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途径探析
2017-04-20马平
马平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普及与高等人才全面发展和市场环境的逐步开放,大学生毕业后面临更多选择。在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和亟待复苏的经济状况下我国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因此,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是缓解就业压力的一条可行之路。然而,现实中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及大学生自身因素都成为影响大学生能否成功创新创业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影响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存在的各方面因素并理性思考,进而提出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途径,以期对于大学生成功的创新创业添砖添瓦。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途径;风险投资
一、前言
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迈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毕业生数量将远远超过空缺岗位的数量。有专家指出,近几年城镇每年需要就业的人数将保持在2400万人以上,而在现有经济结构下,每年大概只能提供1100万个就业岗位,年度就业岗位缺口在1300万左右[1]。因此,今后在很长时期内,大学生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就业形势。因此,大学毕业生创新创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些年来,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面对我国大学生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许多学者依据西方成熟的就业理论,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大学生就业形势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对策,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2]。但这些研究更多的只是针对就业本身谈就业,而对于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以缓解就业压力的研究还显不足。从这一视角而言,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角度来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对于从根本上缓解我国大学生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对于切实维护社会的稳定,对于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建立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制约因素
(一)资金问题
从创意到创新再到创新创业,这个过程简单又复杂,除去参与开发的人不谈,这个过程必不可少的一项就是资金。有创意想法人的需要资金来把这些想法付诸实施,没有资金便没有经济行为,好的创意就只会是好的创意,变不成实物。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时候手里一般是没有资金,或者有很少的资金只能维持一时。
(二)家庭影响
学生家长对自主创新创业的认知程度和对创新创业行为所持态度。据统计,在对学生家长进行大学生自主創新创业及其帮扶政策认知程度的调查中,27.4%的家长表示完全不了解,40.5%的家长表示了解一些,19.3%的家长表示较为了解,12.8%的家长表示非常了解[3];在对学生家长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行为所持态度的调查中,52.3%的家长表示不支持,36.5%的家长表示“如子女坚持创新创业,可以接受”,11.2%的家长表示完全支持,其中对创新创业行为及帮扶政策“完全不了解”的家长,无一例外全部选择了“不支持”;即使是对创新创业行为及帮扶政策“非常了解”的家长中,对创新创业行为完全支持的也仅为75.68%[4]。
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家长对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的认知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对自主创新创业行为的支持态度。只有有效地提升家长对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及其帮扶政策的认知程度,才有可能获得更多家长对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的支持态度与行动。
(三)个人素质
创新创业者的个人素质往往对创新创业成功起着决定性作用。我们学生无论是否进行过创新创业活动,都应该知道“企业家精神”十分重要。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者最应具备四大素质与能力,一:有较好的组织能力,二:有专业的背景知识,三:有较好的沟通能力,四: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5]。
(1)初次创新创业的经验缺乏影响
