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的中国制造
2017-04-19徐婷
徐婷
摘 要:过去,“中国制造”意味着分包与代加工。中国人靠出口8亿件衬衫才能买回一架飞机,这简直让人心碎。而今天,因为技术的革新,经济的转型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中国也可以出口高铁,核电站和智能手机了。消费者逐渐被“中国智造”吸引而非“中国制造”。面对当今经济增长减慢,“中国制造”可以达到价值链的顶端吗?如何创立更多的品牌呢?十三五规划为中国未来几年的工业发展,技术转型与中国制造水平的提高指出了一条明路。
关键词:中国制造 中国智造 创新
以创新为动力与导向
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联想集團收购了摩托罗拉品牌,2016年生产了1000万件手机,成为印度第二大制造商。另外一家智能手机制造商华为公司也已成为世界第三大手机制造商,仅次于三星公司和苹果公司。当今,依靠降低成本来增加产量已经成为企业的瓶颈,联想公司的CEO杨元庆表示,以前,联想集团是别人的分包商,没有办法控制生产技术,而现在公司每年投入100亿到产品研发。2015年,联想集团仅在印度就投入了25亿美金,而这个数据是前40名印度当地企业投资额的总和。中国企业必须依靠技术创新和品牌实力增强自身产品的竞争力。靠资金投入发展经济已不再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了。中国一再强调发展的首要因素就是创新。中国企业应该在创新方面投入更多。为提高国民创新,政府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鼓励和发起了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
在十二五规划期间,高铁和无线宽带技术带来的成果超出了预期。然而高端数字化机床,高端集成芯片,主要的电子元件和转基因生物技术却发展滞后。前工信部部长李毅中表示重要技术不能通过市场购买和交换获得。现任工信部部长苗伟也表示,作为制造业大国,虽然中国生产了世界上80%的空调,70%的智能手机和60%的皮鞋,但是中国仍然缺乏关键技术,这对中国的制造业无非是个障碍。
十三五规划中公布了未来5年执行的100个重大工程及项目。大部分项目都需要依靠科技与技术创新,并且涉及到全新的工业战略的重大技术。在十三五规划中,信息技术产业被放在基础设施建设的前面,占据了创新产业的优势地位。我们可以利用网络的现代化,智能终端,大数据和服务平台来完善智能手机运用。至于信息化产业的潜在市场,未来约3000万台个人电脑,20亿台智能手机和100亿个智能终端。在人工智能的时代,我们必须开阔视野、激活思维,寻找新的契机。
中国制造2025
虽然中国不缺国际订单,许多专家仍表示担忧。中国的工业仍然面临产品的质量以及产品生产过剩两方面的问题,中国还没有准备好与东南亚国家展开市场竞争的准备。从高端产品的角度看,尽管我们进步迅速,却不及发达国家的水平。
我们可以运用德国工业4.0的模式提高中国制造业的水平,但在规划工业4.0的同时,也应该继续发展工业3.0并且提升工业2.0。
显然,中国的制造业仍处于低水平,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刻不容缓。2015年,中国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行动计划。中国应该进一步利用创新和智能制造带来的变化,集中精力发展智能化运作,使中国成为制造业强国。2025年,中国的整体指数应该接近德国和日本当时完成工业化的水平。那时,中国将完成工业化并且进入世界制造业第二强国。在十三五期间,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信息化,智能化运作仍然处于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地位。
自从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提出互联网+的行动计划,这个战略性观点深入影响了所有领域。一些专家们推测,中国将在某些互联网的发展领域超过美国,特别是阿里巴巴,利用互联网将消费与零售业紧密联系起来,微信也在社交软件中拔得头筹。但是我们仍应该像美国和德国学习如何利用互联网连接工业和制造业的领域。互联网技术在中国的营销服务行业中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如果互联网能够与工业联合,中国将快速提高其工业化进程和水平。
供给侧改革
如何生产高品质的产品,树立品牌形象并且让人深入人心呢?对于中国企业,其职责是承担更多更大的义务保证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内需的增长首先要提高产品的质量并且出口更多高端和高附加值的产品,这意味着要在供给侧方面进行改革。这项改革将会提高制造业的质量并且增加经济收入。从供给和生产的角度看,此项改革旨在将“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
日积月累的产品生产过剩严重束缚了技术的转型和制造业的发展。中国必须制造出更好质量的产品。中国企业应该运用高端的生产系统,降低某些产品的产能。这个目标一旦实现,产品的竞争力将明显提高。中国游客痴迷国外商品,那是因为消费者的需求不仅仅是对产品本身的需求,而更多是对产品质量和品牌的需求。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建立品牌,中国企业应该从营销产品过渡到营销服务,而国内过剩的产能应该出口到国外。以前,中国企业在工业领域40%的投入都在技术转型上,但是产能增长的投入却低于27%,这远远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50%的产能投入。以前,我们关注需求,现在我们更加关注供给,但首要前提是我们必须保证稳定和更好的产品质量,而提供质量高的产品又首先要求全面实现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关于供给侧方面的改革必须保证供给的质量。如果中国可以保证一个足够的供给,就能留住13亿中国消费者。
2015年10月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访华。借此机会两国签署了《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之间的相关合作。中德工业之间有明显的差距,德国在完成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的现代化后,开始致力于实现信息化,而中国还没有完成工业化。德国进程缓慢,但是中国也不会同时完成四个现代化。这就是中德之间最大的差异,中国还将应对更大的挑战。
如何有效地提高中国制造的水平呢?中国必须依靠节能减排,绿色发展和中国制造2025的纲要,坚定不移地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坚持技术转型和大规模的产业革新。
创业精神
德国和日本的国民对本国产品情有独钟,尽管中国也是一个制造大国,中国人却偏好国外品牌的汽车、家用电器产品、食品和生活用品。中国的工业化水平还处于中等水平。中国希望用30年的时间完成改革开放,而发达国家完成此项改革花了300年的时间。在这条改革路上,我们遇到许多问题。
质量,并非数量,这是新经济时代下的首要目标。李克强总理在阐述十三五规划的主要目标时,一再强调质量与制造业对于强国的重要性。总理也鼓励中国企业拥有创业精神,使产品多样化,提高产品质量和创立自己的品牌。这让企业家们备受鼓舞和激励,鼓励企业拥有创业精神,坚决反对完全复制产品,这应该成为此项改革的导向。
如果生产与出口被看作是一个国家的外部力量,那么我们现在应该着手思考如何培养我们的内部力量。我们应该创立像样的,受人喜欢的品牌,通过技术转型和提高制造水平来促进经济增长。日本人和德国人对待生产精益求精,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在工业化的进程中,首先具备创业者精神,始终坚持更好的质量和更好的流程,制造和设计出完美的产品。
西方国家的工业化是慢慢实现的,罗马非一日建成。中国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但绝非照搬他国的模式。我们应该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应该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晓玲“中国制造”的现状及政策建议[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10,(4):14-17。
[2]武震.“中国制造”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财经理论与时间(双月刊),2011,(170):111-114。
作者简介:
姓名:康钰洋,出生年月:1989年5月30日,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四川省成都市,当前职务:公司管理人员,学历:研究生,研究方向:法语笔译
备注:此文章原文出自于《Le Made in China nouvelle version》今日中国出版社出版 作者 ZHANG Hong 杂志名字:La Chine au prés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