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与粪便S100A12蛋白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中的诊断及临床研究

2017-04-18路勇明申宇站严春梅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8期
关键词:新生儿

路勇明+申宇站+严春梅

【摘要】 目的 研究血清与粪便S100A12蛋白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中的诊断及临床效果。方法 40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为观察组, 同时选取同期住院的40例黄疸新生儿为对照组, 分别检测比较两组的血清与粪便S100A12蛋白水平, 分析血清与粪便中S100A12蛋白与疾病进展的关系。结果 对照组血清及粪便S100A12蛋白检出率均为7.5%(3/40), 观察组血清S100A12蛋白Ⅰ期检出率为85.7%(12/14), 极期检出率为90.5%(19/21), 恢复期检出率为60.0%(3/5);观察组粪便S100A12蛋白Ⅰ期检出率为78.6%(11/14), 极期检出率为85.7%(18/21), 恢复期检出率为60.0%(3/5);观察组患儿极期的血清及粪便S100A12蛋白检出率明显高于恢复期检测率(P<0.05);Ⅰ期的血清及粪便S100A12蛋白检出率明显高于恢复期检测率(P<0.05);观察组血清与粪便S100A12蛋白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血清与粪便S100A12蛋白检出率观察, 可以早期诊断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关键词】 血清S100A12蛋白;粪便S100A12蛋白;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08.047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作为一种获得性疾病, 主要是由于肠黏膜损害、缺氧、缺血而引发的, 其致病因素是肠黏膜损害导致的小肠、结肠发生的局部坏死以及弥漫性坏死, 是一种新生儿常见疾病, 且预后差, 死亡率高, 是一种严重的消化道疾病, 因此, 做好预防工作, 研究有效的诊断及治疗手段十分重要, 有助于尽最大可能挽救患儿生命, 降低死亡率。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多见于低体重儿与早产儿, 与缺氧、感染、早产等因素有关, 在疾病早期缺乏典型症状, 其症状主要为肠缺血, 而肠缺血又很难发现, 往往会延误病情, 极大程度依靠主治一声的临床经验, 在无法及时发现情况下极易出现漏诊、误诊, 使疾病不断发展, 到后期甚至可能演变为肠穿孔、肠坏死等, 不仅预后较差, 患儿承受的痛苦也更多, 甚至影响未来的生活与发展, 基于此, 积极展开研究, 研究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期诊断的血清与粪便S100A12蛋白等标志物, 以便提高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期诊出率。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在本院收治的40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为观察组, 选择同期的40例黄疸新生儿为对照组, 观察组患儿全部确诊, 其中恢复期5例, Ⅰ期14例, Ⅱ~Ⅲ期(极期)21例。排除标准:患儿同时患有其他疾病, 如中毒性巨结肠、腹泻等;患儿存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传染性疾病;患儿患有其他亚性疾病等。在研究过程中患儿监护人均知情, 并签订相关知情同意书, 且均自愿参加研究。两组患者儿性别、胎龄、体重、采样日龄、血小板、白细胞(WBC)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见表1。

1. 2 方法 采集两组患儿的粪便与血清样本, 粪便8 g左右, 血清2 ml;将血清样本进行稀释, 按照1∶200的比例进行稀释, 以便使其中的S100A12蛋白达到检验标准, 便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进行S100A12蛋白检测, 检查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粪便与血清中S100A12蛋白的变化, 以此达到分析粪便与血清中S100A12蛋白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关系。最后, 根据检测情况总结出检查报告。

1. 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粪便与血清的S100A12蛋白检出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血清及粪便S100A12蛋白检出率均为7.5%(3/40), 观察组血清S100A12蛋白Ⅰ期检出率为85.7%(12/14), 极期检出率为90.5%(19/21), 恢复期检出率为60.0%(3/5);观察组粪便S100A12蛋白Ⅰ期检出率为78.6%(11/14), 极期检出率为85.7%(18/21), 恢复期检出率为60.0%(3/5);观察组患儿极期的血清及粪便S100A12蛋白检出率明显高于恢复期检测率(P<0.05);Ⅰ期的血清及粪便S100A12蛋白检出率明显高于恢复期检测率(P<0.05);观察组血清与粪便S100A12蛋白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儿科常见的急腹症, 是一种获得性肠道急性出血坏死性炎症疾病, 虽然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与早产、感染、新生儿缺氧等因素密切相关[1]。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在严重情况下会引发系统炎症、多器官炎症等, 甚至会诱发器官衰竭, 因此, 病死率较高, 甚至高达50%, 危害性极大, 是致死率较高的消化道疾病之一。研究发现,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已经成为极低体重新生儿早期死亡的主要病症, 且由于缺乏典型症状, 误诊率, 漏诊率都较高, 容易在疾病后期才能出現症状, 发现病症, 但此时病情已经较为严重, 很可能出现小肠、结肠坏死与弥漫性坏死, 因而,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病死率高, 预后较差。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早期症状主要以消化道症状为主, 例如, 腹泻、大便隐血阳性等, 容易出现误诊, 诊断为其他消化道疾病, 延误病情。后期病症可表现为穿孔性腹膜炎、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全身炎症反应等, 在治疗不当的情况下病死率极高, 很可能在数周甚至数日死亡, 危害性极大[2]。

