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初见

2017-04-18范舒

商情 2017年6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习兴趣

范舒

【摘要】历史教师应充分发挥历史教学的独特性质,将真诚的爱心融入于教育教学中,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断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习兴趣;爱心融入

由于初中历史成绩在中考成绩中所占比重的弱小,在这种考试指挥棒的指挥下,从学生到家长都对该学科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还有长期以来很多人认为历史这门学科是单纯的复述性学科,强调记忆性成为历史教学的一大特点,历史主要靠死记硬背,所以课堂上不听,只是考前强化记忆,学生学不到真东西。

如何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兴趣,让历史课焕发出应有的生机与活力,从而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成为初中历史教师必须要去应对的挑战。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充分备课的前提下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

(一)使用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

初中学生都喜欢上体育课,同理如果一节历史课能按照活动课的形式有声有色的去进行,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一定要相信学生的创造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他们一定能给你的课堂带来活力。

(二)巧妙运用导入语,引起学生注意的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也是这样。巧妙地运用导入语,往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渴望学习的心理状态,为整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可以借用电视剧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以及象棋中的“楚河汉界”,历史资料里呈现的与现今社会相关的任何知识都可以用来作为新课导入语,以问题的形式向学生提出来,使学生在不自觉中投入课堂学习之中,产生学习兴趣。

(三)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让学生重温历史

我们都明白一个现实:历史是不能重演的,但是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却可以让历史“重演”,那就是创设有效的“历史情境”。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富有创意的画面、动态的示意、丰富的影视资料,创设历史情景,以打破时空的界限,为学生再创历史画卷,缩小学生与历史的时代距离,使之目睹历史的真实,变被动的听”、“记”为主动的“看”,这样就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积极的注意倾向。

(四)鼓励课堂讨论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课堂讨论来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要从心理方面给学生一种具有新意的刺激,让他们在新鲜事物的尝试中,增强自信心。这种新鲜的刺激能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处于一种积极向上的亢奋状态,愿意调动自己的全部力量进行实践。并激起热烈、持久的情绪并投身其中,产生强烈共鸣,引起兴趣,从而思维活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创新教育思想。这样做不但能克服学生的畏难心理,而且可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各种能力的目的。

要想达到以上这种课堂效果,对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备课要求,教师必须有充分的课前准备:认真阅读材料和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等,把课备在教案上,装在脑海里,还要备在口头上,做到胸有成竹,这样课堂上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二、教师在课堂上要充满激情和爱心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首先要有情。”无情不感人。

(一)课堂教学语言富有感情

我们老师上课是否能吸引学生,就要看老师的表达能力是否强、在教学语言上是否充满激情。如果我们老师上课时表达的语言简洁、准确、生动、形象、幽默,并把情感融入教学内容之中,教师自身进入角色,从而以感染学生,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吸引力,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思想又受到了触动,增加学习兴趣,提高了听课效果,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二)对学生充满爱心,尊重学生。

爱是一种潜在的力量,学生得到老师的爱,就会“亲其师,信其道”。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人的头脑装进另一个人的头脑,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师生之间融洽的情感关系一建立,学生喜欢这位老师,他们就会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就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打下了基础。每个孩子都是一座金矿,每个人都希望自身价值被别人发现,然后得以肯定。在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中不妨说一句鼓励的话,它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使他们对学习感兴趣。在教学中注意用鼓励学生的方法使之能产生“罗森塔尔效应”。我有一个成绩很不好的学生,升至初三之后对自己彻底失去了信心,课堂上不听课无所事事。我观察了他几节课,一次我在课上提问了他,他感到非常突然,但是却非常认真地回答了我的问题,尽管回答的不是很贴切,我却看到了他的努力,于是及时地给他以鼓励,并在以后的课堂上,用眼神时刻关注着他,他也能感受到我对他的关注,于是在历史课上他开始渐渐地专注听课,并时不时与我进行课堂交流。看到由于我的关注而使他产生学习兴趣,我的心里升腾出小小的成就感。也深感一位教师身上所承担的责任。教师不一定有多么专深的学问,精湛的口才,如果对待学生发自内心的真诚,像是对自己的孩子一样,没有一点装腔作势,没有一点居高临下,完全敞开心扉,表里如一,用博大的胸襟呵护着学生敏感而脆弱的心灵,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那么教师的爱心付出就可以将一棵弱小的幼苗培育成参天大树。教师职业的伟大就在这一点一滴的浇灌中体现。

(三)面部表情是教师情绪直接表达,也是学生上课时获取教师情感的参照物。

教师的面部表情会时时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形成与之相符的课堂心里氛围,例如教师面带微笑,神采奕奕地走进课堂,课堂上便会很快形成愉快和合作的融洽气氛。假若教师满面愁容或怒气冲冲,学生便会产生紧张、忧虑和胆怯的情绪反应,进而形成消极的课堂心里气氛。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克制自己,磨练自己,争取在上课之前把生活上的一切烦恼和不如意抛在脑后。

三、注重课堂练习

人最重要的能力就是解決问题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过程就是师生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而练习就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特殊形式。在历史课堂上的练习包括书面练习、口头练习、检查评估和思维训练等,通过练习已达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出示一些经过科学设计的适度适量的书面或口头的练习,让学生当堂完成,教师要及时引导调控。教师在让学生练习时不能只告诉学生正确答案,要让学生给出正确答案并说明理由。然后教师有针对性地总结,解决练习中的疑难,概括出学习的重点。再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信息加工编码,以形成较完整的知识网络。这样通过练习中的师生活动,所学知识就得到巩固,进而使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整理知识的能力在练习中不断地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历史教师应充分发挥历史教学的独特性质,将真诚的爱心融入于教育教学中,通过师者“授之以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能力,才能使学者“得之以法”,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这样才能使学生越学越会学,明显地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学习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学习兴趣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历史探究能力, 促进课堂自主学习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营造小学英语课堂气氛的教学策略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