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德银行”打造企业文明建设新模式

2017-04-18董军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16年24期
关键词:新模式

董军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6)12-000-02

摘 要 “道德银行”建设是山东能源枣矿集团铁运处“以学促做”的阶段性成果。通过接地气、讲实效的管理创新,突破了方式和方法上的局限,开创了职工道德建设新途径,打造了企业文明建设新模式。

关键词 道德银行 企业文明 新模式

“道德”对中国传统意识的传承和当今法治社会的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在社会生活中,如果道德只要求人们奉献,却不强调如何回报这种德行奉献,就必然导致道德评价与道德赏罚的不公,导致义务与权利、奉献与报偿、德行与幸福的二律背反。久而久之,高尚成了墓志铭,卑鄙倒成了通行证。设立“道德银行”,是当前经济社会现代企业文明建设中一种与时俱进的创新举措。本文通过山东能源枣矿集团铁运处设立“道德银行”的实践为例,阐述打造企业文明建设新模式。

一、“道德银行”的实施背景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铁运处党委、工会在总结过去“道德模范”评选和“学雷锋”、“志愿者服务”等活动经验基础上,针对社会对道德的呼唤以及员工的心理需求,创新实施“道德银行”,对职工美德进行宣扬与弘扬。适时对美德者给予回报与鼓励,让做好事、讲道德的人在“道德银行”积攒“道德币”,得到工友和企业的赞赏和奖励,体现了企业对做好事、讲道德的有形认可。

设立“道德银行”,建成良性循环的机制支持,是铁运特色文明建设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和补充。实践证明,务实有效的开展职工道德建设对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塑造企业共同价值,树立企业良好形象,推动企业蓬勃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二、“道德银行”的实践应用

山东能源枣矿集团铁路运输处在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四德”工程建设过程中,借鉴银行运行机制,开设职工“道德银行”,把职工的善行义举折算成虚拟“道德币”,作为他们奉献社会的爱心记录和日常道德行为的轨迹,引导职工从点滴做起,崇德向善,营造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浓厚道德氛围,为企业应对危机、健康发展凝聚了正能量。

(一)主要做法

参照银行运作模式,建成职工突出业绩、好人好事、善行善果等道德行为考评机制和“道德银行”机构。

1.整合资源,创建平台。整合道德建设资源,积累道德资产,让一切爱心充分展示,让一切善举竞相涌现。遵循这一初衷,2013年初,该处创新党群工作模式,提出了开办职工“道德银行”的方案,明确了创办“道德银行”的目的意义、运行机制,依靠工会系统建立起银行运行机构,设立“总行”1个,各分会、车间工会成立了10个“储蓄所”,模拟银行存款的方式,为每个职工设立一个“储蓄账户”,职工可以随时登陆查询“道德币”余额。账号内存的不是现金而是“道德币”。而究竟能获得多少“道德币”,取决于职工8个小时之内的工作表现和职工8个小时之外的道德评价。在职工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可以通过支取已有的“道德币”由职工“道德银行”提供相应的服务;也可以申请“银行”贷款,之后通过做好事“还贷”。总体上形成了以虚实结合、层级统筹为主体方式,以网络运行、道德实践为基本途径,以思想教育、道德评价为主要手段的“道德银行”运行体系。

2.规范程序,模拟运营。与实体银行相比,“道德银行”是一个虚拟概念。为了鼓励职工多到“道德银行”里“储蓄”,处工会逐步完善确定了28条《道德银行“道德币”奖励细则》,在内部局域网设置“道德银行”存储查询系统,设计了道德银行账户凭证、折算单、支取单,明确了道德币“存支贷兑扣”运行程序:一是注册会员。职工在道德银行“存储”必须先注册成为义工(志愿者),每人可领取由工会统一办理的“道德银行”储蓄卡,作为记载本人爱心奉献的凭证。二是奉献爱心。即倡导职工模范遵守“四德”、参与公益事业、帮扶困难群体、调解矛盾纠纷、劝导不文明行为、见义勇为等。三是储蓄道德币。采取单位推荐、职工自荐、他人发现、银行挖掘四种方式,对职工的善行义举及时申报,由基层储蓄所储蓄员据实填写《道德行为折算道德币确认单》,由储蓄所所长签字确认,报银行办公室由副行长、行长审核签批后存入道德银行,并每月进行公示。比如,爱心捐助、关心帮助弱势群体,每次可得到2-20个“道德币”;见义勇为等行为,每次可得到10-50个“道德币”。四是支贷服务。储户如果遇到困难需要帮助,可支取“道德币”或申请“道德币”贷款,银行安排相应的帮扶服务,受益人于规定时间内进行道德行为的偿还。