研究显示[3-5], 观察组血清与粪便S100A12蛋白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检测率7.79%.因此, 通过血清及粪便S100A12蛋白检测能够尽早诊断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早发现, 早治疗, 降低病死率, 减轻患儿痛苦, 尽最大可能降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对患儿以后生活、学习的影响, 有效进行疾病诊断, 以免延误病情。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标志物大致可分为三种, 分别是粪便源性、尿液性、血源性, 既有非特异性指标也有特异性指标, 针对这些标志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进行进一步研究与考证, 根据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进行针对性研究[6-10]。S100A12蛋白是众多标志物中最重要的具有关键性作用的标志物, 有助于炎症调节, 随着对其的不断研究, 国内外学者对其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作用愈加关注, 发现了其重要作用。S100A12蛋白是一种促炎性反应蛋白, 是由粒细胞分泌。研究表明,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的血清及粪便中的S100A12蛋白明显高于黄疸组患儿, 因此, S100A12蛋白可以作为一个标志性指标, 以此诊断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能够尽早诊断出病症, 及时发现病症, 降低患儿病痛, 降低病死率[3]。根据S100A12蛋白水平在肠炎患者中的检测, 对鉴别炎症性肠病具有重要意义, 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测性生物学指标, 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11-13]。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 早期无典型症状, 不易诊断, 后期病症严重, 极易出现小肠, 结肠坏死问题, 死亡率高, 预后较差。因此, 研究诊断方式, 早诊断, 早治疗, 做好预防措施尤为重要, 通过研究血清与粪便S100A12蛋白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诊断, 以其检出率与指标作为诊断依据, 作出有效的诊断, 达到理想的疗效, 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红新, 侯德红, 屠文娟, 等. 粪便钙卫蛋白水平检测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中的意义.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5(3):62-66.

[2] 李粹, 任雪云, 蔡文仙, 等. 细胞因子及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山东医药, 2013, 53(14):50-51.

[3] 颜慧恒, 王艳丽, 陈运彬. 粪便钙卫蛋白检测及其在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中的意义.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2011, 26(6):428-430.

[4] 申宇站, 路勇明. 血清與粪便S100A12蛋白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诊断及临床分期中的应用研究. 中外医学研究, 2016, 14(18):46-47.

[5] 罗丽娟, 李禄全. 粪便及尿液生物标记物用于早期诊断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研究进展. 临床儿科杂志, 2014, 32(11):1089-1092.

[6] 路勇明.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危险因素及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在其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 中外医学研究, 2016, 14(19):113-114.

[7] 李红新, 侯德红, 屠文娟, 等. 粪便标记物检测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中的意义. 中国妇幼保健, 2015, 30(25):

4322-4324.

[8] 秦嘉丽, 韦红, 李禄全, 等. 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诊断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中的意义.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13, 34(8):590-594.

[9] 汤卫红, 管敏昌, 江雪娟, 等. 粪钙卫蛋白检测在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中的临床意义.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3(4):889-891.

[10] 陆妹, 朱小瑜, 刘登礼, 等.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2012, 27(6):382-385.

[11] 王恋. 粪便钙卫蛋白在新生儿期的临床研究进展.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3, 40(6):589-592.

[12] 高南南, 陈栋, 于永慧, 等. 血清生物学标志物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手术评估中的价值.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 53(6):73-76.

[13] 李艳琴, 郭银丰, 景登攀.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期诊治体会. 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0(30):40-41.

[收稿日期:2017-02-09]

猜你喜欢

新生儿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防城港市2016—2021年新生儿死亡原因分析
新生儿需要睡枕头吗?
新生儿抚触的临床意义
这几招教你有效预防新生儿吐奶
新生儿出生后该怎样进行护理?
新生儿早期保健
新生儿窒息分为哪几种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