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好习惯为孩子的身心健康护航

2017-04-20刘凤双

东方教育 2017年1期
关键词:责任心习惯家长

刘凤双

题记:家庭教育重点是培养孩子好习惯,培育始于父母,养成始于家庭,关键在于小学,巩固于日常生活一切活动中。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专家们用一棵大树做比喻:树根部分好比家庭教育,是基础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小时候主要学习方式是模仿,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孩子的成长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树干树冠树叶好比学校教育,孩子在上学后,接受的是系统的知识性教育,这个期间,学校老师传承教书育人的重大责任。周围的阳光、空气、水、自然环境好比社会教育,社会大环境不是总是阳光灿烂,风调雨顺,也有电闪雷鸣,也有狂风暴雨,一个孩子的成长,必须经历这些自然环境的锤炼。家庭教育一直贯穿整个教育的始终。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下面与大家分享几种好习惯养成的方法:

一、生活习惯

生活是人生第一课,也是最基本的课程,生活习惯的好坏,

不仅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而且也是孩子综合素质的体现。它包括饮食、起居、自理、卫生等习惯,做到按时睡眠、起床、安静睡眠并有正确的睡姿,不挑食、不偏食、细嚼慢咽,饭前便后洗手、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等。学生在学校,课上课下,在收拾文具时,不难发现,有的孩子收拾的井井有条书本、文具一次摆放好,而有的孩子杂乱无章,书包里也是乱七八糟,这就需要我们家长在家庭生活中有意识的培养 孩子独立的生活能力。有人问82岁的科学家杨振宁:是怎样获得诺贝尔奖的?他说是裹着小脚的母亲让我受用一生。

二、卫生习惯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讲究个人卫生包括勤洗澡、勤换衣服、勤剪指甲的习惯;睡前不吃零食、早晚刷牙、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公共卫生包括教室、走廊、食堂、厕所、分担区的清洁,不在墙壁上乱贴乱画乱写,不在校园及公共场所乱扔果皮纸屑、垃圾,不随地吐痰。家长不可事事为孩子包办,玩具玩完后必须放回原处,逐渐养成自己的东西自己整理和爱清洁,讲卫生,有条理的好习惯。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教育是习惯的培养。我们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但要慎之于始,而且要慎之于终,有恒心继续下去,不能间断。小学阶段,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阶段,是养成各种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应该把握好这一关键期。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我们责无旁贷。

三、礼貌习惯

礼貌看起来是种外在行为的表现,实际上它反映着人的内心修养,体现一个人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意识,同时也体现一个人的道德素养。所以,家长应把在各种场合需要注意的文明礼貌知识教给孩子,父母要教育孩子,学习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如“您好”、“请”、“谢谢”、“对不起”、“请原谅”等。同时,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文明举止,见人要热情打招呼,别人问话要先学会倾听,并有礼貌地回答,保持服装整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礼貌习惯的培养不仅是一种表现或交际形式,也反映着自己对他人的关爱之情。所以要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习惯。

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积极追求美好的事物,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具有高度责任感,将来才能成为社会上成熟可敬的人。它包括各种行为规则,尊敬关爱长辈,不随地大小便、不损坏花草、树木、爱护公共财务,遵守交通规则,能换位思考、团结友爱等等。

四、读书习惯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一二年级,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感受语言的优美;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语文是基础学科,是工具学科,孩子们看得少,读的少,积累就少,等到提笔写作文的时候就感到很吃力 ,学生的课外阅读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家长选择一些适合孩子的课外读物,和孩子一起读书,当孩子有阅读的愿望时,家长和老师要及时抓住这个时机,尽可能提供一些适合孩子阅读的材料,如儿歌、童谣、童话、故事及浅显的五言古诗,也可以是幼儿园已学歌曲的歌词、民歌、民谣和一些外国的优秀儿童作品、中国的《三字经》、《论语》、《增广贤文》、《成语接龙》等.选文的篇幅宜短小、富有童趣,让“阅读”成为“悦读”。

五、交流习惯

交流在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每天孩子回到家里,您是否与孩子交流呢?

您或许说,我每天都问问孩子今天学什么了,作业写完了没有等等,这样是提问式的问话,不是交流。不知道您感觉到没有,当您问这些的时候,孩子可能会说,还行、凑合等,通过这样的回答您很难了解孩子一天在学校学到了什么,心情咋样,对哪个学科感兴趣,与同学相处如何。给大家一些方法:把大题目换成小问题与孩子交流,比如:今天让你最感兴趣的是哪节课?为什么感兴趣呢?最喜欢哪位老师?今天你们班级谁表现最好?谁得到老师的表扬最多?谁让老师生气了呢?等等,他会娓娓道来,自然会说出自己的看法,家长就能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孩子,从而及时修正孩子的习惯。

六、责任习惯

如今,很多父母都不太重视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当孩子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父母总是替孩子完成,希望能为孩子留出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其实,责任心是孩子做人的基础。因为有责任心的人,首先要有一定的道德水准,否则他就不可能对事情负责任。责任心也是做事情的标准之一,没有责任心就不可能认真去做事。

著名教育家茨格拉夫人说过:“必须教育孩子懂得他们的一举一动能产生的后果,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一定会学得很有责任感的。”这句话很值得家长们借鉴。我们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一定要让孩子明白:每個人都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不管结果是好是坏都要承担,责无旁贷。

七、学习习惯

习惯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是在不知不觉中养成的,学生的学习的好与坏,不仅与学生的智力有关,更重要的是与学生的学习习惯有关。俗话说的好,与其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教给孩子好习惯。因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决定孩子未来成功的基础和保障。那么怎样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1、培养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学习的习惯,力戒拖延和磨蹭。孩子在学校里的学习是有严格时间规定的,在家里也应该有固定的学习时间。在对孩子的要求上,不要只满足于孩子一坐就是几个小时,而要教育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精神专注,高效率地完成任务,帮助孩子学会控制干扰,训练他们高度的专注能力。

2、培养孩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鼓励孩子提出什么地方不懂,找出不懂的原因,然后积极启发他们,帮助他们动脑筋,切忌烦躁、死记硬背或放下不管。

3、培养孩子养成复习旧课和预习新课的习惯。经常督促孩子按时复习当天课程,预习第二天要上的新课,培养孩子养成预习--听讲--复习--作业--总结的系统学习方法。

4、培养孩子养成做完作业细心检查的习惯。家长、教师最好教会孩子检查的方法,如看看是否漏题、漏答等,养成细心检查作业的习惯。

八、节俭习惯

身教胜于言教 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要想培养孩子的节俭意识,仅凭空洞的说教是不行的,关键的是家长以身作则。从随手关灯节约电、用完水拧紧水龙头、吃饭碗中不剩米,到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和价值观,家长都应当率先垂范,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这样久而久之,就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使节俭真正入脑、入心、入行。

拿破仑说:"播下行动,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性格;播下性格,收获命运。”事实表明,习惯左右了成败,习惯改变人的一生。一句话,成也习惯,败也习惯。

希望大家以此为契机,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家校合作,让好习惯为孩子的身心健康护航!

猜你喜欢

责任心习惯家长
责任品格培养
习惯
上课好习惯
家长错了
北京市高职生责任心年级差异分析
好习惯
伴侣责任心强,工作更出色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破坏责任心的5种领导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