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课程体系设置研究
2017-04-20董明望卢小豪于蒙
董明望++卢小豪++于蒙
摘 要:文章从物流工程专业课程的交叉性和复杂性出发,根据高层次人才培养要求以及毕业生就业情况反馈,考虑物流工程研究生就业岗位需求,对物流工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设置进行研究。通过设置物流工程研究方向,设置不同侧重点的学术课程和实践课程,不同研究方向的课程设置存在的生命周期也不相同,最后针对现今物流工程研究生教学和考核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建议。
关键词:物流人才 人才培养 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2(b)-0142-03
Abstract:Starting from the Crossing and Complexity of Logistics Engineering Specialty,According to high-level personnel training requirements and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graduates feedback,Considering the Demand of Postgraduates in Logistics Engineering,Research on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Logistics Engineering Training.By setting the logistics engineering research direction,Set up academic and practical courses with different emphases,The life cycle of courses in different research directions is different,Finally,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solv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 and assessment of logistics engineering graduate students.
Key Words:Logistics personnel; Personnel training; Curriculum
自從2002年教育部开始批准高校开设物流工程本科专业以来,物流工程专业作为新兴专业发展非常迅速。目前开设物流工程专业的高校已经超过60所,高校之间对于物流工程专业理解也不相同,多数高校以传统优势专业为基础设置物流工程专业,例如同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重庆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学校依托机械工程或控制工程学科创办物流工程专业,专业研究方向主要偏向于机械和控制;另外一类高校如天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等依托交通运输工程专业或者管理专业创办物流工程专业,专业研究方向主要偏向于管理学和运输类[1]。高校间对于物流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侧重点不尽相同。
1 高层次物流工程人才知识结构分析
1.1 物流工程专业研究生的毕业去向
高层次物流工程人才是指高校就读物流工程专业的研究生,研究高层次物流工程人才知识结构需要了解社会需求。高校每年为社会输送了大批各行各业的人才,统计物流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去向可以直观地了解社会对于物流人才的需求,高校在人才培养上的教育改革可以根据就业反馈情况进行。以武汉理工大学物流工程专业研究生为例,统计了2009—2013年物流工程研究生毕业的去向。
总体来说,物流工程硕士研究生毕业绝大部分签约就业,少部分继续攻读博士或申请出国,近年来就业率较高,未就业学生比例仅占1%,签约就业人数占94.74%。就业人群中,在就业单位的性质比例中,主要有国有企业、民营及股份制企业、科研设计单位和三资企业就业,分别占硕士毕业生签约总人数的35.98%、22.49%、15.34%、8.47%。
在这其中,毕业生就业行业流向的统计,如图1。
从该校就业行业流向分布图中可以分析得到:物流工程专业研究生的主要从事行业有科研设计单位、机械制造行业、交通运输和物流行业等,这充分表明了物流工程专业具有学科交叉性,根据就业流向的反馈情况也从侧面提醒高校教育者需要合理设置课程计划。
1.2 用人单位对物流工程专业研究生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物流工程研究生就业单位主要分布在科研设计行业、机械制造行业、交通运输及物流行业、汽车行业、通信行业、教育行业、建筑工程行业以及国家机关等。用人单位对于物流工程研究生的要求多根据行业类型制定,例如,科研设计行业要求毕业生具备优秀的科研能力,掌握多种科研技能;机械制造行业要求毕业生具备扎实的机械理论知识和一定的机械制造技能。由此看来,对物流工程研究生进行课程设置时应充分考虑就业因素,在课程设置上按照用人单位对物流工程专业研究生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进行培养。例如设置相关机械理论课程、机械制造实习、物流管理课程、物流软件培训等课程。
2 物流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课程体系设置
2.1 研究生课程设置方法和要求
依据毕业生就业统计数据,社会工作对于物流工程专业的高层次人才有较高的要求,高校应当以此为参考进行相关课程设置。总体来说,课程设置需要结构合理、多因素考虑、课程之间互相交融。因此,物流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应保持课程结构、内容与课程教学的配合效果和协调性。具体的措施:首先,在课程结构方面保持通识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之间科学合理的比例,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之间搭配合理;其次,保持课程内容中科学知识、工程知识、人文知识等比例合适,注重综合素质培养,基础理论与实践技能联系;最后,在课程实施中,正确处理教师、学生、企业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提高课程实施质量,顺利完成教学计划[2]。
