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与创新
2017-04-20高松
高松
【摘 要】如果说,毛泽东留给我们的全球化思想遗产是对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挑战进行被动回应的产物,那么,邓小平的全球化理论视野则是对全球化进行主动回应的产物,“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是对全球化进行深入回应的产物,而科学发展观则是对全球化趋势进一步理性回应的产物,由此构成了一幅纷纭复杂、由淡至浓的历史画卷。从中,不仅可以透视出中华民族在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面前从被迫回应到主动回应、从自然发展到自觉建构的复杂心路历程,而且可以折射出一代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共同的致思趋向。
【关键词】马克思;经济全球化;对外开放;市场经济
当代经济全球化浪潮发展异常迅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对于经济全球化马克思早就有天才般的预见。他揭示了经济全球化的原因、本质、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利用的好,将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更深层面;利用的不好,将会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阻碍,甚至引发危机。因此,深入学习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探究经济全球化的本质规律,再结合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新特点,对我国实行对外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一、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原因马克思指出:“只有随着生产力的这种普遍发展,人们的普遍交往才能建立起来”。生产力的发展,使科技不断进步,交通更加便利,地理大发现以后,社会分工在全社会开展起来,各个国家不再相互独立,交往日益密切,从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这就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二)经济全球化的实质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里揭示全球化的本质就是资本的全球化,资本主义的本质就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他们必须要扩大规模,在全球范围进行投资,建立起世界市场。
(三)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马克思曾预言到“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扩展,表现为资本的全球性扩张。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在给社会带来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周期性的危机和阶级斗争的尖锐化。
二、当今全球化对我国的影响
(一)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第一、经济全球化推动改革开放顺利进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推动我国市场经济更加合理的发展。第二、经济全球化促进我国的工业化进程。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来自国外的科学技术、管理经验成为我国工业化的助推器,使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核心竞争力提升,推进中国制造走向世界市场。第三、经济全球化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随着商品输入其他国家对中国的文化风俗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中国成为世界各国不可或缺的贸易伙伴。
(二)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挑战第一、经济全球化给我国民族企业带来冲击。经济全球化要求减少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和更加优惠的外资政策。我们曾经引以为自豪的民族品牌,如中华牙膏、苏泊尔电器、大宝SOD 密、南孚电池、哈尔滨啤酒、统一润滑油等,相继被国外企业收购。外资的进入对我国民族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冲击,一些竞争力不强的新兴产业很容易被外资企业所击败。另外,大量外资企业掌控我国经济生活,使得我国对经济生活的干预效果逐渐减弱。第二、经济全球化给我国金融安全带来风险。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紧密相连,在金融方面的相互作用体现得更加突出。第三、经济全球化给我国政府管理带来挑战。资本主义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也乘机渗透进来,这严重的阻碍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除此之外,西方的意识形态也为国人所接受,需要警惕的是一些我国传统文化正在被忽略,比如过洋节,甚至一些个别年轻人崇洋媚外。
三、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1.坚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全球化的必然要求。自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起,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使我国走上了强国之路。习近平提出: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努力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参与到经济全球化的大军中,并有所作为。2.提高自主创新。创新是一个企业进步的根本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没有自主创新就如同失去灵魂,最终将被全球化的浪潮所吞噬。创新不仅要体现在科学技术发明上,还有制度管理方式的创新,另外,要保护创新成果,完善专利保护制度,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3.依靠科技进步。科技能够促使生产走在社会生产的前面,开辟生产发展的新领域,引导生产力发展的方向。依靠科技进步要加大科技投入,重视高知识人才的培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4.完善市场机制。加强资本市场发展的规划性,进一步深化市场化体制改革,完善市场创新机制。提高市场的誠信水平,加强市场经济秩序建设,营造有利于资本市场发展的良好环境,使发展成果为广大人民所共享。
四、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化发展道路的奠基者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并根据我国的现有条件创造出来的一条新的道路——改革开放。邓小平时期,虽然没有公开提到“全球化”,或对“全球化”的概念及其客观必然性作出明确的阐释,但是,他以特有的睿智和远见卓识,不仅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开辟了一条通向世界经济互利发展的道路,而且为全球化趋势指明了发展方向,形成了他独具特色的全球化理论视野,主要包括:(1)现代开放观。邓小平不仅明确提出了对外开放的概念,而且把对外开放提到国策的地位,把它作为长期的发展国家的大政策,使社会主义真正成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2)现代发展观。在以发展为当代世界的战略问题、核心问题的情况下,邓小平以全球化眼光把中国发展和世界发展统一起来,明确指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3)现代科技观。科技化是全球化的主要驱动力量。邓小平是把中国的科技发展纳入到全球科技发展的潮流之中,借助全球的科技发展的历史机遇和动力,实现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这就为实现“跨越”但又处于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中国指出了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重要途径。(4)现代体制观。邓小平不是把市场经济作为一般经济手段的抽象,而是把它提到“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一切文明成果”,提到“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式”的高度来认识的。这就设计了一条通过现代市场经济走向全球化和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发展新路。
由此观之,邓小平的理论视野是对全球化进行主动回应的产物,显示了他独特的远程视野。本学者竹内实有一段评价是发人深思的:“如果说毛泽东发动的文化大革命在国家这部车子前进的道路上挖开了一个大坑,而且他就那样离开了人间的话,那么填埋这个大坑使车子和人们能够顺利通过的是邓小平。不仅如此,他让中国这部车子跑起来了。这部车子不是沿着锁国的方向,而是沿着开国的方向疾驰着。”邓小平的可圈可点之处在于他敢于突破毛泽东既定的传统框架和思维惯性,因而迈出了毛泽东始终没有迈出的一步,从而使中国这个曾经沐浴强汉盛唐雄风的东方文明古国,终于以恢弘的全球化目光再度推开了尘封己久的门窗,以更加自觉的姿态,去延揽八面来风。这是由于全球化的时代变迁而引致的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陶德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两个问题的理解[J].中国社会科学, 2009(1).
[2]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文选》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94 年版.
[3]包心鉴.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J]. 理论视野, 2008,(02) .
[4]杰弗里·萨克斯.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