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亚大铁路 风景在路上
2017-04-19
每个铁路迷都憧憬的运转
西伯利亚大铁路,中国一般称之为“第一亚欧大陆桥”,是工业时代的奇迹,在火车迷心中的地位,足以和中国的万里长城相媲美。16世纪沙俄开始向东扩张领土,占领了1200多万平方公里的西伯利亚地区。19世纪末,欧洲进入工业化时代,为开发西伯利亚地区的森林和矿产资源,1891年,沙皇政府开始修筑西伯利亚大铁路。1916年,西起东欧平原莫斯科,东至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的西伯利亚大铁路全线通车。后来前苏联政府又于20世纪30年代完成了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复线建设。2002年,西伯利亚大铁路全线成为复线电气化铁路。西伯利亚大铁路横贯俄罗斯东西,是俄罗斯的交通大动脉。如果把俄罗斯比喻成一只北极熊,那么西伯利亚大铁路就是这只熊的脊梁骨。
西伯利亚大铁路还有几条重要的国际联运支线:乌兰乌德一纳乌什基支线入境蒙古国的苏赫巴托,和蒙古纵贯铁路、中国集二线相接,是北京一乌兰巴托一莫斯科的K3/4次国际列车的运行径路;赤塔一后贝加尔支线入境中国满洲里,和滨洲铁路相接,是北京-满洲里-莫斯科的K19/20次“东方号”列车的运行径路;乌苏里斯克-哈桑支线入境朝鲜豆满江,是我们乘坐的平壤一莫斯科的国际联运车厢的运行路径。
从莫斯科开往符拉迪沃斯托克,覆盖西伯利亚大铁路全程的图定(运行图上确定时刻、常年开行的意思,和临客互为反义词)客运列车有两趟,一趟是莫斯科铁路局曹运的“俄罗斯”号1/2次列车,运行历程9289千米,历时143小时32分;另一趟就是我乘坐的列车,由符拉迪沃斯托克铁路局曹运的“海鸥号”99/1 00次列车,运行历程9300千米,历时161小时20分,莫斯科时间隔日0:35从莫斯科雅罗斯拉夫尔火车站出发,符拉迪沃斯托克当地时间第七日0:55抵达符拉迪沃斯托克火车站,整个旅途需要七天七夜,沿途停靠车站多达130个。2012年暑假,我曾独自一人乘坐过100次列车全程,实现西伯利亚大铁路完整的运转。
记录沿途的风景
记录沿途的风景和经历,是乘坐西伯利亚大铁路列车时最主要的活动。列车从第四天开始便驶入西伯利亚森林,过贝加尔湖后是一天的草原丘陵,然后又是一天的外兴安岭南麓的无人林区……每天的美景接连不断,我们通常白天在餐车里一坐,或者在列尾一站就是一晌,一边欣赏美景一边用相机和手机记录,充实的旅程竟然一点儿也不觉得累。
沿途和铁路相关的文化景观,也更值得留心观察。站在列尾看车站时,纵横交错的道岔犹如一篇篇美妙乐章的五线谱。西伯利亚铁路东段依山而建,线路几乎没有直的,列车一直在拐弯,站在餐车门处将相机伸出窗外,经常可以捕捉到100次列车对面行驶过来的火车会车的镜头。有时对面的线路和100次列车行进的方向几乎垂直,甚至可以看到对面行驶的一整列火车。西伯利亚铁路上就连货车也很漂亮,油罐车经常是五颜六色,火车车皮上是图案各异的涂鸦。
西伯利亚铁路欧洲部分的火车站,很多是100多年前的老站房;而亚洲部分,尤其是外贝加尔草原地带的火車站,多数都是精美雕刻配以艳丽漆饰的小木屋。这些小木屋要不是正好建在铁路旁,小木屋门口还有个手举信号旗的站务员在接车,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让人想到这是一座火车站的。有的小木屋站房虽已废弃,但依然被完美地保留在线路旁边,并且依然定期进行漆饰。老站房旁边的老水塔也进行过维修,让西伯利亚铁路沿途的这些特有的文物建筑和文化景观继续发挥着价值。