3.拓展领域,挖掘典型。按照储户的“道德币”数额,该处每半年评出一批“优秀储户”,年底评选“四德之星”,在全处公开进行表彰。同时,拍摄了以“四德之星”典型事迹为题材的电视片《铁脊梁》,编印了《明德·铁运——员工“四德”小故事选编》,并在站区主干道设置了“四德之星”事迹展板,开设“道德讲坛”邀请劳动模范、爱心大使、义工和志愿者等“道德币富翁”讲述自己的故事。通过报纸、电视、网站、微信群、橱窗等全方位、多层次地宣传教育,用身边人、身边事感染职工群众,使“四德之星”的个人行为转化为广大职工的共同行动。

三、基本成效

“道德银行”建设这一全新模式,有效激发了广大职工群众参加社会公益事业、助人为乐的主动性、积极性,起到了凝心聚力的作用,使爱心行动由个体行为上升为群体价值观念。

一是增强了职工争做好事意识。通过在“道德银行”储蓄爱心,激发了广大职工群众参与公益、志愿活动的积极性,既让困難弱势群体得到了帮扶,矛盾纠纷得到了化解,又让爱心人士在关爱、帮助他人过程中享受到奉献的快乐。实现了“道德储蓄”提升道德品味、“道德贷款”持续道德行为、“道德奖励”激发道德追求、“道德处罚”规范道德行为的主体功能。

二是畅通了干群连心渠道。在“道德银行”爱心实践活动中,各级管理人员深入施工现场、偏远道口、群众反映问题较多的一线岗位,广泛了解民情民意,对涉及民生问题由职工提案委员会协调办理;对涉及安全生产问题由调度室安排解决,及时给职工回复,让职工评议签字,进一步畅通了职工反映问题的渠道。

三是涌现出了大批“四德”先进典型。“道德银行”的设立,使许多过去不为人知的好人好事被挖掘、呈现出来,成为道德教育示范的典型:有不顾个人安危,勇救坠河女子的尹管办女工陈德勤;有21年坚持义务献血达8000毫升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铜奖的机关职员臧程;有不计个人得失勇救自杀女子的车务段技术人员鹿广宇;还有及时清除铁路封网火灾隐患、扶老携幼、主动修路、拾金不昧等好人好事更是层出不穷。截至2016年4月底,全处共申报“四德”行为4200余件次,累计存储“道德币”12700余个,全处936名在岗员工全部成为道德银行储户。

四、经验启示

铁运处职工“道德银行”启动运行三年来,总结归纳了以下经验启示:

1.爱心善举也需要衡量和弘扬。惯性思维里,我们往往鼓励做好事不留名,但面对一次次“扶不扶”的围观和犹豫,如果得不到舆论和制度的强力支持,必然会影响人们行善帮困、济贫扶弱。适当以荣誉、物质鼓励的方式,激励人们当好人做善事,既摆脱道德功利化色彩,又能建立让好人有好报的长久机制。“道德银行”的初探和实践证明,在尝试继承传统道德,接轨现代文明,弘扬社会公平正义领域大有文章可做。

2.广大职工群众积极参与是基础。“道德银行”的运行成效如何,关键看职工的思想观念能否接受,是否愿意用虚拟道德币来衡量他们的爱心善举。在“道德银行”运行过程中,要注重调动职工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让职工群众自己动手、自我奉献,把“美”与“善”、“乐”与“和”送给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因此,必须要扩大志愿服务的范围,通过开展“义务服务日”、“党员奉献日”等活动,吸引全体职工参与志愿服务和道德币的申报。

3.提升职工思想道德素质是目标。创办“道德银行”的根本目的在于倡导明礼诚信、从善厚德、助人为乐、孝老爱亲、扶危济困的社会道德风尚。营造“道德银行”发展运行的人文环境,要全方位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升职工思想道德素质。要抓典型、树品牌,注重各類道德典型的发掘和培育,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在道德建设中的引导和示范作用。

4.坚持严格审核和操作是关键。“道德银行”立足于弘扬互助互爱的奉献和担当精神,通过激励的方式营造道德追求的氛围,而不是建立在索取回报上。如果“存支贷兑扣”的业务程序把关不严,“道德银行”也许会演变成功利化的工具。如,在本职工作中取得了较好业绩也申报道德币,如何区分是在本职工作的要求范围,还是属于职业道德的贡献突出、无私奉献行为,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完善“四德“行为考评机制,严格申报、储币程序,真正实现“好人有好报”的价值观念。

猜你喜欢

新模式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互联网金融监管原则与新模式研究
“互联网+”时代经济发展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