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7-04-18张堡
张堡
摘要: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奥曲肽和奥美拉唑联合方案治疗的效果。方法 采用国际字母排序法将我院2015年5月~2016年7月收治的64例上消化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采用奥美拉唑治疗)与实验组各(32例采用奥美拉唑+奥曲肽治疗,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实验组采用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止血时间、再出血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奥曲肽+奥美拉唑在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奥曲肽;奥美拉唑
上消化道出血属于一种常见的急重症,该病来势凶,病情急,患者发病后会出现呕血、黑便等临床症状,血容量不断减少,如不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措施,极有可能造成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据调查[1],上消化道出血致死率在8%~13%,如何在短时间内有效控制患者出血量成为临床医师研究的重点问题。目前临床上药物治疗是上消化道出血首选治疗手段,常规止血药物、单一用药等均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有学者指出[2],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在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也有文献报道显示,生长抑素类药物奥曲肽可减少内脏循环血流量,降低门静脉压力,抑制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抑制胃肠道及胰腺肽类激素分泌等,是肝硬化急性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首选药物之一,也被用于急性非静脉曲张出血的治疗。本次抽取6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研究,旨在观察上述两种药物联合使用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国际字母排序原则进行分组:对照组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23~72岁,平均(47.4±8.2)岁;实验组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24~73岁,平均(47.8±8.4)岁。其中出血原因:对照组中肝硬化者9例,出血性胃炎者8例,十二指肠溃疡者7例,胃溃疡者5例,胃平滑肌瘤者3例;实验组中肝硬化者10例,出血性胃炎者8例,十二指肠溃疡者7例,胃溃疡者4例,胃平滑肌瘤者3例。两组基线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入排标准:纳入标准:①患者72 h内有呕血、黑便等症状出现;②血压平稳,脉搏频率不超过120次/min;③知晓研究内容,自愿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近期内使用过质子泵抑制剂;②血压紊乱;③上消化道出血原因不明;③并发有严重肺疾病;④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⑤对研究所用药物过敏。
1.3方法 医师给予所有患者补液、抗感染、营养支持、输血、对症处理等综合治疗措施。
1.3.1对照组 医师给予患者40 mg奥美拉唑(贵州圣济堂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5786)+100 ml0.9%氯化钠注射液(陕西美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61021966)静滴治疗,2 次/d。
1.3.2实验组 医师给予患者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江苏奥赛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90291)治疗,其中奥美拉唑用药方法与对照组一致,奥曲肽用药方法为:首先给予0.1 mg奥曲肽+20 ml生理盐水静推治疗,随后给予0.2mg奥曲肽+250 ml生理盐水静滴治疗,输液泵控制奥曲肽滴速为25 μg/h。两组均连续治疗3d,观察治疗效果。
1.4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止血时间、再出血率,观察两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判断标准
1.5.1出血停止标准 ①血压、心率、血红蛋白等指标均恢复到正常状态;②呕血症状停止,大便转黄,便隐血试验结果呈阴性;③胃管引流液变清,胃镜检查证实出血停止。达到上述任何一项标准即评定为出血停止。
1.5.2效果评估标准 ①显效:患者治疗1 d内出血停止;②好转:患者治疗1~3 d内出血症状停止;③无效:患者治疗3 d后仍有出血。显效、好转患者所占比例表示治疗总有效率。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临床数据进行分析,正态计数资料以%表示,检验方法为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检验方法为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治疗情况 经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88%,实验组总有效率达到93.7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止血时间及再出血率对比 对照组止血时间为(2.87±0.43)d,实验组止血时间为(1.64±0.58)d,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t=9.637,P<0.05)。两组停药后均有患者发生再出血情况,对照组中6例出现再出血,发生率为18.75%;实验组中1例出现再出血情况,发生率为3.1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10,P<0.05)。
