赵乾程1,闫 洁1,王玉君1

(1.兰州交通大学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环境生态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70;2.甘肃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甘肃 兰州 730030)

公路边坡;植被恢复;穴植角度;多重比较;成活率;株高

为了对兰州(新城)至永靖沿黄河快速通道边坡植被进行恢复,选取沙冬青、紫穗槐、梭梭、花棒和柽柳等5种本地苗木作为边坡植被恢复物种,在坡比为1∶0.75的坡面上采用3个穴植角度90°、60°和30°进行人工移植,对苗木在3个穴植角度下的成活率和株高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同种苗木的成活率因穴植角度不同而不同,穴植角度为60°时苗木的成活率最高、生长最好;不同苗木在同一穴植角度下成活率不同,花棒在穴植角度为90°时成活率不足50%;在边坡防护工程中使用较少的沙冬青抗逆性强、根系发达、固沙保土性能好,并且在穴植角度为60°时的成活率高达92.5%,可以大规模应用。

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进入了迅猛发展时期,截至2014年底,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为11.19万km,居世界首位。公路建设中,产生大量无法自然恢复的岩土边坡,破坏了原有的表土层及原生植物群落,加剧了水土流失和生态恶化,甚至威胁行车安全[1-2]。近年来,在边坡上建立一种结构稳定、功能完善、能够自我维持的土壤生态系统,成为我国边坡绿化和水土保持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3]。公路边坡的生态防护作为公路绿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种功能[4],除了稳定边坡,防止土壤风化及水土流失,还能有效地阻滞烟尘、飘尘和交通噪声,并吸收汽车尾气中的有害气体,减轻污染[5],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6]。

兰州(新城)至永靖沿黄河快速通道(以下简称“兰永一级公路”)是甘南州、临夏州与青海、河西走廊及新疆之间交通往来的重要通道,是兰州市南滨河路“黄河风情线”的延伸段,是整合区域特色旅游资源、打造沿黄河特色生态旅游线路的重要通道。因此,开展典型路段的生态防护技术研究,对于降低工程造价,保证路基施工质量和黄河水质,确保该条高等级生态公路工程建设质量和建设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也尤为迫切。本课题属于兰永一级公路建设的一部分。兰永一级公路处于干旱地区,在自然条件下边坡植被很难恢复,为此分析了不同植物种及不同穴植角度对边坡植被恢复的影响。

1 研究区概况与试验方法

1.1 研究区环境

研究区为兰永一级公路K35+495—K35+768路段,地处陇西黄土高原的西北部,大部分地区为黄土覆盖,沿线地貌类型为丘陵沟壑与河谷阶地。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9.4~9.8 ℃,年均降水量281.2~327.0 mm,年均蒸发量1 446.4~1 500.0 mm,≥10 ℃年有效积温2 989~2 950 ℃,无霜期165~177 d,最大冻土深98~102 cm。土壤类型主要有黄绵土、栗钙土、灰钙土和灌淤土等。植被类型属半干旱草原植被,林草覆盖率10%~25%。研究区内主要河流有黄河及其支流湟水河。水土流失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土壤侵蚀模数平均为2 600 t/(km2·a),其中河谷阶地区为2 000 t/(km2·a),丘陵沟壑区为4 000 t/(km2·a)。

根据兰州阶段降水量大、降水年内分布不均匀、全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气候干燥的特征,在植物的选择中应注重植物的气候适应性、土壤适应性,以及抗寒、抗旱、抗冲刷等特性;采取的工程措施应以增强边坡的稳定和边坡坡面的抗风沙侵蚀、雨水冲刷为重点。

