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社会支持框架下高校创业教育研究

2017-04-19付丽丽

魅力中国 2016年21期
关键词:社会支持大学生创业就业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不断的变革,其就业环境也在不断的变化,对于大学生创业的问题备受人们关注,其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当前创业教育的实施。為此,关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问题,仅有高校支持是不够的,而且还应有企业和政府等社会人群对其进行支持,最终构建一个多元化的支持体系。

关键词:就业 大学生创业 社会支持 研究

一、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不断的变革,具有较多的剩余劳动力。在2003年的时间里,我国对高校开放了扩张的政策,同时还有就是一些毕业生存在着歪曲的就业观,从而使得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最终使得人力资源的优势转化为人口的压力。对于这一形势而言,相关政府就大学生创业教育备受重视。于02年4月,我国教育部对九所高校进行创业试点教育,至此该教育在各大高校慢慢的流行起来。

从02年开始算,创业教育已经开展了近14年,但是相比一些发达国家,我国的创业教育依旧处于起步阶段。然而在当前,对于高校的创业教育研究文章有很多,但是对于社会支持的这一角度来看,有很少的学者对其进行研究。为此,笔者通过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缓慢原因进行分析,在物质、信息以及工具方面进行分析。

二、社会支持框架下高校创业教育的研究分析

1.物质的支持

对于教育创业中的物质支持,它可以划分为高校、社会以及政府等一些相关机构的支持。其物质支持为教育发展中的驱动力,要是没有物质方面的支持,其创业教育将难以开展。就好比美国创业教育中含有政府资助、公益捐款以及校友捐助等。但是在目前来看,我国在创业教育方面的物质支持相比没有差的非常多,其教育发展迟缓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物质的驱动。

在进行创业之前,应该具有足够的创业意识。在当前,高校的内部以及政府层面对创业的实践都是极为关注的,对于那些具有创业项目以及意识的人员给予物质支持,而对于那些创业意识的培养并没有投入太多的资金。为此,可以看出政府部门对于创业资金的资助仅仅是在挑战杯这类竞赛的项目上,还有就是一些创业园的建设,而对于那些创业教育课程的投入是非常的少。

相比中央所属的高校,其民办的学校基本上得不到政府的支持,而这些院校的物质支持通常是来自于学生们的学费。由于民办的院校受到市场的影响比较深,其物质的投入主要是以市场作为导向,为此,对于那些回报较小的一些创业教育,该类院校获取的物质支持将得到比较少。但是一些院校由于具备较强的实践性,其获取的物质支持远比985院校多。故总的来说,院校内部投入的物质支持是具有一定的偏重性,其方向主要偏向实践这一方面。物质支持比较小,而支持的形式也是比较单一。个人以及社会团体成为我国重要的构成部分,它们所给予的物质支持不能小觑。目前,个人或者是企业回馈母校,它们的捐助行为从来都没有断过,但是他们所捐助的资金很少用来发展创业教育。

2.工具的支持

对于工具的支持而言,它通常是指对实践、研究以及服务的环节进行工具支持,这里面包含了建设的部门、队伍以及评估。在当前,我国高等院校内还没有对其进行专门的成立部门,一般为学工部,或者是就业指导中心。并没有形成一个专门的队伍,其中创业教学仅仅为就业指导当中的一部分,常常都是由一些辅导员或者是教师进行临时负责。对创业教学的队伍缺乏支持,从而也就没有固定人员对创业教育教材进行编写,以及课程软件的设计和开发,从这一角度来看,阻碍了教学队伍的壮大。在高校当中,对于创业来说,均认为创业即为创建企业,这一肤浅的思想,使得院校极为注重创业教育的实践性,加强学者的技能培养。但是在一些发达的国家,它们则是对创业的素养进行注重,其创业教育的制度在小学到大学都存在。尤其是在德国和日本,它们的创业教育即为全民教育,而没有则与其有所不同,它在课程的建设方面的深度远超日本与德国。对于创业学来说,它所覆盖的学历有本科、硕士以及博士。这些学历层次的学生最后成为推动创业教育发展的新生力量。

3.信息的支持

在高校的创业教育,它通常建立在信息输出以及信息整合的基础上。其信息支持不仅有学校、政府以及社会机构的优惠政策,而且还有一些紧缺的产业以及较好的项目信息的宣传与整合。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已经走进了信息化的时代,网络上具有丰富的信息,然而这些丰富的信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掌握的。在这个时候,相关政府就应该提供一些创业信息,并且由高等院校进行输出与整合。在对创业教育中进行信息支持,是目前培育学生寻找商机的关键环节。在当前的就业方面来看,其信息的支持有待创新与支持。

三、结束语

综上可知,对于社会支持框架下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为此,我国相关政府应对大学生的创业融资以及指导咨询方面提供政策支持。高等院校应该以教育的规律作为依据,对大学生的发展需求给予尊重,对当前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建立并完善理论教学与实践服务的体系。高校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对创业的思想教育不断改变,对创业教育的模式进行变革,构建合理完善的创业教育制度,进而培养出具有良好的创业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徐姗,陈开兵.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6(05)

[2]赵振鹏.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思想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6(24)

作者简介:

姓名:付丽丽,出生年月:197306,性别:女,民族:汉,籍贯(精确到市):辽宁省本溪市,当前职务:教师,当前职称:讲师,学历:文学硕士,研究方向:文学、教育,作者单位:辽宁科技学院,单位所在地(精确到市):辽宁省本溪市,单位所在地邮编:117004。

猜你喜欢

社会支持大学生创业就业
脑卒中患者家庭照顾者的照护负担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社会支持与员工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关系
“互联网+”促进大学生创业途径的思考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开设特产专卖的社会意义
《一课》中教师娜迪亚悲剧形象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