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压力测试研究

2017-04-20张雅丽

科学与财富 2016年35期
关键词:流动性风险政策建议

张雅丽

摘 要:2008年美国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给众多商业银行带来重创甚至破产倒闭,流动性风险的衡量研究受到世界各国金融机构及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而压力测试是一种以定量分析为主的风险分析方法,通过测算银行在遇到假定的小概率事件等极端不利情况下可能发生的损失,分析这些损失对银行盈利能力和资本金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而对单家银行、银行集团和银行体系的脆弱性做出评估和判断,并采取必要措施。

关键词:压力测试;流动性风险;政策建议

1 压力测试与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关系

20世纪90年代初,一些全球性银行开始引入压力测试来评估其资产组合在极端情景下的表现。在美国次贷危机之后,金融机构和监管当局进一步认识到压力测试在管理极端风险中的重要性。商业银行也逐渐将压力测试应用在分析极端条件下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操作风险等领域可能造成的损失。长期以来,银行业在识别和应对极端风险方面相对落后,主要原因:一是对极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估计不充分。具体而言,就是对极端事件发生概率认识模糊不清。二是存在侥幸心理。一些银行管理者认为,既然极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不太可能就撞上,这种侥幸心理是最危险的。三是未能做到对极端风险的科学认识和评估。

自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全球金融体系历经巨变,频繁的市场动荡、金融创新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使得危机等极端事件发生的概率远超过大家预计,现代金融机构在市场动荡和金融风暴中似乎比我们原先想象的要脆弱的多,且一旦极端风险发生,结果往往是致命的,人们也逐渐发现了传统方法的局限性,认识到仅仅采用传统的方法不能涵盖市场面有较大的资金波动或遭遇交易对手发生重大危机等情况下的流动性能力,开始探索其他度量风险的方法。2013年,中国人民银行展开了新一轮的压力测试。此次压力测试涵盖了三个领域,包括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市场风险压力测试,信用风险压力测试。测试对象是五家国有商业银行和十二家股份制商业银行。

2 压力测试在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中的应用

近年来,根据国内银行业的实际情况与自身业务的发展需要,也开始运用压力测试的方法来预防与管理流动性方面的极端风险。

2.1 相关理论分析

根据国际证券监管机构组织(1995)有关文件规定,压力测试是分析最不利市场情形(如利率突然急升或股市突然急挫)对资产组合的影响效果的一种分析方法;巴塞尔委员会的有关文件则将其定义为金融机构用以衡量由一些例外但有可能发生的事件所导致潜在损失的方法。

流动性压力测试的定义: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是在特定的时间段中,设置多种属于流动性风险极端不利的情景,对其引起银行流动性风险造成的损失进行预测评估,并以定量分析为主的风险分析方法。

流动性压力测试的目的:商业银行进行压力测试都有明确的目的,一般是针对近期可能会给银行带来风险的变化进行测试。通过分析特定情境下银行流动性风险,来判断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极端事件对银行带来的冲击。

2.2 压力测试的分析方法

依据压力情境中所蕴含的风险因素的多少将压力测试方法分为两种基本类型:敏感性分析和情景分析。

2.2.1 敏感性分析。敏感性分析方法是指在不考虑其他风险要素影响的条件下,评估单一风险要素对商业银行资产组合的的冲击程度,所以又被称为单要素评估法。敏感性分析法最大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易于上手,运用广泛。它完全忽略了其他风险要素的影响,所以可以清楚的看出单一风险要素对商业银行资产组合的冲压强度。在该方法运用时,要求能够准确的把握风险因素的冲击幅度,以确保压力测试结果的可靠性。敏感性分析法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由于各个风险因素并非孤立存在,在一定条件下甚至会相互转化。风险因素之间的互通性要求综合考虑其对商业银行资产组合的影响,所以该方法不可避免的具有片面性。

