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家庭功能、自我和谐与人际容纳的关系
2017-04-21陈怡琳张嘉江
陈怡琳 张嘉江
①中国.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福州) 350108 E-mail:1140856745@qq.com ②乐山师范学院
大学生家庭功能、自我和谐与人际容纳的关系
陈怡琳①张嘉江②
①中国.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福州) 350108 E-mail:1140856745@qq.com ②乐山师范学院
目的:旨在探索大学生家庭功能、自我和谐发展和人际容纳的现状及关系。方法:采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自我和谐量表和容纳他人量表对43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大学生自我和谐程度较低,自我和谐程度总得分为(93.04±13.423)分,高分组占26.02%,中间组占64.16%,低分组占9.82%;②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人际容纳与自我和谐间存在显著相关。其中,感觉被他人容纳与家庭功能中的4个因子得分的相关均具有统计学意义(r=0.096~0.153,P<0.05)。人际容纳的2个因子与自我和谐4个因子几乎都有显著相关(r=0.142~0.453,P<0.01)。家庭功能4个因子与自我和谐4个因子大多有显著相关(r=-0.096~-0.316,P<0.05);③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对容纳他人的预测力最佳,解释量为20.5%。结论:自我与经验的和谐对于人际容纳有重要的影响。
大学生;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自我和谐;人际容纳
家庭作为个体积累情感经验和学习人际互动的最初场所,其基本功能是为家庭成员生理、心理、社会性等方面的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1]。而家庭亲密度体现了家庭之间的情感联系,家庭适应性是指家庭体系随家庭不同发展阶段出现的问题而相应改变的能力[2]。
从国内外的研究和临床实践的现状中可以发现,家庭亲密度高的家庭,能够为子女的成长提供更多的温暖和情感性支持[3],帮助塑造良好人格,是影响自我分化的重要因素[4],亲密度低的家庭,成员之间态度更冷漠或专制[5]。虽然大学生群体当下脱离了原生家庭,但却产生了长期而深远的影响。研究也发现,家庭亲密度或适应性水平高的大学生更倾向具有高的情绪表达性,更少的体验到孤独感[6]。
自我和谐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C Rogers)提出来的,它是指一个人自我观念中没有冲突的心理现象,是自我与经验(或表现、体验)之间的一致与和谐。以往关于自我和谐的相关研究主要围绕心理健康[7]、孤独感[8]、人格特征[9]以及人际关系等,人际关系中的人际容纳对自我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人际容纳是人际关系中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态度、情绪情感、思想方式、方法等心理活动接受、认可的一种态度体验和表现,包含有容纳他人及对他人容纳自己程度的感受[10]。陈婷等人的研究表明,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与SCL-90中各因子都有显著性相关[11],特别是人际关系敏感;同样,齐金玲的研究中发现,医学生的家庭教养方式与人际容纳密切相关[]。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与方便取样的方法,以福建省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为被试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455份,收回有效问卷438份,其中,男生206人,女生232人。
1.2 方法
1.2.1 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Ⅱ-CV) 由费立鹏等人于1991年修订。该量表包括两个分量表,共有30个项目,主要评价:①亲密度,即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②适应性,即家庭体系随家庭环境和家庭不同发展阶段出现的问题而相应改变的能力。评分从“不是”到“总是”在5点等级评定。量表的总体α系数为0.874,各项目之间相关系数的范围在0.404~0.603之间,内部同质性较高[13]。
1.2.2 容纳他人量表 研究采用容纳他人量表来对人际容纳进行测定。量表共25个项目,分为容纳他人(20道题目)和被他人容纳(5个题目)两个分量表,每个题目从“1-完全同意”到“5-完全不同意”5级评分。本研究中容纳他人α系数为0.768,被他人容纳α系数为0.672[13]。
1.2.3 自我和谐量表(SCCS) 该量表由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王登峰编制,共35个题目,该量表包括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自我的刻板性3个因子[14]。该问卷采用项目间一致性的方法计算,3个分量表的同质性信度分别为0.852, 0.816,0.645,Cronbach'sα系数为0.646[13]。
1.3 统计处理
将所有被试的资料整理后,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描述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以及回归分析等统计处理。
2 结 果
2.1 大学生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容纳他人、自我和谐的现状见表1。
表1 大学生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人际容纳、自我和谐程度的总体情况
2.2 各量表主要变量之间的相关
