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机渗透地方史

2017-04-20傅勇

东方教育 2017年1期
关键词:同安戚继光倭寇

傅勇

摘要:地方史是是广泛记载地方历史与现状的“小百科全书”,也是历史教学中的重要史料。教师要善于搜集和积累地方历史资料,在历史教学中有机渗透地方史,拓展具有地缘亲切性的课程资源,丰富课堂教学,转变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课程知识,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直观感受,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操和学科素养,提高历史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和育人效果。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地方史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对历史课程资源的积极开发与充分利用,是历史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条件。历史学科所具有的独特性质,使其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在历史课程的实施中,教师要强化历史课程资源意识,因地制宜地开发和有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多方面开发和利用校外历史课程资源。一是利用历史遗迹、遗址,以及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组织学生参观,增强直观的历史感受。二是利用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和历史感悟大有裨益。”地方史资源有多种多样,我们应该对各种资源进行筛选,通过教师的内在功底以及对教材的处理艺术,深入地钻研地方史资源,挖掘出资源的精神内核,感悟其深刻厚重的历史内涵,尽可能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将教材内容与乡土历史打通。

七年级下册《中外交往与冲突》包括: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和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等三方面的内容,我尝试课堂教学中有机地结合地方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利用家乡熟悉的历史文化有加强学生对学习重点的理解,让学生走入社会,亲近生活,进入历史,切身感受家乡厚重的历史底蕴,起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知识的效果。让历史更贴近生活,更贴近学生。

在讲到郑和下西洋的概况时,我引用了《闽都别记》中的一段史料:郑和船队途经闽海(闽江口一带)的传闻,谈到“……郑和、王景弘、侯显……闻将至闽界……忽起大风吹转回头,人众皆忧……被漂没至风定,始能收泊山旁,不知此处何地,人迹皆无,唯见成群白鹭往来”,“郑和太监等船,泊至白鹭岛”。郑和船队在下西洋回航将至闽江口长乐时,被风吹回到白鹭岛,这白鹭岛就是现在的厦门。

在讲到郑和下西洋的影响时,我插入了一段史料:在原属泉州府同安县(现龙海市)张坑的小山上有一座二保庙,供奉着郑和与王景弘。每年农历八月二十三,当地华侨纷纷回来为二保公做生日,历代沿袭。郑和下西洋的影响是巨大的,但是由于郑和是一个宦官,在史书上对他的记载是不多的,大陆供奉郑和的庙宇很可能仅此一间。从而使学生了解郑和在闽南、尤其是华侨中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在讲到戚继光抗倭时,我联系了大量的地方史材料:

1.闽南语中“我苦”的由来。

嘉靖年间,福建沿海地区狼烟四起,八闽震动,倭寇攻城掠地,烧杀抢掠,涂炭百姓,千里海岸几乎遍遭倭寇的破坏。闽南老百姓谈倭色变,因而在闽南语中流传着“我苦”(倭寇的闽南语谐音),表示老百姓对倭寇的害怕,从而使学生知道当时倭患的严重程度。

2.厦门风俗初三“凶日”的由来。

同安民间视初三为“凶日”,严禁出门访友,也是同安军民反抗外来侵略胜利的纪念日。传说明嘉靖年间某一除夕,倭寇由南门陷城而入,大肆掠杀,同安军民群起奋战至初二日才击退倭寇,初三日全城大出殡,为死难的亲属、兵民送葬,越年初三做“对年”,以后每年正月初三均要“做忌”,故同安民俗初三串门暗喻“奔丧”或“吃忌”,大不吉。四百多年间严守所制,厦门、海澄也有此俗。

虽然学生大部分是厦门当地人,但是几乎都不知道这一风俗的由来,看着学生们睁得大大的眼睛,我知道他们接受了这一新知识,明确了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是结合地方史对学生进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对此他们将是难忘的。

3.戚继光入闽抗倭。

(一)入闽首战——横屿大捷

(二)入闽二战——牛田大捷

(三)入闽三战——林墩大捷

戚家軍入闽后,连战连捷,所向披靡,拔掉倭寇据点十余处,沉重打击了倭寇的嚣张气焰,漏网的倭寇也个个丧魂落魄地乘船遁去,福建沿海一度出现了风平浪静的局面……。

戚家军走后,残余倭寇兴高采烈,说:“戚老虎离去,就没什么可怕的了”,于是倭寇又纠集了新的人马,卷土重来,四处烧杀抢掠。更为严重的是,十一月二十九日,倭寇攻破兴化府城(莆田城),屠杀城内百姓万余人,府城被攻占,这在整个嘉靖年间的倭乱中是惟一的一次。

兴化府城的陷落,朝野震动,明朝统治这不得不高度重视福建日益严峻的局面,再次下令戚继光率军入闽增援,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四月,戚继光统领万余戚家军第二次援闽抗倭。平海战役中,在俞大猷、刘显的配合下,只用一个时辰就攻占了倭巢,歼敌二千二百余人,救出被俘百姓三千余人,取得了第二次入闽抗倭斗争中的最大胜利。接着,戚继光又率军连克倭巢,重创倭寇,侥幸逃脱的残余倭寇逃脱的残余倭寇如惊弓之鸟退入广东,但也很快在广东被俞大猷等部所歼灭,到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二月,戚家军基本肃清了福建境内的倭寇。这样,为患二十年左右的倭乱,终于在戚家军的浴血奋战和沿海百姓的大力支持下,彻底地消灭了。

戚继光是一位中华民族的英雄,他在烽火连天的抗倭斗争中,出生入死,英勇善战,为平定倭乱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爱国抗敌事迹一直为人民代代传颂。福建人民为纪念这位英雄入闽抗倭斗争的功绩,特意在于山上修建了一座“戚公祠”,以供后人瞻仰学习。

通过这段史料,学生了解了戚继光在福建的抗倭史实,景仰之情油然而生。

在短短的一节历史课,通过有机地融入福建、厦门的地方史,我看到了学生们主动地投入到历史的课堂教学中,看到了几十双亮晶晶的眼睛始终望着我,这是教师最幸福的时候。孩子们在学习自己家乡的历史时,他们的感觉是亲切的,课堂上的气氛是热烈的,师生之间的交流是活跃的,我明白了这就是一节水乳交融的历史课。

猜你喜欢

同安戚继光倭寇
戚继光点兵“机灵的不要”
戚继光剪鞋子
戚继光剪鞋子
大明王朝1555,倭寇打到了南京城下
明代中日堪合贸易终止原因刍议
舍小节成大事
试论明朝嘉靖时期倭寇猖獗的政策和制度原因
从明朝倭寇的特点看倭寇的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