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述红一方面军五个军团的历史沿革

2017-04-19曹峰

卷宗 2016年12期
关键词:红一方面军

摘 要:红一方面军,又称中央红军,长征之前先后下辖红一、三、五、八、九等五个军团。在长征前后及长征途中,红一方面军同国民党军队顽强作战,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保证了中共中央的顺利转移和长征的胜利结束。至中共中央到达陕北重新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时,红一方面军仅剩下红一军团。红一方面军的五个军团,在土地革命中作出了重大贡献,抗战爆发后,红一方面军的主力部队又成为了八路军的主力之一。

关键词:红一方面军;五个军团;历史结局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简称红一方面军,又称中央红军,成立于1930年8月23日。本文拟就红一方面军五个军团长征出发后至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期间的番号变化作一梳理。

1 红一军团

红军第一军团最早成立于1930年6月,由红四军、红六军、红十二军合编而成,总指挥朱德,前委书记和政治委员毛泽东,参谋长朱云卿,政治部主任杨岳彬,全军团2万余人。1933年1月,各军团总指挥改称为军团长,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政治委员聂荣臻。

红一军团长征出发时将近2万人,通过敌人的四道封锁线特别是第四道封锁线时,损失惨重。1935年遵义会议后,全军缩编十六个团。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政治委员聂荣臻,参谋长左权,政治部主任朱瑞。此时,红一军团共有1.2万人。

1935年7月21日,中革军委发出布一、四方面軍组织番号及干部任免的决定,组织前敌总指挥部,以四方面军首长徐向前兼总指挥,陈昌浩兼政治委员,叶剑英任参谋长。改编后,红一军军长林彪,政治委员聂荣臻,参谋长左权,政治部主任朱瑞。辖两个师,第一师师长刘亚楼,政治委员黄甦,下辖三个团;第二师师长陈光,政治委员萧华,政治部主任舒同,下辖三个团。

1935年9月上旬,张国焘公开反对中共中央北上的战略方针,9月10日,中共中央率红一方面军第一、三军单独北上。11日晚至12日,中共中央在甘肃迭部县俄界(今高吉村)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把红一方面军第一军、第三军和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直属部队缩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继续北上。陕甘支队司令员彭德怀,政治委员毛泽东,副司令员林彪,参谋长叶剑英,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副参谋长张云逸,政治部副主任杨尚昆。全支队约7000余人。

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到达陕甘根据地吴起镇,胜利结束长征。11月 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甘泉下寺湾召开会议,讨论中央对外名义和组织分工等问题。同时,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任命彭德怀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司令员,毛泽东为政治委员;林彪为第一军团军团长,聂荣臻为政治委员;徐海东为第十五军团军团长,程子华为政治委员。

1937年8月,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第十五军团等部合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开赴抗日前线。第一一五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参谋长周昆,政训处主任罗荣桓、副主任萧华,下辖两个旅,一个独立团,三个直属营,全师共1.55万人。

2 红三军团

红军第三军团最早成立于1930年6月,由红五军和红八军合编而成,彭德怀任总指挥兼前委书记,政治委员滕代远,参谋长邓萍,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全军团共1万余人。1932年 3月12日,中革军委下达《关于重编一、三、五军团问题的训令》,规定以第五、第七、第十四军编为红三军团(第十四军实际未编入),彭德怀任总指挥,滕代远任政治委员,参谋长邓萍,政治部主任袁国平。

1934年10月长征出发时,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政治委员杨尚昆,参谋长邓萍,政治部主任袁国平。辖三个师。

红三军团长征出发时1.7万多人,通过敌人的四道封锁线特别是第四道封锁线时,损失惨重。1935年2月10日,根据中革军委命令,红三军团取消师的建制,直辖第十、第十一、第十二、第十三四个团。全军团共有1.2万人。军团长和政治委员仍由彭德怀和杨尚昆担任。政治部主任由刘少奇担任,邓萍在遵义战役牺牲后,由叶剑英接任参谋长。至6月,担任过政治部主任的还有罗瑞卿、袁国平。

7月21日,中央军委决定取消红一方面军各军团番号,统改为军,红一方面军三军团改为三军,军长彭德怀,政治委员杨尚昆,李富春(代),参谋长萧劲光,下辖四个团。8月,中革军委决定红军分为左、右两路军北上。红三军和红一军与红四方面军第四、第三十军组成右路军,中共中央随右路军行动。9月上旬,张国焘公开反对中共中央北上的战略方针,9月10日,中共中央率红一方面军第一军、第三军单独北上。11日晚至12日,中共中央在甘肃迭部县俄界(今高吉村)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把红一方面军第一军、第三军和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直属部队缩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继续北上。

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胜利结束长征。11月3日召开的下寺湾中央政治局,决定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陕甘支队改编为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至此,红三军团的番号彻底结束。

3 红五军团

1931年12月14日,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军1.7万余人,在赵博生、季振同、董振堂、黄中岳等率领下,在宁都举行起义。起义后,部队被改编为红一方面军第五军团,总指挥季振同,政治委员萧劲光,董振堂任副总指挥兼第十三军军长,赵博生任参谋长兼第十四军军长。

1934年10月长征出发时,红五军团军团长董振堂,政治委员李卓然,参谋长刘伯承,政治部主任曾日三,中央代表陈云。辖两个师,第十三师师长陈伯钧,政治委员罗华明;第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政治委员程翠林。每师下辖三个团。红五军团代号“长安”,所辖第十三师代号“永安”,第三十师代号“吉安”。