创新创业经验的缺乏刚走出学校大门的大学生,他们所学的都是书本上的专业理论知识,没有什么所谓的社会实践经验,即便是有些同学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也大多是在学校和一些公司促销的小打小闹,虽然锻炼自己的社交,沟通能力,但是对创新创业理论知识的学习还是少之有少。甚至很多学生把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都无法直接用于市场实践的纯理念,要通过独自考察来选择一个有投资创新创业前途的项目,实在很难。经验不足将会带来投资高风险,也使他们自主创新创业的意愿冷却,最终选择放弃。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把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例如学生在大学期间,实习课程安排多一点,让大多数人的实习期变为4-6个月,多的甚至可以有9个月,实习期间,大学生们与各企业进行多层双向交流,这样可以使得所学知识充分运用起来。
(2)专业程度的影响
首先,创新创业需要企业注册、管理、市场营销与资金融通等多方面的丰富知识,对目标市场和竞争对手的情况了解甚少,在缺乏相应知识储备情况下,创新创业不尽很难融到相应的资金,在残酷的社会竞争中也将处于劣势[6]。其次,大多数创新创业者在实际操作中都无法把自己所学的知识与自己所创造的事物有机的结合起来,不能很好的利用专业知识。经济和管理相关专业的大学生,要进行自主创新创业,相对于其它专业的毕业生来说有一定优势。而非经济管理专业类的毕业生,对经济市场比较陌生,尽管他们一走出校门就有独立创新创业的愿望与热情,但真正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局面,还会因自身底气不足而却步。
(3)创新创业激情高,但缺少信心与坚持
现如今,很多高校大学生都有着强烈的创新创业精神,但是对创新创业所偶需要的知识、能力却是很少。经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在相应的创新创业群体中只有6%的人群对创新创业所需要的知识、能力都是一知半解[7]。这就导致绝大多数创新创业的学生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遇到这样那样的创新创业障碍,而又因为自身能力的不足,不可能很好的克服创新创业路上的这些障碍,从而打击他们的创新创业信心,使少之又少的创新创业者因为信心受阻,无法实现自己的创新创业梦想。
三、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途径
(一)建立健全鼓励创新创业的政府制度环境
第一,将大学生创办和扩展新企业的制约条件或者管制性要求降到最低限度,减少大学生创办企业的障碍,简化企业注册程序,降低“正式手续”的成本。“正式手续”包括企业和资产的注册以及雇佣和解雇员工的便利。
德·索托认为,如果“走正式渠道”的代价太高、拖延太严重,选择“非正式渠道”便是合理的,当大量的人选择不走正式合法的渠道时,整体的经济就会受到影响[8]。因此,易于创办和发展企业,是帮助大学生更好的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首要条件。
第二,政府要建立健全金融体系,使资本具有可获得性。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增长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一个经济中金融体系的成熟和健全。
金融体系的核心作用在于,将那些拥有过多资金的人们的资金输送给那些可能为这些资金带来最高回报的人。金融体系的成熟度越高,在承担这种核心作用方面就会更有效率,会带来更多的投资和企业家创业,从而使创新由想法变成现实。
第三,政府要积极鼓励和奖励创新创业活动,对创新创业活动进行恰当的专利等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鼓励进行创新并传播其创新的行为。“发明家们会自发的搞发明,只是因为他们擅长或热衷于这样做,但是如果发明活动得到积极的鼓励和奖励,则人们会搞得更多”[9]。因此,政府要使拥有专利成为一种刺激创新的强大力量,以实现两个伟大目标一是保证财产的创造者有机会从他们的努力中得到某种奖励,这既是公平的体现,同时也是为了激励他们继续从事创新创业活动二是使创新容易向其他人传播,以保证创新对于社会整体的益处在合理和可行的范围内最大化。比如,将专利授予那些最先申请的人,或者在专利申请递交以后的时期中,允许其他人通过支付合理的使用费使用一项可能获得专利权的发明。
(二)构建先进科学的家庭教育模式
为了使孩子从小养成科学观念,逐渐培养其科学精神,提高其科学文化素养家长首先要在家庭教育中形成教育合力,协调好各种教育因素,使家庭教育产生整体效应。同时,家长要消除服役心理,不能对孩子过分纵容和溺爱。要避免凡事亲力亲为,包办代替的家庭教育方式,要使孩子从小培养独立自主意识和自我创新能力。要多多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孩子尊重他人、珍惜友谊、热爱集体、团结协作等一系列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孩子在实践中逐渐学会适应生活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此外,家长还要避免对孩子抱有过高的心理期望值,在进行家庭教育时,要注意方式和方法,完善自身的心理素质,努力使自己向民主型家长转变。要给孩子做好榜样,向孩子灌输灵活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当孩子长大后,要允许其适当外出打工或者兼职,使孩子能够与社会进行良好的接触,避免其与社会相脱节。
(三)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自身意识和素质
