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临床观察

2017-04-18罗德周

医学信息 2017年4期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中西医结合

罗德周

摘要:目的 在西医诊治的基础上用中药方剂对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9例。采用常规西药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在药物治疗过程中病情缓解程度与速度、不良反应的出现、一般情况、远期病情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常规西药基础上加用中药方剂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中西医结合;辩证施治

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临床上的一种疑难病证,诱发因素多,起病较隐匿,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临床诊断需要相应的免疫检测技术。病情的存在会对患者的多个生理功能造成一定的损害,并可能产生严重的并发症而导致死亡。随着近年来免疫检测技术的提高,治疗过程中通常需要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物进行治疗,在短期内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长期应用上述药物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副作用,对疾病转归和远期疗效、患者的生存质量等会产生较大的影响。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02年3月~2012年3月选择我院收治的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9例。对照组中男4例,女35例;患者年龄18~47岁,平均年龄(29.5±7.3)岁;治疗组中男3例,女36例;患者年龄19~48岁,平均年龄(29.1±7.2)岁。伴有其他系统严重疾病和中途因其他因素退出治疗者均已排除在外。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上述相关指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1.2.1对照组 主要采用口服强的松,按体重1 mg/kg,晨起顿服,连服8 w,然后逐渐减量至0.5 mg/kg,病情严重者或伴有严重脑、肾损害,浆膜炎者同时使用环磷酰胺冲击治疗,每次剂量10~16 mg/kg,加入0.9%氯化钠溶液200 ml内,静脉缓慢滴注,时间要超过1 h。除病情危重每2 w冲击1次,通常每4 w冲击1次,冲击6次后,改为每3个月冲击1次,直至病情活动静止后1年,才停止冲击。

1.2.2中医辨证施治 ①热毒炽盛型:患者中度以上发热,口干、烦渴,或伴面部蝶形红斑,关节热痛、舌质红绛、苔薄白或薄黄,脉数。施治:生石膏30 g,知母15 g,生地黄20 g,牡丹皮12 g,忍冬藤20 g,赤芍药、栀子、黄芩、黄柏、黄连各10 g;②阴虚火旺型:患者低热,口苦,不欲饮,唇红,乏力,面差,牙龈出血,可见面部蝶形红斑,舌质红,苔少,脉细数。枸杞子30 g,熟地黄、山药各20 g,墨旱莲15 g,女贞子12 g,茯苓、牡丹皮、泽泻、山茱萸、黄柏、知母各10 g;③气阴两虚型:患者气短,乏力,心累,口干,脱发,食欲不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黄芪30 g、生地黄20 g、人参、当归15 g,麦门冬、玉竹、五味子、白芍药各10 g,川芎、炙甘草各5 g;④脾肾阳虚型:患者畏寒,乏力,全身水肿,纳差,心累,气短,舌质淡胖,苔白厚,脉沉细弱。熟附子、肉桂各15 g,干姜10 g,山茱萸、白术、山药、牡丹皮各10 g、熟地黄20 g、黄芪40 g、茯苓15 g。在上述基本辩证分型基础上,夹淤者加川芎、丹参、红花;夹气滞者加柴胡、郁金、枳壳、木香;夹风寒湿痹者加羌活、独活、威灵仙、薏苡仁。阳虚水泛者加防己、蜂房、猪苓、泽泻、大腹皮。水煎服,每日服用1剂,分成早晚各一次服用,治疗期间根据病情的轻重,用药时间为1个月~1年远期随访观察5年。

1.3观察项目 选择两组在治疗期间出现的临床症状和抗核抗体(ANA)、抗dsDNA降低程度、远期病情的稳定性、患者的一般情况和生存质量、等五项内容作为观察项目。

1.4满意效果评价方法 ①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抗核抗体(ANA)、抗dsDNA一个月内降至阴性,无明显向心性肥胖、骨质疏松、免疫力无下降,患者一般情况和自觉状态良好,三年内无复发;②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抗核抗体(ANA)、抗dsDNA一个月内降至>1+<2+,有较明显的向心性肥胖,骨质疏松,免疫力有所下降,自觉状态较好,三年内有一次复发者为有效;③效差:患者临床症状部分消失,有明显的向心性肥胖,骨质疏松,免疫力下降明显等病发症,抗核抗体(ANA)、抗dsDNA一个月内下降>2+,三年内复发2次以上或5年内复发病情更严重者为效差。

1.5数据处理方法 统计学分析均经SPSS18.0软件进行处理,当P<0.05的时候认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则实施χ2检验。

2 结果

2.1两组在治疗观察期间相关项目对比统计见表1。

2.2系统性红斑狼疮药物治疗效果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后系统性红斑狼疮药物控制总有效率为71.8%;治疗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后系统性红斑狼疮药物控制总有效率为92.3%,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2。

3 讨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在中医学理论中属于“痹病”、“痹证”、“虚证”等疾病的范畴,该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与水肿、饮证、血证、周痹、熱痹、阴阳毒、丹疹、日晒疮、蝴蝶疮等疾病较为类似。中医认为本虚标实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的主要病机,素体不足、真阴亏损属于该病之本;郁热、血瘀、积饮、水湿属于该病之标。在治疗过程中多数情况下以滋阴清热、活血化瘀、益气养阴、温阳健脾、利水消肿、通络除痹为主要思想。生石膏、知母等对体温中枢所产生的抑制作用较强,黄芩、忍冬藤、生地主要具有抗过敏、抗变态反应、抗风湿、解除肌肉酸痛等治疗功效,赤芍、丹参、川芎等可以对血管炎进行控制机,使血管能够充分扩张,使微循环及末梢血供状态得到显著改善,使皮肤瘀点紫斑减轻,人参、黄芪能提高器官活动功能,提高正常免疫功能,使受损的器官功能得到恢复。综上,中医药的合理辩证施治,配合西医治疗方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有非常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贵红,李向培,汪国生,等.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抗体与肾脏损害的相关性研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0,14(05):677-678.

[2]王文军,温江涛.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的检测及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12(06):572-574.

[3]闫蕊,陈志伟.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轻链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14(05):682-683.

[4]顾军花,陈湘君,钟丽丹,等.自身清颗粒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评价[J].山东中医杂志,2012,27(11):734-736.

编辑/倪冰冰

猜你喜欢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西医结合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妊娠继发血小板减少1例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分析
综合护理干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
霉酚酸酯与环磷酰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观察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病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