对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自我和谐与人际容纳的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家庭亲密度和适应与被他人容纳因子呈现显著性相关;自我和谐中的大多因子都与人际容纳有显著性相关;自我和谐的多项因子与家庭的亲密度适应性有显著相关,见表2。
表2 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自我和谐与人际容纳的相关(r)
2.3 家庭亲密度、适应性和人际容纳对自我和谐的回归分析
对表2的相关性进行回归分析,以家庭亲密度适应性、自我和谐的各因子做预测变量,人际容纳的各项为因变量,发现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对人际容纳中的容纳他人有显著的预测作用,预测力为20.5%。自我和谐程度和实际家庭亲密度对感觉被他人容纳有预测作用,预测力分别为9.1%、0.8%。由此可得出,容纳他人的“最优”回归方程为:Y1= 73.28-0.488X1,影响人际容纳中的自我容纳的主要因素有: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程度(X1)。感觉被他人容纳的“最优”回归方程为:Y2=19.805-0.056 X2,影响感觉被他人容纳的因素有:自我和谐程度(X2),见表3。
表3 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自我和谐对人际容纳的回归分析
3 讨 论
3.1 大学生自我和谐的现状
大学生自我和谐程度的总体状况不容乐观,大多处于中等偏高的区域,据王登峰自我和谐量表分组标准划分,即低分组为<74,中间组为75~102,高分组为>103。研究显示,高分组114人(26.02%),中间组281人(64.16%),低分组43人(9.82%)。与梁瑞琼、王苑芮等人研究结论一致[15]。可见,大学生的心理和谐程度有待提高,这也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方向。而大学生在容纳他人量表中的总均分较低,由此推测大学生对他人的容纳程度相对较差。容纳他人程度低意味着在处事方法,把握人际关系的技巧有待进行提高,并在人际矛盾和摩擦的解决起到重要作用。这与之前的研究结果相吻合[16]。
3.2 大学生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和人际容纳、自我和谐的关系
3.2.1 家庭亲密度、适应性与人际容纳、自我和谐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理想家庭亲密度与被他人容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即理想家庭亲密度高的大学生,其越容易感觉被他人容纳。已有研究表明,求助与理想家庭的亲密度呈正相关;退避、合理化与理想家庭的亲密度有负相关关系。可能是因为理想家庭亲密度高的大学生在实际的人际交往中,更容易采取积极的应付方式,人际交流更少出现误解,也不容易感到被排斥[17]。在亲密度和适应性良好的家庭中生活,大学生对情感和能力的自我评价与客观现实就越容易保持一致,并且在自我概念上相对比较灵活,这也有利于适应新的环境,有利心理的健康发展[18]。
另外,有调查表明,理想家庭亲密度与积极的应付方式有显著正相关,而良好的应付方式有利于促进自我和谐水平的发展[17]。总而言之,家庭的亲密度与适应性对于自我和谐有重要影响[19]。
3.2.2 自我和谐对人际容纳的预测作用 从研究结果来看,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对于容纳他人有极强的反向预测力,预测力达20.5%。自我和谐程度总分对于感觉被他人容纳也有较强的反向预测力,达9.1%。可见自我和谐程度,特别是自我与经验的和谐对于人际容纳有重要的影响。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包括机体成熟、自我成长和社会关系,特别是自我成长,其不仅起整合作用,也保持着个体自我体验和其现实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即人的内部发展和社会发展综合起来,引导心理能量向合理的方向发展[20]。即自我的和谐对人际和谐、人际容纳会产生重要的影响[20],对于人际容纳和心理健康维护都有重要意义[21]。而从现有调查来看,当今大学生的自我和谐、人际容纳现状都不容乐观,想必这也是当今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源头之一。
当今大学校园生活中人际关系问题处于十分突出的位置,是当前建设和谐校园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与其他研究不同的地方在于,此研究从代表外部影响的家庭功能、个人内部心理活动的自我和谐,和人际容纳的行为表现三者进行相关研究,使得研究更为深入,更为系统地探讨大学生家庭功能、自我和谐和人际容纳的关系。
[1]Miller I W,Ryan C E,Keitner G I,et al.The Mc Master approach to families:Theory,assessment,treatment and research[J]. Journal of Family Therapy,2000,22(2):168-189
[2]李明明.初中生家庭亲密度、适应性与人际信任、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3(2):153-154
[3]李兵宽,刘启辉.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家庭亲密度、适应性的关系[J].中国特殊教育,2012,19(1):81-84
[4]王艳艳,安芹,方清.大学生家庭功能、心理弹性与自我分化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4,12(3):362-365
[5]熊亚敏,李非,盛晓春.大学生抑郁情绪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相关性[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3):449-450
[6]邓丽芳,郑日昌.家庭功能与大学生情绪表达性、孤独感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3,11(2):223-228
