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色学校建设:价值选择与实践创新

2017-04-19胡方龚春燕薄晓丽

中小学管理 2017年2期
关键词:特色学校重庆市特色

胡方 龚春燕 薄晓丽

摘要 在2016年底召开的“第九届全国中小学特色学校发展论坛”上,500余名与会代表围绕“特色学校创新与评价”的主题展开广泛的交流研讨。对于特色学校建设的价值定位,代表们认为:特色学校是教育创新的集中体现、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基石、是教育质量的根本保障。对于特色学校建设的文化路径,代表们分別从学校文化的价值定位、建构策略、实践创生角度提出建议和具体策略。

关键词 特色学校建設;教育创新;教育现代化;《重庆市义务教育学校教育质量标准》;学校文化

2007年,重庆市召开“第一届全国中小学特色学校发展论坛”,陶西平先生在《中小学管理》上发表《大家不同,大家都好》,倡导各地进行特色学校建设。近10年来,各地特色学校建设已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特色学校建设该如何定位?特色学校建设效果如何评估?2016年12月15-16日,由中小学管理杂志社、重庆市教育评估研究会和重庆市江北区教育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第九届全国中小学特色学校发展论坛”在重庆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及中小学校长等500余名代表,围绕“特色学校创新与评价”的主题展开广泛的交流研讨。

一、特色学校建设的价值定位

1.特色学校:教育创新的集中体现

提高学校的办学内涵和教育质量,开展特色学校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教育创新过程。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文化研究分会理事长周满生教授通过案例分析,阐明特色学校建设是通过为学生提供适应个性发展需求的教育来培养创新人才。他建议,在基础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建设特色学校需关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二是注重为学生构建知识基础:三是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四是注重培养创新型教师:五是改革课堂教学:六是改革学生评价方式。

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原秘书长杨春茂教授指出,大量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的教育创新迫在眉睫: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也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素养,同样离不开特色学校建设。因此,特色学校的教育创新,是一种勇于变革的实践活动,具有回应时代挑战的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中小学管理杂志社主编孙金鑫博士指出,近年来我国特色学校建设经历了四个阶段,即学术酝酿与实践准备阶段、行政促进和实践摸索阶段、积极探索与多主体共建阶段、理性构建与价值评估阶段。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展特色学校建设和评估要有五把“尺子”,分別是“学校形象之尺”“课程创新之尺”“文化构建之尺”“素养培育之尺”“心灵成长之尺”。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邓睿副主任强调,创新精神是特色学校建设的持续动力。十年来,重庆市探索形成了“创新驱动、学术引领、学校主动发展”的特色学校建设战略,实现了基础教育的跨越发展。目前重庆市已建成300余所市级体育、艺术、科技等特色学校和1200余所区县级特色学校,形成百花齐放、各美其美的可喜局面。

2.特色学校: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基石

多样化、特色化办学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重庆市教育评估院龚春燕院长强调,教育现代化必须基于人的现代化,基于个性的发展,打破整齐划一的标准。特色学校恰恰就是培养每个人的个性特长,培育每个人的创新特质,就是按照核心素养的发展方向,让每个人呈现不同的成长路径、结构和能力。

华东师范大学杨小微教授指出,以学校为单位的内部治理现代化,是提升学校办学品质、办出学校特色的重要路径。特色发展规划是学校发展的决策系统,规划的研制意味着现代学校的科学决策和民主参与:规划的灵魂就是学校的特色文化,引领着学校特色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重庆市江北区教育委员会马培高主任从课程改革、教育评价、集群发展等方面入手,介绍了江北区以特色学校建设推动教育现代治理的经验。首先,将课程改革作为特色学校建设的攻坚战,实施“实验学校建设、教学关系建设、精品课程建设”三大行动:其次,将教育评价作为特色学校建设的方向引领,构建了特色评价体系,引进第三方评价:第三,将集群发展作为特色学校区域推进的共同愿景,实现多个学校的联动发展和共创共生。

3.特色学校:教育质量的根本保障

国家“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将“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学校特色的本质是创优,特色学校的创建过程也是提升教育质量的过程。

重庆市教育评估院在全国率先发布了《重庆市义务教育学校教育质量标准(试行)》。该标准基于全程、全面、全体以及多元的质量观,以质量目标、质量过程以及质量结果为质量框架,对中小学教育质量作出科学的、可测的规范性说明。质量标准的发布,对中小学开展特色学校建设起到了引领性作用。

重庆市教育学会钟燕会长从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认识出发,强调学校要在规范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特色发展,最终实现办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她提出,创办特色学校,是一种内涵式的发展路径:特色学校建设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其本质是一个不断改进教育质量、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特色化过程。

南京师范大学张新平教授指出,优质教育一定是公平的、有个性的、能够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教育,学校特色形成的过程就是学校质量提升的过程,特色学校建设可以助推一大批薄弱学校向优质学校迈进。他倡导用“欣赏型探究”的方式,挖掘学校各项工作及元素的内在力量、优势和亮点并激发师生内在潜力,从而形成学校特色,提升教育质量。

二、特色学校建设的文化路径

学校文化变革是特色学校建设的关键,学校文化传统是特色学校建设的条件和基础,学校文化建构是特色学校建设成功的标志。在特色学校建设中,学校文化的建构为其提供了生存的土壤和发展的动力。

