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方法和途径

2017-04-20黄玉琴李彦刚

东方教育 2017年1期
关键词:学生管理途径高职院校

黄玉琴++李彦刚

摘要: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承载着为社会培养、输送高素质专业性人才的重要教学职能。学生管理在高职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与本科院校学生相比,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差、自控能力较为薄弱,学生管理难度较大。笔者从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入手,就其实际管理措施,发表几点看法,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方法;途径

学生管理工作在高职院校日常管理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与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与本科院校学生相比,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基础较差、自控能力较差,相应提高了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工作难度。因此,从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入手,结合高职院校教学目标,对传统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探讨科学、可行、有效的学生管理措施,具有其相应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院校学生典型特征分析

我国当前教学体制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学习基础较差,自主性学习能力以及自控能力水平较低,阻碍了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典型特征主要分为以下几点内容:

(一)不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

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的录取分数线较低,高职学生的高考成绩普遍在300~400分之间,这简接反映了学生的学习习惯问题。高职院校学生普遍不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性学习能力较差,学习兴趣较低。在高职院校学习生活中,由于综合学习能力较低,学生课堂学习接受能力较差,易受学习挫败影响,产生消极情绪,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没有准确的学习目标

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经历中,通常扮演着“差生”的角色,在学习方面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限制了学生学习渴望的表达。还有部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较为严重,致使自身价值观扭曲,对学习抱有怀疑态度,迷信“学习无用论”,从内心抗拒学习。事实上,“学习无用论”是一种内心逃避和懦弱的表现。

(三)自控能力较差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当代学生的物质生活较为丰富,父母出于对孩子的宠爱,一般不会拒绝孩子的要求,也相应养成了部分学生依赖父母的习惯,自控能力较差。进入高职院校后,面对陌生的学习环境和学习生活,常表现出对未来的迷茫,如学校不对其进行引导,易导致学生受外界诱惑影响走向歧途。

(四)管理意识偏低

高职学生普遍管理意识偏低,对于学校管理抱有较大的抵触心理,对于学校按时上课、叠被、打扫卫生等要求缺乏正确的理解,认为学校的管理是无用且多余的,甚至部分学生以违反学校规定为荣,相应增加了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工作难度。

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创新措施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虽然学习成绩相对较低、文化课程学习基础较为薄弱、自控力较差,但并不是高职院校放弃学生管理的理由,高职学生也有对学习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高职院校应从学生主观需求入手,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开展“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高职院校整体教育水平。

(一)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

目标是前进的方向和基础动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通过积极向上的学习目标,完成学生学习指导,提高学生管理水平。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教学目的性更强,因此,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专业教学优势和特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高职学习意义,进而树立积极、健康的学习目标。在树立目标的过程中,学校应做好学生调查,深入了解学生的主观学习需求,提高目标的针对性和可行性,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管理的依从性。

例如,某计算机高职院校在校内创建了“电子竞技与计算机社团”,结合自身院校优势,组织学生进行健康的电子竞技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强化计算机学习知识,提高计算机理论实践技能,逐渐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合理控制学习、游戏时间,树立健康积极的学习目标,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管理水平的目的。

(二)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

高职院校教育与初中教育、高中教育相比,课程安排更为灵活,学生拥有更多的自由时间,且高职院校学生人数众多,学生管理具有一定的难度。传统高职院校习惯依靠规章制度进行“刚性管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易加剧学生与学校管理间的矛盾。因此,现代高职院校应从人入手,开展“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首先,高职院校应加强学生管理队伍建设,重点要求校、院、系、班各级学生干部,在学生中树立优秀榜样,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其次,教师需加强与违纪学生的沟通,深入了解学生心理、思想动态,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帮助学生改掉不良的学习、生活习惯;最后,教师应通过一些管理措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上课玩手机为例,教师可在班级设置手机管理袋,课堂教学期间师生统一将手机放入管理袋内,从根本上杜绝学生课堂玩手机问题。

(三)丰富学生课余活动

高职院校应加强学校社团活动管理,结合学生兴趣,设置多种学校社团,组织社团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帮助学生形成自觉遵守制度的良好习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社团应打破传统的观念限制,结合学生主观喜好,设置“电子竞技社”、“跑酷社”等社团,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社团活动。

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具有学习基础差、自动能力低等特点,传统学生管理工作质量较差、效率较低。因此,高职院校应从学生的主要意愿入手,开展“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工作,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通过树立学习目标、培养学生自控能力等措施,提高学生管理水平,从而促进高职院校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建军.浅议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方法和途径[J].科教导刊,2014(11).

[2]程兆宇.“三校生”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影响的SWOT分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1).

[3]崔俊秀.新形勢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4.

[4]都业红.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学生管理工作问题分析及对策[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05).

[5]宗林莉.地方高职院校分层次学生管理研究——以济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2015.

猜你喜欢

学生管理途径高职院校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浅析“四进”制度对班级管理的意义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网络化问题研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