2.2.2 情景分析。情景分析方法又被称为多要素评估法,主要是指情景构建,在多个风险要素共同冲击的极端情形下,探讨极端情形对金融资产组合的影响程度。第一,历史模拟情景法。该方法是指对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重大事件进行情景再现,复制这些历史事件中的风险因素,用于衡量对当今商业银行资产组合价格的影响。压力测试结果通俗易懂,能够被快速用于分析决策。从历史的眼光来看,历史事件在相当程度上涵盖了当今大多数场景,这使得该方法有较大的应用范围,增强了应用的可信度和说服力。第二,假设情景法。该方法首先人为的假设了若干种重大冲击事件,如政治危机、战争、恐怖事件、地质灾害、股市崩盘、楼市跳水等,然后分析这些重大冲击事件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这些假设事件虽然发生的概率不大,但是危害却不小。商业银行可以根据压力测试的结果防患于未然。假设情景法最大的优点就是情境设计的完整性。

2.3 流动性压力测试的一般步骤

收集相关数据-选择变量-流动性压力测试建模一情景设计一定期执行流动性压力测试-报告测试结果:(1)收集相关数据。这是进行流动性压力测试的首要环节,所收集数据是否及时、可靠、精确会直接影响到结果的准确性。(2)选择变量。确定流动性压力测试模型的自变量和因变量。(3)流动性压力测试建模。根据实际情况构建流动性压力测试模型的数学公式,确定流动性测试程序,主要有2种类型:一是形式为需要估计的模型,二是恒等式模型。(4)情景设计。即综合利用情景构造产生金融市场未来时期的某些极端不利情景,并将情景转化为具体的冲击,确定流动性压力测试模型自变量的取值范围。(5)定期执行流动性压力测试。计算压力损失,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通过测试确定商业银行存在的潜在风险点。(6)报告测试结果。向高级管理层汇报流动性压力测试结果,并及时采取相应处理防范流动性风险的发生。

3 提高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的对策

为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满足自身风险识别、评估、衡量、控制的需要,推动自身资产结构调整优化,增加市场竞争力,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压力测试工作建议如下:

3.1 建设与我国实际情况相吻合的流动性压力测试体系

流动性压力测试最初起源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后来逐步扩散到世界各地,但是由于各国经济发展程度,金融市场的完善程度,商业银行经营体制,管理方式都千差万别,如果直接照搬他国的压力测试模式,难免会使本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压力测试结果的精准性大打折扣,降低压力测试报告的可信度,这样压力测试也失去了意义。

3.2 建设全行范围的压力测试框架体系,明确部门职责

为满足2011年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达标要求,确保相关工作落地实施,银行需建立一个全面风险管理部门,牵头压力测试工作,初步建立全行性的压力测试框架体系,制定包括全行压力测试的目标、程序、方法、频度、报告线路以及相关应急处理措施等内容的统一压力测试政策,规范压力测试工作流程,将压力测试作为常规性的风险管理工具,制度化、定期化。

3.3 加强数据积累,改善数据质量

流动性压力测试无论是从数据收集,还是从量化冲击,建立模型都对数据的质量和数量提出了挑战。商业银行应按照银行业监管部门要求的规范格式,参考行業内惯例做法,强调日常性,突出特殊性。在保证相关数据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全面收集所需要的数据。

参考文献

[1]郑也夫.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发展历程回顾[J].商场现代化,2008.

[2]雷丽梅.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J].金融管理与研究,2009(2).

[3]刘献中.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度量与管理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0.

[4]吉丽星.压力测试在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12.

猜你喜欢

流动性风险政策建议
收益率差异视角下我国股票流动性测度指标的比较研究
关于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研究与思考
江苏省中小企业融资现状调查与思考
炒房当心“流动性风险”
科研经费管理政策改革研究
我国货币市场基金流动性风险问题研究
城市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对企业管理中流动性问题的探讨
媒体监督、流动性风险与失责行为的成本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