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创新人才培养 探路教育创新发展

2017-04-19崔若峰

中小学管理 2017年2期
关键词:创新型考试北京

崔若峰

当前,创新人才培养已成为教育发展的时代主题。2016年底,由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合作主办的第三届“北京教育论坛”在北京召开。本届论坛以“创新人才培养与教育创新发展”为主题,与会代表在主论坛及“创新人才培养与考试评价改革”“创新人才培养与学校改进”“‘双一流建设与高等教育创新发展”三个分论坛上,围绕为什么要培养创新型人才、什么是创新型人才、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一、创新人才培养的使命与核心

1.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急需创新人才

创新是推动一个国家和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此,国家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方中雄院长认为,创新驱动实际上就是人才驱动,创新人才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而创新人才的匮乏恰恰是困扰和阻碍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关键问题。教育系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最重要的龙头,推动教育创新从而把教育工作的重心转向创新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一个异常紧迫的时代要求。

2.创新能力是核心素养的核心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褚宏启教授认为“创新能力是核心素养的核心,是21世纪核心素养的最集中体现和巅峰表现。”在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协副主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沈岩看来,创新是个中性的词,它是方式方法,不是目的:要警惕具有消极破坏作用的所谓创新。沈岩院士用“德、学、才、识”四个字作为创新人才的标准。其中德是世界观、方法论、思想品德,学是学问、知识,才是才干、能力,识是见识、胆识。

二、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学校改进

1.创新教育就是回归本真的教育

华东师范大学杨小微教授认为,创新教育就是回归本真的教育。回归本真的教育以奠基为先,这个基础既包括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等硬基础,也包括好奇心、兴趣、志向、习惯、情感、个性等软基础,同时还要对不同的学生分类打基础。回归本真的教育以常态为安,它是从容舒缓的教育,是质朴优雅的教育。《教育研究》总编高宝立则从人文教育的视角看创新教育,他认为,在创新人才培养中,人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身心健康四位一体,哪一项都不可偏废。

2.创新教育注重学生创新性思维和创新型人格的培养

创新性思维是一种综合性的思维,它是多种思维方式平衡发展、复合作用的结果,包括发散性思维和聚合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元认知思维等方面。褚宏启提出要改进中小学教学方式,提升学生思维水平。教师要善于提问,利用苏格拉底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同时要鼓励学生自由提问和互相辩论。

创新型人格的特点表现在自觉、独立、有旺盛的求知欲、有好奇心、喜欢抽象的思维和智力活动、能长期地专注一个问题、富有幽默感。培养学生的创新型人格,要保护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推进教学民主,建立民主型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

3.让创新教育回归生活、有趣好玩

北京市教委主任刘字辉介绍,北京市通过调动整个城市的资源,为学生建设社会大课堂,开辟多种渠道,推动中小学10%的课程在社会大课堂进行。北京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实施义务教育阶段课外活动计划,开展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城区学生学农活动等,让学生在广阔天地锤炼创新精神,提升实践能力。

北京史家小学有一个创意生活社区,在这里,孩子们用自己的创造力改变生活,他们在一起经历了发现问题、验证需求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史家小学校长王欢说,创新教育一定要接地气,要和孩子的真实生活息息相关,源于生活,改变生活。创新教育应该是有趣好玩的,这样孩子们才可以专注持久地进行下去。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尚俊杰正在主持一个“游戏进课堂创新计划”。他认为,儿童在游戏的时候是自由自发、无拘无束的,这是创造力进发的最好的状态。游戏化学习是教育发展的趋势,未来学校的每一种东西都会变成智能体,可以捕捉学生所有的数据,然后对他们进行个性分析。

4.重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拔尖创新人才是指那些智能发展超过了同龄人的平均发展水平,或者是具有某方面特殊才能的人,他们往往在某一个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对社会已经做出了突出贡献。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张景斌教授以北京八中和人大附中为例,比较了两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课程的异同。张景斌认为,促进教育公平是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政策的价值取向,对超常儿童实施超常教育是教育公平的体现。同时,她建议国家重视超常儿童教育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培养,借鉴国外经验加强资优教育立法。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办公室主任张毅介绍,北京市启动了“翱翔计划”“雏鹰计划”“青少年创新能力建设工程”,将科技资源转化为创新教育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评价改革

创新人才培养要充分发挥考试评价制度指挥棒的作用。

1.北京:考试评价改革与创新能力培养

近年来,北京市通过考试评价改革撬动教育深化综合改革,强调考宽、考活、考实,力求考试能有利于学生展示优势、发挥特长,考出学生的创新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李卫东介绍,北京市中高考改革突出五个“考出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考出来、将学生的课堂表现考出来、将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知识积累考出来、将思维能力考出来和将学生从社会大课堂所学的知识考出来。

北京教育考试院副院长臧铁军介绍,北京高考命题改革从六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是给学生搭建展示才能的舞台,激励学生勇于挑战自己:二是命题的着力点与教学规律相一致,给教学发挥创造性的空间:三是用好题目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创新精神的培养:四是考查问题的本质,引导深刻的理论和逻辑思考:五是题目理论联系实际,促使学生走向社会大课堂:六是高考命题不偏不怪,更加体现出“走大道、求大气”的风格。教学与评价创新的和谐共振,从根本上使学生从原来死记硬背的考试中解脱出来,能够更加灵活和自主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2.上海:绿色指标评价促学生实现多元发展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研室副主任纪明泽介绍了上海市的考试评价转型实践。上海市实施绿色指标评价,形成了“检测依靠技术,结论源自证据,分析产生行动”的实践状态,建立了基于证据驱动的“标准-检测-分析-改进”循环。在实践中,绿色指标评价不突击,不排名,重改进,看效果,引領学校、教师和学生发展。上海市的考试评价转型体现了基于学习改进的评价和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实现了分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等第与评语相结合。

(编辑 孙金鑫)

猜你喜欢

创新型考试北京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天津推出创新型企业领军计划
北京,北京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