[7]温子栋,高健,朱莹,等.大学生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水平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10):1120-1123
[8]杨丽,童俊,缪绍疆,等.家庭气氛对青少年孤独感的影响:自我和谐的中介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11):1725-1729
[9]武慧多,杨健.高师新生自我和谐与父母教养方式、人格特征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7):1067-1069
[10]陈小异.大学生自我容纳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J].统计教育, 2004,61(4):24-27
[11]陈婷,孙义星.大学生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学理论,2013(2):90-91
[12]齐金玲.医学生人际容纳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3,29(11):1700-1704
[13]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 [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42-148
[14]王登峰.自我和谐量表的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4,2 (1):19-22
[15]梁瑞琼,王苑芮.大学生自我和谐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12):1479-1480
[16]张爱芬.大学生信赖他人、容纳他人量表调查分析[J].现代企业教育,2009,26(18):195-196
[17]吴秀生,袁锦芳.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大学生的应付方式[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4):38-41
[18]冯现刚,王青.大学生家庭亲密度、适应性与人际信任的关系[J].医学与社会,2011,24(7):75-78
[19]卢言慧,苏颖,慕江兵,等.系统健康教育对网络成瘾患者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2):52-55
[20]郑雪.人格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14-115
[21]王凤.大学生自我和谐与寝室人际关系的相关性分析[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33(10):83-86
http://www.cjhp.com.cn/
The Relationship of Family Functions,Self-harmony and Interpersonal Acceptance among College Students
CHEN Yilin,ZHANG Jiajiang
Education College of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zhou 350108,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status quo of family function,self-harmony and interpersonal acceptance and their relationship.Methods:438 college school students completed FACES II—CV scale,self harmony scale,acceptance of others scale.Results:①The college students'self-harmonious degree was low.The total score of self consistency was(93.04+13.423),the high score group was 26.02%,the middle group was 64.16%,the low group was 9.82%;②Family functions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to self-harmony and acceptance Among them,the sense of being accommodated with the family function of the score of the 4 factor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r=0.096~0.153,P<0.05).There wer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2 factors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nd self 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r=0.142~0.453,P<0.01).4 factors of Family function and self harmony were significantly related(r=-0.096~-0.316,P<0.05);③The degree of disharmony between self and experience could predict acceptance of others,with the explanatory power reaching 20.5%.Conclusion:Self in harmony with experience is important to acceptance others
College students;Family intimacy and adaptability;Self harmony;Interpersonal acceptance
R395.9
A
1005-1252(2017)03-0429-04
10.13342/j.cnki.cjhp.2017.03.030
2016-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