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排螺旋CT联合肿瘤标志物对胰腺癌诊断的价值

2017-04-18侍东阳鲍光进吴铭王伟

医学信息 2017年4期
关键词:多排螺旋CT胰腺癌

侍东阳+鲍光进+吴铭+王伟

摘要: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胰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胰腺癌患者56例、慢性胰腺炎患者50例及51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者组。化学发光法检测所有实验对象血清CA199、CA50及CA242浓度,对胰腺癌及慢性胰腺炎患者均行多排螺旋CT显像。结果 胰腺癌组血清CA199、CA50及CA242均显著高于慢性胰腺炎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标志物和CT联检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单项检查或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查。结论 多排CT联合血清标志物可提高胰腺癌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度,临床意义较高。

关键词:多排螺旋CT;血清肿瘤标志物;胰腺癌

胰腺癌是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恶性程度极高。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逐年增长[1]。早期诊断并手术切除对患者生存意义重大,通常生存率达70%以上。但胰腺癌具有隐匿性,加之早期临床症状并不明显,导致诊断困难。多数胰腺癌患者发现时已经处于晚期阶段,失去手术切除机会,预后极差。晚期胰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5%[2]。早期诊断显得尤为关键,目前诊断手段主要有影像学或血清学肿瘤标志物检查,但单项检查通常診断敏感性和特异度还无法满足临床早期诊断需求。影像学如多排螺旋CT联合血清标志物如CA199、CA50及CA242或可提高诊断性能。故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56例胰腺癌患者临床检验资料,探讨多排螺旋CT联合血清标志物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且经病理确诊的胰腺癌患者56例,年龄36~78岁,平均(59.37±13.66)岁,其中男39例,女17例。慢性胰腺炎患者50例,年龄33~71岁,平均(53.12±18.29)岁,其中男35例,女15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1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年龄29~68岁,平均(51.91±16.75)岁,其中男37例,女14例。三组实验对象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纳入胰腺癌患者血清学标志物及影像学资料均完善。

1.2方法

1.2.1血清HE4检测 对纳入的研究患者术前空腹抽取静脉血并分离血清,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A199、CA50及CA242浓度。参考范围依次为CA199<37 IU/mL,CA50<20 IU/ mL,CA242<25 IU/ mL。

1.2.2多排螺旋CT检查 GE公司64排螺旋CT对胰腺癌患者上腹部行影像学常规扫描,包括平扫和增强扫描。影像学资料由同一人按照统一标准采集,资料分析由3名医师分析共同作出分析,意见相同作为最后诊断结果。CT诊断胰腺癌标准为胰腺局限性增大、胰管及胆管扩张,胰腺内可见低密度边缘不清肿块,以及胰腺外转移表现[3]。

1.3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诊断以术后病理检测为评价标准,分别计算各诊断方法的灵敏度及特异度。联合检测以任何一项阳性即判断为阳性,两者均阴性则判断为阴性。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血清标志物CA199、CA50及CA242检测结果 胰腺癌组患者血清CA199、CA50及CA242平均浓度均显著高于慢性胰腺炎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慢性胰腺炎组与对照组间则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2.2 CT影像特征 胰腺癌影像学特征多表现胰腺局限性增大、胰管及胆管扩张,胰腺内可见低密度边缘不清肿块,以及胰腺外转移表现[3];慢性胰腺炎患者多表现为胰腺缩小、增大或正常,串珠状胰管扩张,胰管结石和胰腺实质钙化或胰腺内存假性囊肿[4]。

2.3 CT联合血清标志物检测对胰腺癌的诊断性能评价 单一肿瘤标志物中CA199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而血清标志物+CT联合诊断方案可显著提高诊断敏感性,且对诊断特异度影响较小;且诊断准确率和Youder指数也有所提高,较单一诊断具有显著优势,可减少漏诊,提高了诊断效能,见表2。

3 讨论

胰腺癌恶性程度极高,但早期诊断困难。由于胰腺位置隐匿,目前诊断手段均不十分理想。早期诊断对于患者预后显得至关重要。血清标志物如CA199、CA50及CA242对胰腺癌诊断具有一定价值,但肿瘤标志物存在一定的假阳性率,且对于早期胰腺癌诊断敏感性较低,尚不能满足临床诊断需求。且单一肿瘤标志物其诊断敏感性和特异度均较差。本研究结果发现虽然CA199、CA50及CA242在胰腺癌组患者中水平均显著高于慢性胰腺炎组和健康对照组,但其诊断敏感性和特异度及Youder指数水平均较低。

CT诊断由于其高密度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优势而常用于临床胰腺癌诊断,但由于胰腺位置隐匿且CT仅能显示肿块外观,并不能对其定性。且结果受肿瘤形态、密度及设备、人员等多重因素影响,故并不能十分准确地反应早期胰腺癌直接佂象。往往造成较高误诊率,使得应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本研究中单纯CT检查对于胰腺癌患者诊断敏感性较高,但特异度一般,这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5]。

病理学诊断虽为金标准,但由于胰腺癌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缺乏特异性,故在临床无法普遍应用。本研究进一步分析多排螺旋CT联合血清标志物CA199、CA50及CA242作为诊断胰腺癌方案,结果证实联合诊断可显著提高诊断敏感性,且诊断Youder指数均高于单一指标诊断参数,而对诊断特异性影响微弱。总之,本研究证实CT联合CA199、CA50及CA242对胰腺癌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对临床胰腺癌早期诊断及筛查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慧超,王宁,郑荣寿,等.中国2010年胰腺癌发病和死亡分析[J].中国肿瘤,2015,24(3):163-169.

[2]石宁,戴梦华.如何提高胰腺癌的手术切除率[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4(24):1-5.

[3]王海生,韩艳平.胰腺癌多层螺旋CT影像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14(7):805-806.

[4]刘洪海.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应用CT影像学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4(9):106-107.

[5]Aoki H,Yoshida K,Nakashima Y,et al.Prediagnostic CT findings of pancreatic cancer[J].Pancreatology,2016,16(4):S117-S118.

编辑/张燕

猜你喜欢

多排螺旋CT胰腺癌
胰腺癌治疗为什么这么难
FOLFIRINOX方案治疗晚期胰腺癌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
STAT1和MMP-2在胰腺癌中表达的意义
多排螺旋CT对宫颈癌影像诊断的价值
早诊早治赶走胰腺癌
基于肋骨骨折的多排螺旋CT诊断优势探析
原癌基因Pim-3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胰腺癌细胞增殖的相关性
中西医结合护理晚期胰腺癌4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