乘坐西伯利亚铁路列车全程,铁道博物馆也不用再去了。沿途很多火车站都是铁路博物馆,站台上陈列着已经退役的各种型号的机车,既有车头印着红星的苏联时代蒸汽机车,也有车顶长着“触角”(接触网),“双眼”(车灯)炯炯有神的电力机车,甚至还陈列着转向架、油罐车和淘汰的客车车厢。铁路沿线车站同时还是一座座前苏联文化博物馆,很多火车站站台上还有列宁像、卫国战争纪念碑、各种荣誉勋章和彩色马赛克拼成的壁画。
沿途还有一些火车站的站名很另类。到达马林斯克站之前,列车会全速通过一个名字很有趣的小站,这个站的名字只有两个俄文字母——яя,翻译成中文就是“丫丫”或“亚亚”,这大概是俄罗斯最简单的地名,也是西伯利亚铁路沿线名字最短的火车站站名之一了(西伯利亚铁路远东地区,比罗比詹站和哈巴罗夫斯克站之间还有个俩字母的站名:ин,翻译成中文就一个字:英。)。丫丫站旁边有一条丫丫河,这样的地名荣登俄罗斯最呆萌的地名毫无疑问。由此不禁联想到中国滨洲线上的“宋”站,这个站名仅有一个字的火车站,是中国火车站里站名最短的。宋站建于1909年,是沙俄修建的中东铁路上的一个火车站,站名和丫丫站、英站的风格如出一辙。
梦幻的夜行景致
列车驶离伊尔库茨克,天便暗下来,到达贝加尔湖畔渔村斯柳江卡的时候,天已经完全黑了。100次在该站停车41分钟。3年前乘坐3次国际列车经停斯柳江卡时,便对这座完全由石块砌成、具有百年历史的童话古堡般的斯柳江卡老站房一见钟情,只是当时停站时间太短,同时站房被货列挡住了无法拍照。这次停站41分钟,我们特意从100次停靠的3站台跨越出站天桥,来到1站台,欣赏繁星下的这座老火车站。一跳下车,就感觉到西伯利亚那令人陶醉的新鲜空气。从来没有呼吸过如此洁净、如此具有大自然味道的气息。
夜色下的古堡车站更添几分迷人。这次旅行并没有携带三脚架,但我仍然非常渴望记录下这迷人的夜色古堡,便四处寻找可以放相机的平台。找来找去,发现2站台停靠着一列油罐车,我便爬上油罐车,将相机放在油罐车一端竖起的阀门顶部,用30秒曝光拍摄这难忘的夜景,这自然避免不了弄了一手黑油。
从斯柳江卡站走到贝加尔湖边,只需5分钟,这是西伯利亚大铁路沿线上离贝加尔湖最近的车站。可惜拍摄站房夜景花掉了大部分停站时间,我们只好忍痛放弃到贝加尔湖边看看月光笼罩繁星点缀的贝加尔湖夜晚,不舍地回到了车厢里。
每次乘坐夜行列车,都少不了静静地欣赏窗外的夜色。列车驶离斯柳江卡站,便沿着贝加尔湖边开行。星空下,湖面远处群山变成了蓝黑色的剪影。尽管从湖面吹来的风有些寒气逼人,我们还是把车窗打开到最大。湖水、野花和山中松木的芳香混合在一起迎面扑来,我们贪婪地深呼吸着。夜色越来越浓,湖面上的雾气也愈发浓郁,原本皎洁明亮的下弦月光透过薄雾变成了红铜色,但这份朦胧似乎使得窗外的贝加尔湖更加静谧。月亮从云层背后穿越出来,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贝加尔湖上。朦胧的月色,波光粼粼的水面,又增加了一份遐想,夜行列车上因拍照不便没能记录下这动人的画面,更加给这终生难忘的贝加尔湖月色增加了一片幻想的空间。
体验列车上的俄罗斯人生活
旅行不仅仅是为了看风景,同样重要的是观察和体验当地人的生活。除了详细记录朝鲜车厢里的生活,观察俄罗斯车厢里和站台上的当地人的生活也是很有趣的事情。