1.2 试验材料与方法

土工格室护坡是在展开并固定在坡面上的土工格室内填充种植土,然后均匀撒(喷)播草种进行绿化的一种护坡技术[7]。由于土工格室能对流水起到缓速消能作用,可促使其携带物沉淀在格室中,有效避免草籽及幼苗被雨水冲走,大大提高了草被覆盖度,在目前的工程建设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8],因此本试验采用菱形土工格进行护坡。同时,边坡植物的选择尤为重要,要以本地乡土植物种为主、外来优良植物种为辅,植物材料须繁殖方便、适应性强[9]。通过对路线所在区域不同立地类型和植物分布的实地调查与分析,筛选出抗性强、易成活、易生长的乡土植物作为生态防护设计的主要材料,所选植物种为沙冬青(Ammopiptanthusmongolicus)、紫穗槐(Amorphafruticosa)、梭梭(Haloxylonammodendron)、花棒(Hedysarumscoparium)、柽柳(Tamarixchinensis)。

试验边坡坡比为1∶0.75,菱形土工格边长为1.5 m,在1.5 m×1.5 m的菱形土工格中平均分布有16个移植穴(图1)。将根系和高度基本一致的同种苗木按照90°、60°和30°的穴植角度(图2)分别移植在不同的土工格内,每个穴植角度6个重复,即6块菱形土工格。移植后每3 d人工喷灌1次,30 d后调查同种苗木同穴植角度的6块菱形土工格中植株的成活率,90 d后在每块菱形土工格中选3株具代表性的苗木测定同穴植角度的植株平均株高。

图1 护坡土工格中苗木移植穴分布示意

图2 土质急坡苗木穴植角度示意

1.3 数据处理方法

用STATISTICA(Version 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沙冬青、紫穗槐、梭梭、花棒、柽柳5种苗木的成活率进行种间和处理间邓肯氏多重比较检验,并对5种苗木90 d后的株高做处理间邓肯氏比较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穴植角度对苗木成活率的影响

对沙冬青、紫穗槐、梭梭、花棒、柽柳5种苗木的成活率进行邓肯氏多重比较检验,结果见表1。总体上,穴植角度为90°和60°时,沙冬青、紫穗槐、梭梭、花棒、柽柳5种苗木的成活率差异极显著;穴植角度为30°时,5种苗木的成活率差异较显著。当穴植角度为90°时,沙冬青、梭梭、柽柳的成活率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显著高于花棒的成活率,显著低于紫穗槐的成活率。当穴植角度为60°时,沙冬青、紫穗槐的成活率没有显著性差异,梭梭、柽柳的成活率没有显著性差异,但花棒的成活率显著高于梭梭、柽柳的成活率,显著低于沙冬青、紫穗槐的成活率。当穴植角度为30°时,沙冬青、紫穗槐的成活率没有显著性差异,梭梭、花棒、柽柳的成活率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沙冬青、紫穗槐的成活率显著高于梭梭、花棒、柽柳的成活率。

表1 兰永一级公路边坡穴植苗木的成活率及多重比较结果

注:表中数据为6个重复的平均值;F值标“***”表示处理间或种间差异极显著(P<0.001),标“**”表示处理间或种间差异较显著(0.0010.05);带有相同大写和小写字母的平均数,分别表示种间和处理间经过邓肯氏多重比较检验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对5种苗木不同穴植角度处理间进行邓肯氏多重比较检验,总体上,沙冬青、花棒在不同穴植角度的成活率差异极显著,紫穗槐、柽柳在不同穴植角度的成活率差异较显著,梭梭在不同穴植角度的成活率无显著差异。沙冬青在穴植角度为60°时的成活率显著高于穴植角度为30°、90°时的成活率,而穴植角度为30°时的成活率显著高于穴植角度为90°时的成活率。紫穗槐在穴植角度为30°、90°时的成活率无显著性差异,但均显著低于穴植角度为60°时的成活率。花棒在穴植角度为60°时的成活率显著高于穴植角度为30°、90°时的成活率,而穴植角度为30°时的成活率显著高于穴植角度为90°时的成活率。柽柳在穴植角度为60°、30°时的成活率无显著性差异,但均显著高于穴植角度为90°时的成活率。

