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阿托品眼液治疗青少年早期近视的效果评价
2017-04-19张彦明
张彦明
【摘 要】 目的 研究患有早期近视的青少年患者采用浓度为1%的阿托品滴眼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以往我院收治的患有早期近视的青少年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玻璃酸钠滴眼液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浓度为1%的阿托品滴眼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早期近视药物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裸眼视力水平的改善幅度、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患者早期近视药物治疗总有效率为90.7%,对照组为69.8%,差异显著(P<0.05);用药期间有1例出现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的7例,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后裸眼视力水平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 患有早期近视的青少年患者采用浓度为1%的阿托品滴眼液治疗,可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改善视力水平。
【关键词】 早期 近视 青少年 1%阿托品滴眼液 效果
我国是全世界公认的近视疾病高发国家,且其患病率近年来仍然呈现逐年升高的发展态势,目前青少年近视患病率已经达到80%以上,明显高于西方国家。近视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黄斑变性、视网膜脱离、青光眼等导致病理学改变[1]。虽然目前在临床上对导致近视发病的原因还不是十分清楚,已尝试用许多方法控制近视病情的进展,但收效都不是十分明显[2]。本文主要研究患有早期近视的青少年患者采用浓度为1%的阿托品滴眼液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患有早期近視的青少年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年龄9-26岁,平均12.7±5.9岁;男性25例,女性18例;近视病史1-18个月,平均5.1±1.3个月;治疗组患者年龄9-22岁,平均12.1±5.5岁;男性27例,女性16例;近视病史1-15个月,平均5.0±1.6个月。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一般指标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数据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每日睡前采用玻璃酸钠滴眼液滴眼,每次两滴,滴眼之后对泪囊区进行适当压迫,压迫时间控制在3min左右;治疗组:每日睡前采用浓度为1%的阿托品滴眼液滴眼,每次两滴,滴眼之后对泪囊区进行适当压迫,压迫时间控制在3min左右[3]。
1.3 治疗效果评价标准
显效:近视症状治疗后基本或彻底消失,裸眼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等相关指标水平均恢复正常;有效:近视症状治疗后明显减轻,裸眼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等相关指标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改善程度超过50%;无效:近视症状治疗后没有减轻,裸眼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等相关指标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改善幅度没有达到50%[4]。
1.4 观察指标
早期近视药物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裸眼视力水平的改善幅度、用药期间不良反应。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研究所得数据,用(x±s)表示计量资料,并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P<0.05时,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早期近视药物治疗效果
对照组早期近视药物治疗总有效率为69.8%,治疗组为90.7%,组间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2.2 用药期间不良反应
治疗组患者用药期间有1例出现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的7例,差异显著(P<0.05)
2.3 治疗前后裸眼视力水平的改善幅度
治疗前后裸眼视力水平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3 讨论
临床研究发现,如果对眼部疾病患者长期应用阿托品进行治疗,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眼睛造成损害,其主要表现包括:早期阶段由于患者的瞳孔处于散大状态而导致视近模糊、畏光现象出现,后期阶段会由于过敏性结膜炎、瞳孔散大之后进入到眼内的光线明显增多,出现视网膜损害和白内障等疾病[5]。但是对于临床上青少年近视患者而言,由于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相对较强,在使用浓度为1%的阿托品眼液进行治疗后,仍然能够残留20%左右的调节力,因此该类人群在近视发病的早期阶段应用该药物进行治疗,通常不会产生不良影响,且在用药期间患者外出的时候应该佩戴有色眼镜,也使畏光等不良反应消除。本次研究中治疗组仅有1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曾有人对操作阿托品治疗的近视患者的视觉情况进行了电生理检测,发现长期滴用阿托品,不会对视网膜的生理功能造成影响。目前虽然临床对阿托品控制近视程度加重的作用机制还不是十分清楚,但大多数学者认为与调节视网膜脉络膜、巩膜、非M受体等多种机制有一定的关系[6]。
参考文献
[1] 崔巍,李丹,唐静晓.非球面与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视觉质量的影响[J].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2012,11(14):695-697.
[2] 范梓晰,靳荷,谭少健,等.高度近视并白内障患者植入 AcrySofIQ-ReSTOR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临床研究[J].微创医学,2014,9(1):4-6.
[3] 张敏,姜洋,李莹,等. 高度及超高度近视眼轴、屈光度、曲率、厚度的相关性研究[J].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8):1525-1526.
[4] 王华,郭颖卓.RGP治疗成人高度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疗效[J].国际眼科杂志,2012,12(11):2237-2238.
[5] 江会丰,袁满红.准分子激光角膜表层切削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临床疗效对比[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1):3272-3274.
[6] 聂晓丽,刘苏冰,左志高,等. 超高度近视患者ICL 植入后对比敏感度及像差的变化[J]. 眼科新进展,2012,32(11):1054-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