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下我国出口贸易新思路
2017-04-20房雨晨
房雨晨
【摘 要】随着国际及国内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为了实现经济的更好更快发展,我国提出由需求侧到供给侧改革的新发展方向。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我国出口贸易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实现出口企业的产业升级提供新供给迫在眉睫;完成要素的再分配,重塑比较优势是供给侧改革的必要选择。我国出口贸易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应如何发展,走向何方呢?供给侧改革下我国出口贸易需要新思路,为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而增添动力。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出口贸易;新思路;产业升级;新供给
一、引言
供给侧从供给角度解释经济增长,强调新增劳动力、新增资本、技术进步等要素投入决定了增长,可以通过供给侧改革实现经济增长。其方式在于提高供给质量,推进结构调整,扩大有效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以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供给侧改革,包括生产成本和结构性改革,是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前提,以效率改变为条件,这种改革必然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因此供给侧改革效应往往具有长期性,更侧重于增强企业长期发展活力和提升经济增长效率,注重经济的长期持续平衡和可持续发展。【1】供给侧改革标志着我国经济管理重心由需求调控转向供给调控,供给侧改革逐渐深入到经济管理和政策制定的诸多方面。同时,我国经济结构问题突出,有必要在供给侧寻求解决之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实现经济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经济新常态及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我国出口贸易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要想实现出口贸易在新背景下的稳定发展,需要紧密的连接供给侧改革方向,顺延供给侧改革思路,寻求发展新思路。
二、出口贸易产品新思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发展更加迅猛,这得益于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信息技术革命和全球化带来的世界经济增长,从需求侧推动了出口贸易的发展。但是,我国出口贸易同时面临着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率低等问题,需求端也难以起到有效的作用。新常态下,面临着资源、环境的约束以及出口贸易存在的困境,为了实现出口贸易的转型升级,“打铁还需自身硬”,必须从供给端着手,按照“既要创造新供给,又要调整供给结构”的思路,实现出口贸易转型升级。一方面,利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创造新供给;另一方面,纠正要素市场扭曲,重塑比较优势,推动技术革新,提高供给侧质量,调整供给结构,增加高质量产品的供给和出口。
(一)优化已有产品、技术,同时利用新产品、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创造新供给。
近年,中国的出口产品大多以低廉的价格为优势出口国外,这本来是一种优势,但是在国际市场容易被冠以“倾销”的帽子,也容易遭到贸易壁垒,尤其近年来这种案例屡见不鲜。新供给的创造动力,一部分也源于对旧产品、旧技术的革新,主要是通过对老产品的质量的严格把关,对老技术的细节开发来完成。
新供给的最主要的动力来自于创新思维。通过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来集中支持事关发展全局的基础研究和共性关键技術研究。并且强化企业的创新能力,以国企为代表,带头进行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逐渐形成一批具有创新科研工作室、具有较高创新能力的企业。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大力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并给予高校科研支持,尤其是在高校密集区,建立创新科研中心,吸引大批大学生加入的创新的行业中,从而研发更多的新技术。20世纪随着第三次浪潮的来临,以微电子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和航空航天技术等高新技术为标志的技术创新推动着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升级,促使经济高速增长。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通过加速效应实现的。目前很多传统产业的供给能力大大超出了需求,部分产业已经达到甚至超出了资源承载能力,旧模式下的支柱产业房地产的库存压力很大,企业杠杆率偏高也使得投资加杠杆的模式难以为继。而这种产能过剩进而带来增长减速和结构调整同步发生,形成负向循环,进一步加剧了产能过剩。因此,产业结构必须优化升级,企业兼并重组、生产相对集中不可避免,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加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为产业组织新特征。【2】
为推动产业升级,优化我国出口模式,同时应通过推进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大幅减少外资准入限制等措施,引进国际先进产业链等措施的实施。伴随着技术创新,会产生相应的新产业,创造新供给。
(二)要素市场重新洗牌,重塑比较优势,调整供给结构。
一直以来中国对廉价要素的投入过大,这些廉价要素一般包括土地、劳动力、资本、自然资源等,过渡的重点倾斜造成要素市场的严重扭曲,出现人为压低土地、劳动及资源等要素价格的不良现象,导致间接补贴了生产者和投资者,部分企业依赖扭曲低价要素在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企业没有激励革新技术,形成低效率、低技术水平锁定,导致资源浪费,生产效率低下。
供给侧改革意味着,中国正准备从密集要素投入过渡要素使用效率提升。纠正要素市场扭曲,理顺要素价格,淘汰落后产能企业,清理僵尸企业,提高科技人员和企业的积极性,重塑比较优势势在必行。大力推进“中国制造+互联网”,促进制造业升级。鼓励企业利用“互联网+”,以智能制造改造和提升我国传统制造业,加速传统制造业折旧,利用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技术含量,实现产品及技术的优化升级。
(三)优化税制结构,减税减费,降低企业出口成本。
近年来我国一直奉行结构性减税的政策手段,强化对产业发展的供给端引导。在供给学派看来,结构性减税也属于政府对市场机制的破坏,对要素流动的扭曲,应当用全面减税替代结构性减税。供给侧改革确实应该拓展税收优惠的覆盖范围,但从我国国情出发,大幅全面减税存在两方面的风险:一是大幅降低个人所得税,会加剧贫富分化,激化社会矛盾;二是大幅减免企业税,又会延缓地方政府债务杠杆的削减和中央政府宏观调控的力度。所以在税收政策方面需要更具针对性的策略安排。[3]
加快实施结构性减税,鼓励和发展出口供给,比如高技术和高附加值产品生产和出口,利用营改增和小微企业减免税,为企业出口活动“松绑”、“减负”,激发企业经济活力。同时将减税与出口优惠措施结合,提高鼓励行业的出口退税率,减轻企业负担,增加出口供给。
三、简单结论
供给侧改革对我国出口贸易将会产生重大影响,为了提高国家的经济增长,出口贸易的发展是其重要的一部分。在供给侧改革及新常态的背景下为实现我国出口贸易的稳步增长,首先,坚持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客观上要求减少行政干预对资源配置的扭曲效应,提高资源供给和利用效率;其次多措并举实现旧产品、旧技术的革新,大力鼓励支持创新事业发展,为新产品、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创造新供给提供机会平台;再次,为给我国出口贸易企业提供更多的机遇,优化我国税制体系,减税减费,降低企业出口成本也是势在必行的政策目标。供给侧改革存在着众多的机遇与挑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方面为我国经济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有利于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另一方面,随着调控重心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着多重挑战。如何将政策与经济理论相结合应用到实践当中,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动力效应,将更多的困难与挑战转化为机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凯杰.供给侧改革与新常态下我国出口贸易转型升级[J].经济学家,2016:96-102.
[2]邵宇.供给侧改革—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增长[J].宏观经济,2015:15-19.
[3]李智,原锦凤.基于中国现实的供给侧改革方略[J].经济理论与实践,2015: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