红五军团长征出发时1.2万多人,通过敌人的四道封锁线特别是第四道封锁线时,损失惨重。1935年2月10日,根据中革军委命令,红五军团取消了师的建制,部队缩编为第三十七、三十八、三十九三个团。军团长董振堂,政治委员李卓然,参谋长陈伯钧,政治部主任曾日三。此时,红五军团仅有6000余人。

1935年8月,红一方面军的第五、第三十二军军与红四方面军的第九、第三十一、第三十三军组成左路军,由总司令朱德、总政委张国焘、总参谋长刘伯承率领,经草地到阿坝,向甘南前进。此后,五军归红四方面军指挥。9月上旬,张国焘公开反对中共中央北上的战略方针,率南下,五军亦随红四方面军南下,五军辖第三十七、三十九团和随营学校。期间,除政治委员由杨克明代理外,其他军领导没有变动。1936年1月,第五军与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三军合编,仍称第五军,下辖两个师。4月上旬,红四方面军在甘孜地区进行了整编,整编后的组织机构,军长董振堂,政治委员黄超,副军长罗南辉,参谋长李屏仁,政治部主任杨克明。下辖两个师,第十三师师长叶崇;第十五师郭锡山,政治委员谢良。每师下辖两个团。

1936年7月,红四方面军与红二方面军会师,此时,五军已撤销师的建制,直辖五个团和随营学校。五军军长董振堂,政治委员黄超,参谋长李屏仁,政治部主任杨克明。下辖第十三师和第十五师,每师各辖两个团。后西路军在河西走廊惨遭失败,几乎全军覆没。五军军长董振堂和政治部主任杨克明壮烈牺牲。政治委员黄超后辗转来到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1938年春被杀害。参谋长李屏仁在战斗中光荣负伤,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伤口严重溃烂,1937年3月以身殉职。

4 红八军团

1934年9月21日,中革军委决定中央红军第二十一师、二十三师合编为红军第八军团,军团长周昆,政治委员黄甦,参谋长张云逸,政治部主任罗荣桓。10月,长征出发时,第八军团军团长周昆,政治委员黄甦,参谋长张云逸、毕占云(后),政治部主任罗荣桓,中央代表刘少奇。下辖两个师,第二十一师师长周昆,政治委员黄甦;第二十三师师长孙超群,政治委员李干辉。每师下辖三个团。第八军团代号“济南”,所辖两个师的代号分别是“定南”“龙南”。

红八军团长征出发时1.1万余人,湘江战役后剩下不足2000人。1934年12月13日,根据中革军委命令,第八军团建制撤销,部队编入红五军团。决定将五军团参谋长刘伯承调回军委,原任五军团十三师师长的陈伯钧调任五军团参谋长,八军团军团长周昆待改编工作完毕后即回军委,原八军团政治部主任罗荣桓任五军团政治部主任。

5 红九军团

红军第九军团成立于1933年10月28日,軍团长罗炳辉,政治委员蔡树藩,辖第三、第十四师和独立第一、第二团。

1934年10月长征出发时,红九军团军团长罗炳辉,政治委员蔡树藩,参谋长郭天民,政治部主任黄火青,中央代表凯丰。下辖两个师,第三师师长罗炳辉,政治委员蔡树藩;第二十二师师长周子昆,政治委员王开湘。每师下辖三个团。为保守军事机密,第九军团代号“汉口”,所辖第三师代号“洛口”,第二十二师代号“巴口”。11月,红九军团长征到达湖南省兰山村时,部队缩编为一个师三个团,第二十二师撤销,部队编入第三师。

红就军团长征出发时1.1万多人,湘江战役减员严重。1935年2月10日,中央红军各军团先后进行了整编。红九军团取消了师的建制,直辖第七、八、九三个团。除军团政治委员后由何长工担任外,其他领导均没有变化。此时,红九军团仅剩6000余人。

7月21日,中革军委决定红一方面军各军团统一改为军,红一方面军第九军团改为红三十二军,军长罗炳辉,政治委员何长工,参谋长郭天明,政治部主任黄火青,辖第一0七、一0八、一0九三个团。8月,根据中革军委决定,三十二军与五军和红四方面军的九、三十一、三十三军组成左路军,由总司令朱德、总政委张国焘、总参谋长刘伯承率领,经草地到阿坝,向甘南前进。此后,三十二军即归红四方面军指挥。9月上旬,张国焘公开反对中共中央北上的战略方针,率部南下,三十二军亦随红四方面军南下。1936年4月上旬,红四方面军在甘孜地区进行了整编,整编后三十二军仅辖第七团一个团,军长罗炳辉,政治委员李干辉,政治部主任辛世修。

1936年7月2日,红二军团、红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主力在生产甘孜会师。7月5日,按照中革军委命令,红三十二军与红二、六军团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原红九军团脱离红四方面军的领导。此时,三十二军军长罗炳辉,政治委员袁任远,参谋长郭鹏,政治部主任李干辉。辖两个师,第九十四师师长萧兴怀,政治委员辛世修;第九十六师师长王尚荣,政治委员谭友林,每师下辖两个团。同年10月22日,到达宁夏隆德西北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

1937年8月,红三十二军随红二方面军与陕北红军第二十七、第二十八等部合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一二0师,开赴抗日前线。

作者简介

曹峰(1986-),男,陕西延安人。延安枣园革命旧址管理处副主任,文博馆员,研究方向:延安十三年革命史。

猜你喜欢

红一方面军
红一方面军成立旧址:中央红军写下的光辉一页
红一方面军成立旧址:中央红军写下的光辉一页
永和会师:红一方面军的创立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哪里成立?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哪里成立?
红军长征起止于何时?
李家大屋:红一方面军成立旧址
红一方面军长征主要事件、时间简表(下)
红一方面军长征主要事件、时间简表(上)
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再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