一路各站都有卖各种特色食品的当地人,有的卖自家种的苹果和西红柿,有的卖自己做的炒饭和熏鱼。最为奇特的食品有两样:一个是在马林斯克站,竟然有卖小龙虾的,这是第一次在国外见到有人卖也有人吃小龙虾;还有就是在泰加站站台上的小卖部门口,竟然有俄罗斯大叔在烤串,半斤多的大肉串烤好后,加上洋葱丝和番茄酱卷在薄饼里,150卢布一份。尽管中午在餐车吃撑了,还是想来一串尝尝,不曾想到排在我前面的朝鲜旅客一口气要了四串,排到我时正好卖完……列车即将开车等不到下一波了,只好带着惋惜上车。
100次列车俄铁车厢的列车员都是年轻的帅哥美女,那些身穿俄铁制服的美女列车员,有的英姿飒爽,有的看起来十分文静。列车停靠大站时,总是要跑到天桥上,换上长焦镜头,远远地拍她们和站台上休息的各色旅客。
这几天我们除了购买站台上的食品外,还在餐车“腐败”了很多顿。其实卢布贬值以后俄罗斯的餐车也很便宜,午间商务套餐合人民币35元,有面包、汤、沙拉、主菜和茶,早餐才合人民币15元一份,有刚出炉的煎蛋。餐车营业时间很长,早晨9点一直到午夜;菜单也很丰富,除了套餐,还有很多零点供选择。在俄铁餐车里呆着比在朝鲜车厢里呆着条件要好太多,人很少,没烟味,空调也开得很足,最重要的是,有能打开窗户拍照的好机位。
餐车的营业状况不怎么样,俄罗斯旅客很少来餐车吃饭,朝鲜旅客则从不来餐车。来餐车就餐的每天就是固定的几个人。当地人更习惯自己带食物上车。几天下来,和餐车的服务员大妈、厨师也熟悉了,即便语言不通,两个厨师竟然还把我请到厨房里给他俩照相。
外兴安岭无人区
列车在第六个白天,通过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无人区,这一整天列车不经过任何省会级别的城市,也没有任何大站,只在沿途几个小站停车20分钟左右。但这一天窗外的自然景色却是最漂亮的。
外兴安岭是东西伯利亚山地的一部分。整个西伯利亚地区自西向东依次为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和东西伯利亚山地。自然景色最漂亮的便是东西伯利亚山地——西部平原地区除了森林没有其他自然景观;中部高原地区工业城市较多,空气不太好;只有东部,既有高山峡谷,又有森林草原,还有明镜般的贝加尔湖。
外兴安岭,这里比大、小兴安岭更加广阔,更加富饶,也更加壮美。透过车窗远远望去,电网笼罩下的两条钢铁长龙奔向外兴安岭密林深处,谁也数不清西伯利亚大铁路从莫斯科修到这里,一共用了多少根枕木,多少根电线杆。
上午,列车一直沿着石勒喀河开行。石勒喀河水比黄河的都要浑浊。外兴安岭地区的河流和东北大兴安岭地区的差不多,河面看上去很平静,其实下面水流湍急。即便是夏天,河水看上去也是深色,要是在冬天,就是一幅“白山黑水”的畫面了。这两天天气一直不是太好,厚厚的积雨云笼罩着外兴安岭,阵雨不断。但两次阵雨的间隙,太阳时而从云层中露出,被云层过滤的阳光洒在森林、村庄里的小木屋和河面上,看上去非常养眼。
乘坐莫斯科到平壤的国际列车,相当于把3年前乘坐100次列车的经历给复习了一遍,又一次几乎完整地走完了西伯利亚铁路的全程(莫斯科-平壤的联运车厢在乌苏里斯克站就从100次列车尾部摘掉,此地距离符拉迪沃斯托克仅100多公里)。每天别样的自然和人文风景让我们应接不暇,每一分钟都在欣赏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