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内科高龄患者PICC非计划性拔管的风险影响因素与预防措施探讨
2017-04-18何红丽
何红丽
【摘要】 目的 探讨肿瘤内科高龄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 并总结相关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 92例行PICC 静脉化疗患者, 以化疗期间发生非计划性拔管42例为观察组, 同期未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患者50例为对照组,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并总结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风险原因。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计划性拔管产生的原因包括导管堵塞11例、肢体肿胀8例, 皮肤感染9例、导管脱出4例等。结论 PICC 非计划性拔管与高龄患者一般资料无关, 主要诱因为导管的维护。患者多合并复杂的基础疾病, 治疗时间久, 静脉输液风险高, 由于行动迟缓及感觉迟钝, 对输液并发症反应迟缓, 再合并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 严重干扰临床有效性, 护士应加强PICC 导管的维护, 以预防非计划性拔管风险的产生。
【关键词】 肿瘤内科;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非计划性拔管;高龄;护理风险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08.082
静脉化疗是肿瘤综合治疗中必不可少的治疗环节。PICC置管是经外周静脉插管, 使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深静脉穿刺方法, 与传统穿刺方式相比, 创伤小、适应性强、感染率低、减少反复穿刺等优势, 适用于需长期输注化疗药物的高龄老年患者[1-3]。但是, 伴随PICC的广泛应用, 化疗期间PICC 的非计划性拔管率日益增高, 直接导致患者痛苦增加, 治疗效果降低等。为更好地预防高龄患者PICC 非计划性拔管风险的发生[4, 5], 提升临床护理管理安全,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部分高龄PICC化疗期间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 探讨预防管理措施,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 年1~3月本校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PICC 非计划性拔管42例为观察组, 同期未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50例为对照组, 入选标准: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住院期间持续使用 PICC 导管, 且置管时间平均>12 d;排除中途放弃治疗等病例。
1. 2 方法 对两组高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并对观察组发生非计劃性拔管的原因进行总结。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中男29例, 女13例;平均年龄(68.9±4.9)岁, 平均置管时间(18.6±0.7)d;肝癌18 例, 乳腺癌15例, 胃癌5例, 前列腺癌4 例;肘正中静脉24例, 头静脉10例, 贵要静脉8 例。对照组中男29例, 女21例, 平均年龄(69.4±4.6)岁;平均置管时间(18.4±0.9)d;肝癌19 例, 乳腺癌13例, 胃癌9例, 前列腺癌9例。肘正中静脉28 例, 头静脉19 例, 贵要静脉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意外拔管的主要原因包括导管堵塞14例(33.3%)、皮肤感染11例(26.2%)、肢体肿胀11例(26.2%), 导管脱出6例(14.3%)。
3 原因分析
3. 1 导管堵塞 输入液体时更换不及时而造成导管出现回血现象, 进而堵塞导管。
3. 2 导管及皮肤感染 患者穿刺后平时生活中未能注意清洁导致感染;护士换药间隔时间过长, 导致细菌感染或治疗室内无菌条件不稳定导致感染。老年患者生理功能下降, 皮肤防御功能降低, 当穿刺部位及周围皮肤红肿时, 或粘贴敷料污染引起局部皮肤过敏瘙痒时, 患者会不自觉抓挠而将导管拔出。另外导管中所含的某些大分子物质可作为抗原引起机体过敏反应。
3. 3 肢体肿胀 高龄患者血管弹性差且穿刺针及导管较粗, 体内的环境越不稳定, 影响静脉回流, 部分患者由于导管尖端异位也容易导致肢体的肿胀。
3. 4 导管脱出 导管未正常固定会逐渐脱出, 患者在翻身或活动时易将导管牵拉拔出。患者夜间病情加重或精神烦躁时, 个别患者也会故意拔出导管。
4 讨论
4. 1 严格无菌操作, 加强穿刺皮肤部位的保护, 预防感染。护士定期技能培训PICC导管技术, 加强无菌环境管理, 降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合理选择穿刺部位, 首选贵要静脉, 肘正中静脉、头静脉次之。右侧肢体的静脉路径较左侧短、陡直, 插管时难度大且易损伤血管内膜, 故宜选左侧。高龄患者皮肤表面水分和皮下脂肪减少, 弹性降低且皮肤干燥发痒[6-8], 皮肤消毒时先用75%酒精去除皮屑, 再用两遍碘伏消毒。置管后及时交接班, 在穿刺点处放2.5 cm×2.5 cm纱布再附以透明贴膜, 24 h更换贴膜。污染、潮湿随时更换, 防止汗渍侵蚀敷料, 使导管滑动。更换敷料自下而上, 严禁手触动贴膜覆盖区内皮肤, 可用碘伏旋转消毒皮肤并注意加强外露导管部位消毒[9, 10]。穿刺皮肤过敏时, 立即更换敷料, 局部给予药物涂擦抗感染, 保持穿刺点皮肤干燥, 减少刺激, 缓解患者的不适, 避免抓挠穿刺处皮肤引起溃烂感染。必要时弹力网状绷带加固保护置管后将导管偏离穿刺点45°摆放并妥善固定, 降低肢体活动时导管的牵引度。
