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应用探索

2017-04-18姜安平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应用策略

姜安平

[摘 要]文章通过分析高中历史课堂应用探讨教学法,以其问题准备、深入探讨、肯定总结等方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历史 探讨教学法 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5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310100

现阶段高中历史教学目标在新课改的影响下,也逐渐转变为使学生正确理解历史规律,并以其历史知识学习过程来优化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与激发对历史难题的探究兴趣[1]。探讨教学法是一种通过推动学生积极参与质疑和探究问题,并帮助学生形成辨析问题正确性能力的互动课堂教学方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当如何有效应用这种教学方法呢?

一、营造探讨环境,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探讨

探讨教学法的准备工作很重要,它包括探讨主题和探讨形式的确定,其中探讨主题是这种教学方法的实施关键点。教师在设计探讨主题时需考虑主题是否具备可探讨性,其涉及知识的难易程度,并且还需注意其问题在探讨中是否能够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及发散性思维[2]。在探讨形式的设计方面,教师可选择个人探讨、团队探讨等形式,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问题探讨当中。

以《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首先应明确该课程的教学重点在于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特征,然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寻找和讨论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生产部门、技术、形态、布局及世界影响力等知识点。在小组合作探讨过程中,认识到我国古代手工业在当时世界的影响力而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双向探讨,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探讨教学法应用过程中,对学生质疑问题能力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学目标。学生只有形成对问题发展中的质疑思维,才能使其逐渐生成对问题深入探究的好奇心,继而为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3]。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应用双向探讨方式,要求学生与小组合作对象或是教师就学习主题提出问题,并在双方对其问题持有基本看法后进行深入探讨。学生在针对问题进行探讨时可结合对方的看法来综合考虑提出问题的答案,教师要能够在双向探讨中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然后对教学方案作相应的调整,优化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在开展《鸦片战争》这个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提出问题:为什么中国与英国两个国家相隔遥远但还是爆发了战争?在探讨问题时,教师便可首先询问学生对这次战争爆发原因的看法。有的学生认为鸦片战争是由禁烟运动而引起的,教师此时便可再向学生提出问题:若不禁烟,中国的情况如何?学生认为可能会加剧白银流失。如此的双向探讨,不仅可让学生增强敢于表达的自信心,还能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三、总结探讨结果,锻炼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后进行总结可让学生充分地了解自身知识掌握程度,而教师在完成教学后实施总结可帮助学生发现其学习中的不足之处,并能及时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疏漏之处[4]。在探讨教学法应用过程中进行总结,可使学生进一步加强对所探讨知识的印象,并在共同探讨中掌握问题正确的答案。坚持这样引导学生,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能有所提高。

例如,在完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这个内容的教学后,教师可要求学生总结这节课所学习内容,并分享自己对秦始皇在历史上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的看法。有的学生会着重表述秦始皇在统一中国时起到的重要作用,并有效地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也有的学生会以秦始皇焚书坑儒损害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教师可适当地做引导性的总结,指导学生客观认识秦始皇,帮助学生形成辩证思维。

探讨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應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辩证思维能力,高中历史教师要重视探索如何更有效地运用好这种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

[ 注 释 ]

[1]蔡春蓉.提高高中历史课堂实效性的若干途径探讨[J].中学教学参考,2016(8):99.

[2]金春红.高中历史课堂探究学习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5(29):27.

[3]普布卓玛.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6(36):149-150.

[4]潘怡.探讨式教学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6(46):134.

(责任编辑 庞丹丹)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应用策略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策略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数形结合在解题中的应用
水平井钻井技术及其在石油开发中的应用探析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