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校本教材的教学方法

2017-04-18李健毫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校本教材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方法

李健毫

[摘 要]校本课程作为中学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学校素质教育的深入、学校特色的创建、教学水平的提高起到引领作用。因此,对校本课程教学方式的探讨显得极为重要。从校本教材的概念、校本教材的教学方法及校本课程与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渗透与整合三方面说明校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校本教材 初中思想品德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310064

所谓校本教材,是指以学校一线教师为主体共同参与、研发、编造,并最终形成重要教学素材的一种课程资源。这些自主创编的课程素材也就是所谓的校本教材。校本教材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充分契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师生对于校本教材的兴趣及积极性,有利于有序地组织、开展学科教学,更有利于显著提高学科教学的效率及质量。本文针对校本教材教学方法以及校本教材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渗透与整合展开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一、校本教材的教学方法

1.网络信息技术应用法

网络信息技术应用法是指将现代信息技术灵活运用到学科教学活动之中的一种教学方法。相较于教師讲解+板书的固定落后教学模式,网络信息技术应用法最突出的优势在于能充分迎合初中阶段学生追求外界新鲜事物的主观心理需求,能有效扩充课堂教学容量,能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有利于学生真正获取高质量的课堂学习效果。如在讲述畲族语言时,可用多媒体播放,让学生真实聆听;介绍畲族服饰时,可利用多媒体图片展示,让学生有视觉化的具体感受……这都充分体现了网络信息的便捷性。

2.实践体验法

所谓实践体验法,是指将学生的学习阵地由课堂转移到社会实际之中,通过自主实践的体会和经历促使学生的多重感官受到强烈的冲击,并以此为载体确保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知程度,实现深刻记忆的一种学习方式。

实践体验法与传统意义上教师灌输式学习最大的不同在于学生在整个实践体验活动之中始终处于绝对的学习主体地位,并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姿态全身心地融入自主学习活动之中,更加强调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在学生认知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亲身感受是更快更好的认知途径。

3.文本阅读

文本阅读法是指人们阅读文本并领会文本内容的一种方法。阅读是以理解为核心的认知活动,读者以视觉感知书面语言的方式去领会和把握文章的内容实质和表达形式的思维过程,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认知途径。阅读作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加深学生的情感熏陶,让学生有独特的感受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讲述平海古城这些具有年代性的校本教材时,可充分利用文本资料、历史文献,获得比较丰富的知识。

4.角色转换法

所谓角色转换,即让学生体验教师角色,体验教师从备课到讲课的全过程。角色转换法的特征是“教师做学生,学生当教师”,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模式,把学生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学习,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人,而且是教学环节的主体。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角色转换法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和自主交流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还能调动学生自己的生活和情感积累,使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在想象中体验,在想象中说话,获得情感和认知的深入体验,进而达到教学目的。此法可运用在学生熟悉的校本教材上,如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永记生态园,这样才能更好地反转课堂,使学生融入课堂。

二、将校本教材渗透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作用

1.利用校本教材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兴趣

校本教材所引用的素材大多反映了当地的社会人文、自然风情等情况,而这些很显然都是学生倍感熟悉而亲切的。因此,利用校本教材组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巧妙地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充分迸发与调动。

如在教学“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这一内容时,在课前导入环节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为学生呈现惠东渔歌这一重要的校本教材内容。学生聆听熟悉的渔歌,产生共鸣,甚至会随着渔歌的音乐节奏小声地哼唱。教师趁势发问:“同学们,渔歌是具有我们惠东滨海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现已被列入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中。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渔歌作为一种传统优秀文化应当得到更好的继承与发展。我们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老师要带领大家一起学习‘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这一知识,看看该怎样传承和发展类似于我们惠东渔歌这样的优秀民族文化。”这样,学生的兴趣就由惠东渔歌很好地转移到了“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这一学习内容上来,充分证明了利用校本教材能有效调动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学习兴趣。

2.利用校本教材能简化思想品德的认知理解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通过系统、专业知识的学习形成高尚的道德价值观念,具备良好的行为处事习惯。这其中,自然不可避免地会涉及一些较为抽象、更偏向理论说教的内容,如此,就为学生实现对这部分知识点的吸收与消化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严重影响了课堂实际学习效果。鉴于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插入校本教材内容,从而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如在教学“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内容时,引入校本教材中惠东港口海龟自然保护区的相关内容,利用多媒体展示美丽的海龟湾及保护海龟的相关措施和成就等,以身边现实事例说明我国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目标,建设“美丽中国”的决心。这就极大方便了学生的认知和学习。

3.利用校本教材能强化思想品德的实际教学效果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理解知识,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校本教材中的素材资源,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实地性体验探究。这对于加深学生的主观认知,实现对所学思想品德具体知识点的深刻理解与灵活掌握将产生积极推动作用。如在教学“民族精神 兴国之魂”的内容时,可以在讲解完教材的理论知识点之后,组织学生深入到我们惠东的革命红色景区,如中洞村革命根据地、埔仔洞革命根据地、红军后勤军事设施等,通过实践达到课后巩固的效果。在带领学生参观的过程中,向其讲解革命战争时期惠东革命烈士与革命反动势力斗智斗勇、克服种种困难的真实事例,向学生传达惠东革命先烈们为了祖国无私奉献、团结英勇的大无畏精神,这很显然有利于学生形成立志报效祖国、奉献社会的爱国情怀,实现对民族精神内涵的深刻认知与理解,充分发挥出了校本教材提升思想品德实际教学效果的作用。

校本教材的开发、编写与使用是新课改的一大亮点,更是广大基层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在此背景下,我们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应当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积极投入到校本教材的编写与利用的相关活动中。如此,方能在丰富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资源、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为学生真正形成高尚的道德价值观念与情操奠定坚实的基础。

[ 参 考 文 献 ]

何文华.浅谈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校本教材的开发和编写[J].新课程学习,2012(8).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校本教材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方法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基于企业需求的职业学校加工中心校本教材开发的探讨
对流动儿童竖笛校本教材内容选择的思考
开发咏春拳校本课程,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
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研究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