2.3两组用药期间副反应发生情况 两组用药后均出现轻微的不良反应,对症处理后症状均缓解,治疗不受影响。对照组副反应表现为:恶心者1例,口干者1例,失眠者1例,皮疹者1例,总发生率为12.50%;实验组副反应表现为:恶心者2例,口干者1例,失眠者1例,腰痛者1例,皮疹者1例,总发生率为18.75%。组间比较,差異较小,无统计学意义(χ2=0.474,P>0.05)。
3 讨论
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被称为上消化道,出血范围相对较广,食管、十二指肠等发生病变均有可能引发出血。从出血原因着手,可将上消化道出血分为2类:①非静脉曲张性出血;②静脉曲张性出血。其中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食管静脉曲张是造成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付立奎指出[3],消化性溃疡是造成该病的主要原因,约占50%左右。本次研究中,23例患者病因是消化性溃疡,所占比例为37.1%,符合上述结论。以往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多采用垂体后叶素注射、三腔二囊管压迫等治疗,但部分患者耐受能力较低,气囊压迫解除后,压迫部位容易出现溃疡等并发症,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再出血发生风险;而静滴垂体后叶素则容易引发心血管相关并发症,不适用老年出血患者。
正常胃生理不利于止血,为了促进消化性溃疡愈合,胃内pH值必须要维持4以上18~20 h,所以臨床治疗应以抑制酸分泌为主,抑酸药可在短时间内使胃内pH值上升,对血小板聚集、生成纤维蛋白凝块具有促进作用,且可延缓血凝块溶解时间,这对快速止血及再出血预防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其还具有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作用。质子泵抑制剂(PPIs)、 H2受体拮抗剂(H2RA)是临床最常用的抑酸剂,其中PPIs针剂应用较为频繁的包括兰索拉唑、奥美拉唑等,法莫替丁、雷尼替丁是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两种H2RA针剂。临床资料表明:PPIs对H+-K+-ATP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阻碍胃壁细胞分泌胃酸,减少胃壁细胞中H+分泌,而且该药作用时间较长,抑酸作用显著,能缓解胃酸对胃管黏膜、食管粘膜的刺激,提示在止血方面,PPIs更具优势,它比H2RA起效快并可显著降低再出血的发生率。
近几年,现代医药技术飞速发展,上消化道出血病死率得到有效控制,奥美拉唑、奥曲肽的疗效已得到肯定。有研究表明[4],胃酸在多种原因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抑制胃酸分泌、改善胃内PH值是止血的有效手段,通过临床实验发现,PH值小于5时新形成的血凝块会在较短时间内消化,增加了止血难度;当PH值大于6时,才能发挥血小板聚集作用[5]。滴注奥美拉唑后,可在短时间内抑制胃酸分泌,一般每天用药剂量维持在40~80 mg,使胃内PH值长时间维持在6以上,确保能及时止血。
奥曲肽属于人工合成的八肽类生长抑素,其对胰高血糖素分泌具有抑制作用,可选择性降低静脉循环及侧支循环的血流量,促进血管平滑肌收缩,在不影响全身血流的基础上,使内脏血流减少60%~80%,有效控制出血症状;且该药可降低胃蛋白酶的活性,抑制胃酸分泌,促进食管下括约肌扩张,减少胃食管反流情况的发生,达到预防凝血块脱落的目的。
有文献报道显示[6-7],奥曲肽和奥美拉唑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可发挥协同作用,缩短起效时间,增强止血效果。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止血时间均优于对照组,证实了上述结论。两组用药期间虽然均有患者发生了不良反应,但症状较轻,不影响临床治疗,表明联合用药安全性良好。实验组再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联合用药对控制病情、改善预后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针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奥美拉唑基础上加用奥曲肽,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邱教,项时昊,李访贤,等.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82例[J].中国药业,2013,22(5):106-107.
[2]杜坤庭,葛勤利,万顺梅,等.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与奥美拉唑单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4):528-530.
[3]付立奎.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及对止血率止血时间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5,21(10):1651-1653.
[4]赵玲玲.奥美拉唑联用奥曲肽与两种药物单独应用时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对比[J].北方药学,2016,13(9):90-90,91.
[5]邱美丽,周志坚.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64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06(18):147-148.
[6]陈少文.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3,3(2):67-68.
[7]庞德兵.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07):129-130.
编辑/成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