2.2 穴植角度对苗木生长的影响

对沙冬青、紫穗槐、梭梭、花棒、柽柳5种苗木在不同穴植角度的株高进行邓肯氏比较检验,结果见表2。总体上,紫穗槐、梭梭在不同穴植角度下的株高差异极显著,沙冬青、柽柳在不同穴植角度下的株高差异较显著,花棒在不同穴植角度下株高差异显著。沙冬青在穴植角度为90°、30°时的株高无显著性差异,但显著低于穴植角度为60°时的株高; 紫穗槐在穴植角度为90°、30°的株高无显著性差异,但显著低于穴植角度为60°时的株高;梭梭在穴植角度为30°时的株高显著高于穴植角度为90°时的株高,显著低于穴植角度为60°时的株高;花棒在穴植角度为30°时的株高显著高于穴植角度为90°时的株高,显著低于穴植角度为60°时的株高;柽柳在穴植角度为90°、30°时的株高无显著性差异,但显著低于穴植角度为60°时的株高。

表2 兰永一级公路边坡穴植苗木的株高及邓肯氏比较结果

注:表中数据为6个重复的平均值;F值标“***”表示处理间差异极显著(P<0.001),标“**”表示处理间差异较显著(0.0010.05)。

3 结论与讨论

同种苗木在不同穴植角度下成活率不同,穴植角度为60°时5种苗木的成活率最高、株高最大,故穴植角度宜选为60°。不同苗木在同一穴植角度下成活率不同,花棒在穴植角度为90°时成活率不足50%。

本研究大胆使用了在边坡防护工程中使用较少的沙冬青。由于沙冬青抗逆性强、根系发达、固沙保土性能好,并且本试验表明在穴植角度为60°时的成活率高达92.5%,因此可以大规模应用。

护坡工程的后期监督管理存在很大的问题,例如管理滞后、管理不善等,致使植被得不到及时修复、边坡失稳等,导致边坡生态防护工程的防护达不到预期效果,也影响了护坡技术的推广应用。因此,在研发生态防护技术的同时,应重视完善相应的规范、制度,提高边坡防护的质量。

[1] 谭少华,汪益.高速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技术研究进展与思考[J].水土保持研究,2004,11(3):81-84.

[2] 吕广亮.高速公路对生态环境建设的冲突与贡献分析[J].生态经济,2014,30(7):172-174.

[3] 刘春霞,韩烈保.高速公路边坡植被恢复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7,27(5):83-87.

[4] 芦建国,于冬梅.高速公路边坡生态防护研究综述[J].中外公路,2008,28(5):29-32.

[5] 刘敬霜,艾晓宁,庞立果.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J].山西建筑,2008,34(2):346-347.

[6] 郝岩松,王国兵,万福绪.我国高速公路生态边坡的建设及生态评价[J].水土保持研究,2007,14(4):257-262.

[7] 王广月,孙秀玲,魏金祥.土工格室防护边坡抗冲刷规律试验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13,33(5):69-72.

[8] 曾晓辉.土工格室在挖方边坡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1,37(9):87-88.

[9] 赵明坤,刘秀峰,唐成斌.高等级公路边坡绿化草被植物筛选及其生物学特性[J].贵州农业科学,2004,32(2):18-21.

(责任编辑 徐素霞)

甘肃省交通厅科技资助项目(2013-09)

S157.43

A

1000-0941(2017)03-0052-03

张军(1975—),男,甘肃庆阳市人,工程师,博士研究生,甘肃省环科院环境生态研究所副所长,主要从事干旱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技术研究;通信作者任珺(1968—),男,甘肃张掖市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主要从事环境生态学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2016-06-19

猜你喜欢

柽柳冬青土工
一代“水工”也是“土工”
我国填埋场污泥土工特性研究
土工合成材料在公路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探讨
朱冬青:大房建、大基建、旧改维修是行业未来5年的3大机遇
柽柳不同种(品种)在秦皇岛地区的引种适生性分析
NaCl胁迫下3种柽柳属植物生长、盐离子分布和SOS1基因相对表达量的比较
英国冬青
最坚强的植物
青海野生柽柳林将被淹没引关注
冬青叶治口腔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