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及其治疗
2017-04-18蔡松泉蔡宇
蔡松泉+蔡宇
【摘要】 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及其治疗情况。方法 5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实验组, 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血管内皮功能、Hcy水平进行比较;给予实验组患者叶酸和维生素B12等药物进行对症治疗, 并对其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一氧化氮(NO)、血清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血管内径变化率(FM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Hcy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4.0312、4.6080、7.6150、11.1202、17.3890, P<0.05)。治疗12周后, 实验组患者的NO、eNOS、Barthel指数(BI)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Hcy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6.9493、7.4056、7.1318、7.1103、9.0947, 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给予叶酸和维生素B12治疗, 能对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进行有效缓解, 让血清Hcy水平降低, 改善患者预后, 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血管内皮功能;同型半胱氨酸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08.03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 近年来急性脑梗死患者人数也越来越多, 急性脑梗死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安全, 加重患者及其家庭的痛苦和负担[1-6]。本研究主要分析了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及其治疗, 希望能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早期药物治疗和干预措施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现做如下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选对象为本院2014年3月~2016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 将其作为实验组, 纳入标准:全部患者均满足急性脑梗死的相关诊断标准[7, 8], 并经过CT或者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证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显著出血倾向或者血小板计数<80×109/L;大面积脑梗死或者昏迷患者;精神疾病患者或者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患者等。实验组患者中, 男28例、女22例;年龄51~74岁, 平均年龄(64.1±5.4)岁。另选择本院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 男27例、女23例;年龄50~71岁, 平均年龄(63.2±3.7)岁。两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检验方法 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血管内皮功能、Hcy水平进行比较, 具体方法如下:选择彩色超声检查测定患者的IMT等, 选择循环酶法对反应性充血后的FMD、Hcy水平进行测定, 选择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来对eNOS水平进行测定, 选择硝酸还原酶法来对NO水平进行测定。
1. 2. 2 治疗方法 对实验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治疗:口服叶酸, 5 mg/d, 1次/d;口服维生素B12, 2次/d, 500 μg/次, 持续治疗12周。选择NIHSS评分来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估, 选择BI评分来对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血管内皮功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NO、eNOS、FM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IMT、Hcy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实验组治疗效果观察 治疗12周后, 實验组患者的NO、eNOS、BI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 NIHSS评分、Hcy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FM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临床研究结果显示, 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因素, 现阶段临床中在检查脑梗死患者时, 更加关注和重视患者的血管病变[9-13]。IMT能有效显示动脉粥样硬化的平均水平;分析本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组患者的IM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显示IMT水平和急性脑梗死的发生有直接关系。
临床研究发现, 同时检测IMT和FMD, 能有机整合血管的形态和功能变化, 全面了解动脉粥样硬化的详细信息。而NO则是发挥舒张作用的主要血管因子[14]。在血清Hcy水平上升的过程中, 血管内皮细胞的NO合成会受到显著抑制, 或者降低NO分泌量, 损伤血管内皮细胞, 同时也会影响舒张功能, 让血压水平善生, 对血管内皮功能造成损伤, 最终导致动脉粥样硬化[15]。Hcy是蛋氨酸在体内代谢时所产生的中间物, 而叶酸和B族维生素则是Hcy代谢途径的主要辅助因子[16]。
本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组患者的NO、eNOS、FM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IMT、Hcy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 实验组患者的NO、eNOS、BI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 NIHSS评分、Hcy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 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给予叶酸和维生素B12治疗, 能对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进行有效缓解, 让血清Hcy水平降低, 改善患者预后, 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孙志宏. 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医学研究杂志, 2016, 45(6):158-160.
[2] 唐玲梅, 黄赛金. 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 云南医药, 2015(2):253-254.
[3] 李莉霞. 外科手术后并发脑梗塞患者的护理体会. 养生保健指南, 2016(21):223.
[3] 李东艳. 脑梗塞患者的护理体会. 饮食保健, 2015, 2(10):67-68.
[4] 周宇艺. 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早期康复治疗不同介入时机的临床疗效比较. 实用医技杂志, 2016, 23(1):83-84.
[5] 张晓敏, 胡小川, 赵凯仰.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脑出血10例临床分析. 新疆医学, 2015(3):390-392.
[6] 赵沄. 阿托伐他汀钙在急性脑梗死中的神经保护作用.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 19(19):101.
[7] 秦琴. 高血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及叶酸、维生素B12的改善作用.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6, 30(6):90-92.
[8] 李本东. 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进展. 医药卫生(文摘版), 2016(10):284.
[9] 张军亚.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 19(3):126.
[10] 娄渊芬, 杨陆霞.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50例疗效分析.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 18(16):60-61.
[11] 刘柏冰. 静脉溶栓在急性脑梗塞患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大家健康(旬刊), 2016, 10(4):299.
[12] 靳建红. 急性大面积脑梗死43例临床分析. 中國继续医学教育, 2016, 8(4):82-83.
[13] 邓远琼, 刘伯胜, 邓远琪, 等.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及其治疗. 中国全科医学, 2013, 16(26):3057-3061.
[14] 李立国.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及其治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5, 15(76):8-9.
[15] 曾小香, 陈曦. 针药联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针灸临床杂志, 2012, 28(11):13-15.
[16] 蔡松泉, 蔡加楼. 浅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Hcy的水平与其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 当代医药论丛, 2016, 14(4):22-23.
[收稿日期:2017-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