4. 2 定时巡视, 掌握正确的导管冲洗及封管方法, 预防肢体肿胀及导管堵塞。输液中及时更换液体, 并使用脉冲式导管冲洗方法、正压封管法。输注脂肪乳时每隔4 h生理盐水冲管, 且输注不同的药物之间使用生理盐水冲管。注意保证输液的连续性, 使用输液泵输液保持>2 ml/h , 间歇期使用 10 U/ml 肝素封管, 发现液体输注过慢、导管堵塞时, 勿强行推注液体, 可用尿激酶溶栓。加强高危时段巡视, 如凌晨0~5点和午间12~15点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 检查导管衔接处是否松动, 避免发生液体渗漏和空气栓塞等并发症产生;定期每4小时检测患者体温状况, 如导管有部分脱出, 及时局部固定, 预防拔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卧床者固定导管于一侧肢体, 嘱勿做剧烈的手臂运动, 并注意加强导管的保护, 记录外留导管的位置与长度, 避免牵拉导管, 防止导管脱出[11-14]。
4. 3 強化责任心, 重视健康宣教。患者入院时, 做好高危患者的风险评估, 特殊患者加强密切监护。意识障碍者必须使用风险评估量表, 建立病情记录卡。重视置管前后宣教, 置管前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置管的必要性及相关风险, 消除焦虑心理, 积极配合置管。置管后, 指导患者睡眠和活动注意事项及出现异常情况的处理, 为意识不清者的家属讲解穿脱衣服时技巧及指导保持局部皮肤清洁, 以保证PICC导管安全[15]。
综上所述, PICC 非计划性拔管与高龄患者临床资料无关, 主要原因为导管的维护。患者多合并复杂的基础疾病, 治疗时间久, 静脉输液风险较高, 由于行动及感觉迟钝, 对输液过程中的并发症反应迟缓, 再合并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 严重干扰临床有效性, 护士应积极改良临床护理措施, 加强PICC 导管的维护, 以预防非计划性拔管风险的产生。
参考文献
[1] 安海英, 孙敬华, 赵际起. 健康教育对肿瘤PICC置管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齐鲁护理杂志, 2009, 15(13):28-29.
[2] 郭秀霞. 健康教育对肿瘤PICC置管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医学信息, 2015(15):41.
[3] 于海侠. 健康教育对肿瘤 PICC 置管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中国保健营养, 2016, 26(11):279-280.
[4] 彭丽萍, 范爱飞, 丁小容. 健康教育对肿瘤PICC置管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评价.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 7(20):109-110.
[5] 杨敏, 薛红. PICC置管后24例非正常拔管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青海医药杂志, 2012, 42(5):36-37.
[6] 李丽, 陈世渝, 唐晓. 肿瘤患者PICC置管治疗间歇期规范化健康教育.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0, 31(7):136-137.
[7] 张研. 18例老年患者PICC导管意外拔管原因分析及对策. 中国病案, 2012, 13(7):80.
[8] 李萍. 老年患者PICC非正常拔管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中国实用医药, 2014, 9(30):233-234.
[9] 时杰, 史雪莱, 姜东华, 等. 老年病房PICC置管患者的护理.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A2):1484-1485.
[10] 胡绪芸.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降低PICC置管患者意外拔管率的效果研究. 当代护士:专科版旬刊, 2013(2):176-177.
[11] 唐玉芳, 叶梅英, 汪莉, 等. 前馈控制在预防老年PICC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效果分析. 当代护士旬刊, 2015(12):120-121.
[12] 文琼, 任道琼, 黄祥菊, 等. 健康教育卡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护理中的应用. 护理管理杂志, 2009, 9(9):43-44.
[13] 周红芳, 汪新菊. 预见性护理对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非计划拔管的作用.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 8(20):25-27.
[14] 王增英, 焦月新, 彭金莲, 等. 老年长期住院患者PICC非正常拔管原因分析与对策. 广东医学, 2010, 31(8):1000-1002.
[15] 任晓慧. PICC置管后非计划拔管原因分析.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20):64-65.
[收稿日期:2017-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