1.学校文化的价值定位

北京大学文化战略研究所所长王继华教授从特色学校的时代意义和育人价值出发,阐明特色学校建设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个性成长的需要,同时具有内在的思想逻辑。他认为,特色学校建设是对隐藏在教育深处的教育情感和个性气质的挖掘:学校要以具有内在目标价值的逻辑体系指导特色学校建设,最终形成学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孙金鑫主编指出,特色学校建设不是单纯的个性张扬,也不是某些特征的突出呈现,而是系统变革之后彰显的整体文化气质。她提醒学校管理者要避免特色学校建设过程中的误区,要厘清学校管理价值取向,在提炼特色学校文化的过程中做到“共情式”管理,即与教师共情,与孩子共情,与家长共情,实现文化自知、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马培高主任强调要坚守特色学校发展的价值立场。比如:江北区提出了“首善教育”的价值追求,并以此引领整个区域教育和学校的发展。即秉承“首先、首要、首创”的教育追求和“善心、善学、善治”的发展方向,践行学生层面的“基础教育+个性特长”、学校层面的“质量+特色”、区域层面的“优质+公平”三个维度,通过育人以新、达人以学、群人以文,让每一所学校都精彩,每一位教师都发展,每一名学生都成功。

2.学校文化的建构策略

(1)凝练理念

中国教育学会原常务副会长郭永福教授指出,特色学校建设的核心是文化建设,尤其是学校的核心价值体系和办学思想,集中表现为办学理念。在特色形成过程中,办学理念起着引领作用并体现学校的价值观。郭会长就提炼办学理念提出了六点建议:一是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二是总结学校历史经验:三是发动和依靠全校师生:四是借鉴中外名校经验:五是尊重办学客观规律:六是加强与社会力量的联系互动,形成合力。

(2)系统规划

四川省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秦建平副院长强调通过学校的规划设计来打造学校特色文化。秦建平建议,学校进行特色学校规划时,一方面要科学选择优先发展项目,这是特色学校规划设计的核心:另一方面要确定评价标准,以提高特色建设的效率。他详细解读了制定学校特色发展规划的五个步骤:全面审视学校现状——确定特色发展方向——制定部门具体规划——确立特色成功的标准——进行成果监控和评价。

浙江大学附属中学申屠永庆校长指出,学校特色文化建设路径是从特色项目-學校特色-特色学校-特色示范校逐层推进的过程,学校要坚持全员参与、全面系统、因校制宜的原则。该校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了学校特色文化建设“三步走”的实施策略,即“寻根、铸形、育神”。

(3)体系建构

王继华教授指出,学校文化是学校的顶层设计和个性气质的打造:学校文化构建包含精神理念、制度行为、静态环境和形象标识四大体系,这四大体系构成完整的文化发展战略。他强调,特色学校建设要注重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特色文化体系的打造,注重不同类型的人才培育和人的个性情怀的培养。

(4)层次推进

安徽省阜阳市颖东区教育局党组成员吴景福介绍了该区按照“行政推动、示范引领、以校为本、整体提升”的推进思路,从特色项目到学校特色、特色学校、特色文化的探索经验及成果。他提出,要以创新发展激发特色学校活力,以协调发展优化特色学校结构,以绿色发展改善特色学校环境,以开放发展拓展特色学校资源,以共享发展提升特色学校质量。

3.学校文化的实践创生

(1)优势突破

重庆市江北区鲤鱼池小学梁正雄校长介绍了学校充分利用优势资源,以传统书法和国画为切入点,着力打造书画教育特色的做法。学校以“培育具有中华传统文化根基的现代人”为育人目标,凝练了“让教育充满氧气,让生命自由呼吸”的办学理念,打造了涵盖“琴、棋、书、画”四个维度的特色课程群,诠释了“有氧教育”的文化内涵。

(2)文化传承

内蒙古乌兰浩特蒙古族小学是科尔沁兴安盟腹地的一所进行双语教学的蒙古族学校,包永梅校长介绍了学校进行文化传承的做法。学校秉承“爱合”教育理念,将科尔沁文化渗透到学校育人活动当中,从而传承精神、弘扬文化、浸润知识、陶冶情操,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3)课程创新

重庆市第十八中学罗丞校长分享了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的经验。学校秉承“树本砺新”的核心理念和“海纳百川,德建名齐”的校训,以“养书生本色,蕴英才气象,修专业深度,立文化高度”为使命,构建了以“树本课程”“砺新课程”“海纳课程”“百川课程”为基点的“四C课程”体系。

(4)系统建构

重庆市巴川中学郭洪校长介绍了学校开展“自主教育”的实践经验。巴川中学以“自我认识、自主设计、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评价”为路径,着眼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以个体的主动发展为出发点,系统构建了以“自主”为核心理念的学校文化体系。

(编辑 许丽艳)

猜你喜欢

特色学校重庆市特色
“特色学校”的实话实说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 2020年立法计划
特色学校创建不该存在功利化倾向
8所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被取消资格
重庆新一届地方国家机构领导名单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教育部启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争创计划
重庆市首届市民健康知识有奖竞赛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