首先要在课程设置中,须分配好通识必修课、学科基础科以及专业核心课的比例;其次,高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要充分考虑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同时注重理论教育和实践教学,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墨守成规,要营造活泼创新的教学氛围;最后,高校在学生培养方面,要给学生创造在企业实习的机会,尽早地掌握一些工作技巧,为学生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分类分层次设置的物流工程专业研究生课程体系
以武汉理工大学为例,武汉理工大学作为最早开设物流工程专业的研究性高校,对于物流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法有较多的经验。武汉理工大学物流工程专业依托交通运输工程和港口机械的优势,在物流工程的基础上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分别是:物流系统建模与分析、物联网与物流信息技术、物流装备与关键技术、物流系统监测与控制。不同的研究方向对应的课程设置也不尽相同,物流系统建模与分析侧重点在于物流仿真软件的学习,更偏向于计算机类的学习和实践;物联网与物流信息技术侧重点在于物联网技术的学习和应用,偏向于计算机类和管理类;物流装备与关键技术更偏向于机械方面的学习;物流系统监测与控制则是走在学科前沿,需要学习电子技术,更侧重于电气控制和计算机结合。
武汉理工大学物流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遵循分类设置和分层次设置,将物流工程专业的研究方向主要可以分为4个方面,分别是:物流系统建模与分析、物联网与物流信息技术、物流装备与关键技术、物流系统监测与控制。不同研究方向的需要学习的课程可以总结为表1。
2.3 物流工程專业课程之间的逻辑关联
物流工程专业作为一门典型的交叉学科,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物流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涉及学科多、课程复杂。物流工程专业不同研究方向教学侧重点不尽相同,但工科基础知识、计算机应用知识、电气控制技术以及管理学科相关方面的知识都需要掌握。武汉理工大学物流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体现出了较强的交叉性(见表2、表3)。
3 物流工程专业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
3.1 传统教学方法和考核形式存在的问题
物流工程专业本科生更注重于基础学习,研究生则更应该注重于科研,但这并不代表研究生不需要基础学习[3],研究生的基础学习主要针对科研方向,学习前沿性的知识和具有深度的理论技能,为科学研究提供储备知识。现今,物流工程专业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制度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有如下一些问题。
(1)物流工程专业作为交叉学科专业,综合发展迅速,但是物流工程专业研究生的传统教学往往是课程之间没有紧密联系、理论和实践难以结合,致使学生缺乏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2)部分课程的老师教学照本宣科,不考虑研究生的学习特点,观点老旧;同时专业课程安排得较少,花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基础课程上,导致学生在科研上无法利用学习到的知识;教学时间安排过长,一学期的课程被安排成一学年,由于物流工程专业的研究生多数为两年专业硕士,第二年又面临着学位论文,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科研活动。
(3)部分老师不考勤,学生缺勤较多,还有老师考核不严格,通常课程结束后,学生只需要交一篇课程论文即可,有的学生在网上抄袭拼凑后上交仍然能够得到高分。
3.2 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形式的建议和措施
(1)物流工程研究生的课程教学计划应该压缩至一学期,充分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时间,保证实践实习经历,通过与有关企业建立合作培养基地增加研究生的实习机会。
(2)该校已经开展研究生在线课程建设项目,依托物流学科发展的优势,组织一批优秀教师开展物流工程专业在线课程的设计和建设工作,更好地发挥课程学习在物流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3)该校已经开设研究生国际化课程,通过充分了解、借鉴国内外研究生教育经验,跟踪国内外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动态,引进一批研究生最新教学内容,进一步完善该校研究生课程体系。
4 结语
现如今,处在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更加需要创新型综合人才,物流工程专业的学生需要更高的培养要求,高校不仅需要在课程设置方面做到多样创新,还要在其他的培养方法上不断研究和试验。随着物流行业从起步到发展,最终走向成熟的生命周期,高校的课程设置应当顺应发展潮流,时时针对行业需求,不断改进课程设置体系,在每一个周期中都要扮演引导潮流的角色,带领物流行业的发展和转型。
参考文献
[1] 程明,张兆同.研究性大学物流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原则-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J].物流科技,2006(11):121-123.
[2] 孙慧,宋作玲,曹冲振.以学生为中心的物流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构建[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11):58,189-190.
[3] 胡晓燕,张予川,李波.物流类专业培养模式比较及课程设置初探[J].交通高教研究,2004(1):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