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烟花易冷,刹那芳华

2017-04-20徐晟曼俞剑光

东方教育 2017年1期
关键词:浮生六记悲剧爱情

徐晟曼++俞剑光

摘要:《浮生六记》中沈复与陈芸的爱情历来为人所称道,他们志同道合、两情相许,两心相仪。婚姻早期他们度过了如诗般美好的岁月,但后期生活,他们共同经历了世事坎坷无常,蒙受接连的打击,转而变得凄婉、灰暗,陈芸疾病缠身在困苦中离世,令读者为之心碎。本文试从沈复性格特点一方面探讨这一爱情悲剧的必然性。

关键词:浮生六记;爱情;悲剧

沈复的《浮生六记》以他和妻子陈芸的生活为主线,记录了他与妻子平凡而富有情趣的生活琐碎以及浪游各地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其文简洁随意,但记叙中流露出纯真深情及缠绵悱恻的爱情令几百年来的读者为之神往。

他们的爱情萌发于沈复对陈芸“才思性情”的欣赏,与传统父母之命结合的封建婚姻不同,夫妇二人向往自由,不重名利。值得赞赏的是,沈复跳出了固有的思维,给予妻子以充分的尊重,课书论古,品花评月,不离不弃,二人感情俨然已超越封建社会下的夫妻关系,具有近乎现代爱情的色彩。

在他们相携相伴的二十三年之中,他们相濡以沫,婚姻初期可谓幸福美满,平稳安定,神仙眷侣,浮生可歇,而后却遭遇被逐出家门、无奈骨肉分离、失业等一连串打击,二人生活日渐坎坷,度日艰难,世态炎凉,他们的爱情逐渐变得凄凉、悲怆,但两人始终不离不弃,相互慰藉,直至芸的去世。回顾二人的爱情历程,从大喜到大悲,只教人萌生一种“浮生若梦”寂寥感,本文试从沈复性格特点探讨二人爱情悲剧的必然性。

沈复在回忆自己坎坷的经历时,悲愤地感慨说:“人生坎坷何为乎来哉?往往皆自作孽耳。余则非也!多情重诺,爽直不羁,转因之为累。”但果真非自作之孽吗?不然也,沈无法认清自身的不足之处,怨天尤人,他性格优柔,人情单纯,谋生无能,这些都间接导致其夫妇后期生活的悲剧。

一、性格仁厚,缺乏果断,人情单纯

沈复出生于姑苏城南沧浪亭畔士族文人之家,自小受诗文熏陶,性格仁厚,立身处世都颇有太白遗风,但是缺少豪气,这从其待人处事皆可看出,虽然自己生活并不富足,却也常常接济他人,尽可能帮助他人。

但沈性格缺乏果断,在处理妻子、父母、兄弟关系中,常常茫然而不知如何处理,该舍不舍。如陈芸借了沈弟启堂钱,而他的弟弟不但不认帐,反而落井下石,害得妻子遭受责怪,借的钱更是还要自己来偿还,对这个问题,沈复没有做辩解,变相纵容了弟弟,害得妻子蒙受委屈,而沈只是默默同行,选择和妻子一起离开,不做辩白。而后其弟变本加厉,父亲去世了都不告知沈,害得沈白白背上了“不孝”的骂名,这岂非沈反复徘徊,当断不断之果。作为兄长,对弟弟恶意陷害不加以指责,反而任之污蔑,着实不应该。这里也可看出沈复人情单纯,不免在家族的中倾轧中沦为悲剧的牺牲品。

书卷三中所记“友人某间渠借五十金,乞余作保,余盛情难却,允焉,而某竟携资远遁”,也可见沈复的心思单纯,遇友不淑,在人情世故中,极易受骗,这件事也招致了其夫妇第二次被赶出家门,由此看来,沈评价自己“多情重诺,爽直不羁”,是审己不清,习惯性做外归因,或言“情深不寿”等,昏昏然度日,确乎“浮生若梦”。