第一,大学生要切合自身实际,确立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目标。有什么样的目标,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当个人目标明确,并且有决心实现它时,精力就会随着内心深处的崇高感源源不断的涌现出来并且创造奇迹。大学生要想成功的让自身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必须先给自己树立明确的行动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才会激励自己产生积极性,超脱个人得失、毁誉、荣辱等,不斷修炼宽广的胸怀最终达到胜利的彼岸。在确立目标的时一候,要注意长远的目标其实是由一个个短期的目标联缀而成的,目标只有定得具体,才会容易实现。同时目标的设立一定要量体裁衣,考虑自身的条件和特点,并从社会需求出发,急社会发展之所急供社会发展之所求,从而赢得社会的支持。兴趣是做好一件事情最好的老师,在自己感兴趣上的事情上设定恰当的目标,效果往往会事半功倍。
第二,学习要从问题开始,积极培养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激发创造活力的强大动力,是形成创新动机的基础。不研究问题,不从问题开始,就会失去学习的价值。要学会确立问题意识、提高质疑能力,在头脑中经常想一想学什么、为什么要学、怎么学,这样就会逐步了解到,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的过程比直接得到问题的解答更能培养创新创业能力所要求的创造性思维意识。在学习过程中要树立良好的心态,尤其是自信心。只有自信心充足,大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才不会盲目顺从、随波逐流。要注意多方位、多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当出现不同意见时,要能够理智地控制自我,未发现错误之前,要勇于坚持己见。遇到群体讨论时,还要避免从众心理,不盲目屈从于群体压力而导致问题意识破灭,要敢于疑人所不疑,善于想人所未想,勇于干别人所未干的事,只有这样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才会得到提高。
第三,大学生要注重基础课程的学习,积极提升培养创新创业能力所需要的素质和技能。世纪中叶以后,人类社会知识总量的百分之九十被创造了出来人类知识量每隔六七年就要翻一番[10]。在这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增长、扩散和更新换代的速度几乎超出了人们的生理和心理承受能力,在这样的环境下,没有广博、扎实、牢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就不可能有创新和发展没有对前人和他人已经取得的优秀成果的继承,创新创业就会变成无源之水。因此,大学生要避免自己被时代淘汰出局,就必须学会与时俱进、大量扩充自己的信息量,同时还要注意加强基础课程的学习,做到宽口径、厚基础,立足于书本和课堂学习重视培养自己的个性,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活动,主动向名师学习,给培养创新创业能力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
四、结论
创新创业,并不是人人都适合。千百万的大学生有着千百万种不同的性格特点和人生追求。高校和社会在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同时,要注意避免盲目性,不能一刀切。高等教育本身就有精英教育、大众教育、职业教育等几个层次,因此也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但是,在现代商品经济社会的冲击下,在周围创新创业的同学的影响下,很多同学可能会受到短期经济利益的刺激,认为无论创新创业成功与否,能够先赚点钱,弥补自己的经济空缺,满足一下自己更高层次的物质追求也好。但是抱着这种心理状态的同学,不但不能踏实创新创业,反而也耽误了专业课的学习。因此,学校在鼓励同学创新创业的同时,不能忽视同学们浮躁心理,一定要针对同学的不同情况在思想上给予必要的指导,要能够达到学习的同学努力学习,创新创业的同学积极创新创业的理想效果。总之,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为学生个人的发展提供了垫脚石,也更为社会的经济发展提供立刻大批的新生力量。因此,我们更应该继续将强对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的研究,是创新创业教育理论能够真正服务于高校教育。最大程度的减少创新创业的不利影响,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路明.论当代大学生理财策略[J].经营管理者,2012,09:15+10.
[2]郝旭光,郑丽娟,陈颖.大学生投资行为的实证研究[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2,03:95-106.
[3]于之光,辛岩.基于Logit模型下大学生理财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以东北农业大学为例[J].商业经济,2012,15:25-27.
[4]王建业.天使投资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融资中的应用研究[J].会计之友,2013,02:109-110.
[5]田博.大学生创新创业投资领域推荐[J].劳动保障世界,2013,02:35.
[6]余丽霞,温文,王璐.高校大学生的理财现状分析及建议——基于四川师范大学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3,01:111-115.
[7]沈俊源,何青青,陈其勇,许欣.大学生的理财现状及对策探讨——以常州地区为例[J].中国商贸,2013,16:184-185.
[8]董芳芳.人力资本视角下大学生健康投资问题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3,16:90-91.
[9]肇丹丹.基于阿莱悖论的内蒙古大学生投资创新创业心理研究[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3,07:68-70.
[10]粟竹玲.大学生创新创业投资风险分析及其规避[J].财会通讯,2014,29: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