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区金融:世界上最小的国家银行

2017-04-20张孝忠

齐鲁周刊 2017年13期
关键词:革命战争毛泽民国家银行

张孝忠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扛杆,是沟通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命脉和媒介。民国时期,共产党领导的苏区,充分发挥红色金融在支持革命战争、发展工农业生产、促进商品流通、支持合作化运动、巩固苏维埃政权诸方面的重要作用。

“袖珍银行”的金融政策

以赣南、闽西苏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中央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最大的苏区,全国苏维埃运动的中心区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党、政、军、群首脑机关所在地。在这里成立的国家银行,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设史上发挥了重大作用。

苏联十月革命胜利14周年纪念日——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在这次大会上,毛泽民受命筹建国家银行,筹划印刷、发行国家货币。

1932年2月1日,新生红色政权下第一个具有中央银行职能的银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在江西瑞金成立。

苏维埃国家银行被称作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银行”。成立之初,全行仅行长(毛泽民)、会计(曹菊如)、记账员、出纳员、兑换兼杂务5人;成立时注册资本仅有20万元,且在成立后的几天之内因为战争需要被全部划出;办公地点是只有两厅三房约200平方米的两层民居,而且还住老百姓家,金库是10平方米的柴房。

然而,正是这样一个“袖珍”银行,自建立始,就承担起了建立苏区财政金融制度、支援革命战争、巩固红色政权的重任。

随着战争的发展,国家机器从弱小到强大,吸收存款、放贷兴业成为国家银行面临的重大任务。为了筹集军费,维持临时中央政府的运转,国家银行代理临时中央政府发行了两期革命战争公债共180万元。

1932年6月2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发出第九号布告,指出:“现在革命大大的发展,革命战争在全国各方面继续获取伟大的胜利……加强红军的力量,同时要准备充分的战争经费与红军给养,这成为革命战争胜利的二个主要条件。”提出“为了充裕革命战争的经费,以保障革命战争的继续胜利与发展,特举行募集短期的‘革命战争公债60万元”。

1933年8月,国家银行再次发行经济建设公债300万元。

为加强金融管理,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于1933年10月22日颁布了《国库暂行条例》。国库制度建立之后,直接由国库实施国家所有现金收入、保管、支出等事宜的管理,中央苏区实行统一的金融政策,包括统一债务政策、统一借贷政策、统一货币政策、统一货币发行,财政金融管理趋于科学化、规范化。

统一货币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成立后的首要之事。只有统一了货币,建立起独立的货币制度,才能掌握国家的经济命脉,巩固工农革命政权。

苏维埃国家银行成立之前,苏区的货币比较混乱,流通的有江西工农银行的铜圆券,闽西工农银行的银圆券,还有光洋和国民党的纸币,甚至有清朝时期的铜板。人们购买物品,抓一把各式各样的票子出来,有时连账也算不清。不仅老百姓头疼,商家也是不胜其烦。而军阀和土豪劣绅发行的杂币也同时在苏区流通。

毛泽民认识到国家银行及执行货币政策的国家权力机构必须承担“驱逐劣币,回收杂币,禁用外币”的重任。这样,国家银行的工作人员就必须走出去,发动群众,建立兑换和回收网点,使已连成一体的中央苏区内的广大民众听从政府的号令,团结在国家银行周围,自觉维护新生的苏维埃国家金融政策法规。

从国家银行到边区银行

1932年6月,行长毛泽民到汀州物色会设计纸币的人员,汀州红军印刷厂的地下党员毛钟鸣推荐了黄亚光。

黄亚光,福建长汀人,早年留学日本,写得一手好字,会画画、绘图。从日本学习回国后,参加长汀中共地下党组织,后又为县委领导成员。此时,“肃社党”运动正席卷闽西苏区,黄亚光也被诬为“社会民主党”成员而被逮捕,并被判处死刑,即将执行。

毛泽民了解后,立即找到国家政治保卫局局长邓发,把黄亚光救了出来。此后,黄亚光步行到了瑞金,接受的第一项任务便是设计苏区纸币。在设计货币图案过程中,毛泽东要求苏维埃政府货币的設计,一定要体现工农政权的特征。因此,黄亚光在设计货币时,选取了镰刀、锤子、地图、五角星等图案,并把这些图案有机地组合起来,体现了既美观大方又突出共产党领导下的苏区货币的特点。他原想在纸币上绘制毛泽东头像,被毛泽东拒绝,后改为列宁头像。

1932年7月,国家银行印制出第一批苏区纸币,半年内印制5分、1角、2角、5角和1元5种纸币共计65.61万元。货币以银圆为本位,纸币为银币券,1元银币券兑换1元银圆,银圆券为国币。国家银行货币发行流通后,逐步回收了各种杂币,使中央苏区的货币实现了统一,稳定了苏区的金融环境。

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后,根据毛泽东的要求,国家银行开始吸收存款。1934年3月20日起,国家银行开办储蓄存款业务。据记载,当年仅瑞金支行就吸收存款2600万元(均为银圆)。

1932年冬,国家银行总行机构达到最大规模,行长之下设总务、业务两处,总务处下设文书科、券务科和管理科,业务处下设会计科、营业科和出纳科。在这期间,国家银行分别在福建、江西设立分行,在福建白砂、南阳和江西瑞金等地设立兑换处4个,在各县苏维埃政府、各红军经理机关设立了数十个代兑处。1933年1月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金库后,国家银行总行开始代理国库,又增设金库会计科。

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后,中央苏区迎来了全盛时期。兴国、瑞金、石城各支行以及国家银行长汀县办事处,于这一时期陆续成立。同时,其他苏区的金融事业和组织也得到迅速发展,湘赣、湘鄂西苏区的金融机构统一发展成为国家银行湘赣省分行、湘鄂西特区分行。由于各地苏区仍未连成一片,处于分割状态,这些国家银行分行与总行业务上没有直接往来,仍独立发行货币。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和中央领导机关撤离中央苏区,进行战略转移。国家银行的工作人员编入中革军委第二纵队第四梯队,监护国家总金库的资金,参加突围转移。次年10月到达陕北,与原陕甘晋银行合并,改称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西北分行,行址初设瓦窑堡。1936年7月,随中共中央迁至保安。1937年1月,再迁至延安。1937年10月,国家银行西北分行改名为“陕甘宁边区银行”(简称“边区银行”),总行设在延安。

至此,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在名义上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猜你喜欢

革命战争毛泽民国家银行
与毛泽民的最后一面
革命战争年代的清华地下党员名单
红色管家毛泽民
铁肩毛泽民
铁肩毛泽民
革命战争时期我军良好的官兵关系
谈谈革命战争年代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