二、耽于享乐,谋生无能

学而优则仕,中举做官,为君分忧,这是中国人几千年来衡量一个男性能力的标准。一个男人纵使再有才华,但功名无就,就难以算是成功的男人。

再观沈复,他一生功名无就,长期以幕僚为职业。幕僚本身并非官,却是为官家办事,日常多看东家脸色行事,算是薪资微薄且并不稳定的一个职业。沈复显然对他的这种仰人鼻息工作并不感兴趣,在《浮生六记》中他对幕僚生活的描写只有寥寥几笔,且笔调多表现出对之不喜,如:“此非快事,何记于此?”、“館江北四年,一无快游可记”等。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出沈复崇尚潇洒快意的生活,并不看重财富功名,对曲意逢迎、谄媚随人的做法并不苟同,颇有文人傲骨不屈的意味,可以料想依人作嫁的幕僚生活对于沈复来说绝对属于一种折磨。沈复虽说18 岁便出门从事幕僚,但值到与父母决裂前他却未离开过父母的资助,这对于一个成年男子来说,绝对称不上光彩。

后沈因为妻子与家人决裂,被父亲逐出家门,他转而尝试经商、卖画,但都收入甚少,致使家中境况日益窘迫,只能靠当卖首饰、求亲靠友维系生活,甚至“隆冬无裘,挺身而过”,这与沈不屑逢迎之术、人情单纯是有一定关系的。

沈复衷心热爱“艺术”,他有着典型中国文人的各种嗜好——吟诗、书法、品诗论画,茶道,于园艺、盆景等都颇有建树,且自得其乐。在《闲情记趣》一卷中,他花了大篇幅来记述他插画、盆景等方面的经验与见解。他与妻子被父亲责令离家而寄居在友人鲁璋的萧爽楼中时,他与朋友们把萧爽楼看作是艺术之家,绘画作诗,好不快哉,他自言“如梁上之燕,自去自来”。而在《闺房记乐》中,他描写了他与妻子共游太湖、论诗谈文,在七夕节许下“愿生生世世为夫妇”的心愿,还请人绘制月老像,“悬之内室,每逢朔望,余夫妇必焚香拜祷”,好不浪漫欢喜。沈复在字里行间中透露出了对这些美好时光的追忆,透过这些文字,我们既看到两人夫妻生活的和乐趣味,不同流俗,也不由想到这些“良辰美景”恐怕正为沈陈二人后期的艰难生活埋下了祸根。“吟诗作对,品花评月”这“艺术家”的生活,放在父母家人眼中是否正是其不问生计,不务正业的表现,而后期沈父沈母对陈芸的诸多不满是否部分正是对儿子的“不争气”的怨责的转嫁。

此外,虽然书中处处可见沈复对陈芸的痴心一片,但他也曾有“宿妓”的做法,且颇自以为傲的将其写在了书中——“择一雏年者,身材状貌有如余妇芸娘,而足极尖细,名喜儿”、“自此或十日或五日”,必到河上会喜儿”,而芸其时病尚未愈,不免叫人唏嘘,对沈的做法产生怀疑。

三、小结

在那个社会中,艺术并不受重视,爱好艺术的沈复入不敷出,难以供养家人。古代男性在家中占主导地位,不求胸中有天下,但也至少能养家糊口,护得家中人的周全,沈复显然没有做到这一点。他好山乐水,贪于游乐,这些美好浪漫,浮生贪娱,无法解决实际的温饱问题,经济困难是其夫妇二人后期困苦生活的关键。沈复充分尊重妻子,这难得可贵,但是他却并非一个称职的好丈夫,他未能扛起生活的重担,儿子靠朋友收养,女儿做了别人的童养媳,甚至还要靠妻子帮别人刺绣之类,做一些低下的事来获得绵薄收入。陈芸旧疾复发,为了节俭开支,芸誓不医药,40岁便撒手人世,作为丈夫的沈复难辞其咎。

参考文献:

[1](清)沈复著,林语堂译.浮生六记[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2]吴丹,汪小华. 浅析《浮生六记》中沈复的悲剧命运[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36).

[3]陈毓罴.《红楼梦》和《浮生六记》[J]. 红楼梦学刊. 1980(04).

[4]吴雪钰.“美”的开始于结束——《浮生六记》中的人物际遇之必然性[J]经典重释.

猜你喜欢

浮生六记悲剧爱情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Chapter 23 A chain of tragedies 第23章 连环悲剧
浮生六记
画家的悲剧
《浮生六记》中陈芸的现实处境
《浮生六记》的人物形象分析
近视的悲剧
爱情来了
解读爱情
不希望历史“悲剧”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