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急性主动脉夹层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鉴别诊断意义
2017-04-18林旭城吴平彬许贤彬
林旭城+吴平彬+许贤彬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急性主动脉夹层(AAD)和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鉴别诊断意义。方法 25例AAD(AAD组)及40例AMI(AMI组)患者, 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D-二聚体水平, 比较AAD组与AMI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 及AAD不同分型D-二聚体水平差异, 采用ROC曲线评估D-二聚体在AAD中诊断临界值, 并根据临界值判定D-二聚体在AAD中诊断灵敏度、特异性。结果 AAD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AMI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AD Stanford A型和Stanford B型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ROC曲线评估D-二聚体在AAD中诊断临界值为5000 μg/L。以D-二聚体为5000 μg/L为诊断标准, 本次研究65例患者中24例诊断为AAD, 诊断灵敏度为88.00%, 特异性为95.00%。结论 血浆D-二聚体在AAD中诊断具有较高灵敏度和特异性, 在AAD和AMI中鉴别诊断具有较高临床参考价值。
【关键词】 D-二聚体;急性主动脉夹层;急性心肌梗死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08.0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significance by plasma D-dimer in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acute aortic dissection (AAD) and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patients. Methods There were 25 AAD patients (AAD group) and 40 AMI patients (AMI group) and, their D - dimer level was detected by immunoturbidimetry method. Comparison was made on D-dimer levels between AAD group and AMI group, and difference of D-dimer in different type cases in AAD group. ROC curve was applied to evaluate AAD diagnosis critical value by D-dimer, which was taken to determin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by D-dimer in diagnosis of AAD. Results AAD group had obviously higher plasma D-dimer level than AMI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plasma D-dimer level between Stanford A type and Stanford B type AAD cases (P>0.05). AAD diagnosis critical value by D-dimer was 5000 μg/L in evaluation by ROC curve. With 5000 μg/L D-dimer as diagnosis criteria, there were 24 diagnosed AAD cases among 65 patients in this research, along with sensitivity as 88.00% and specificity as 95.00%. Conclusion Plasma D-dimer shows high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in diagnosis of AAD, and it contains highly clinical reference value in identification of AAD and AMI.
【Key words】 D-dimer; Acute aortic dissecti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隨着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质量改善, 心脑血管疾病在临床中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为导致临床患者死亡主要原因。AAD和AMI均为心血管内科中急危重症, 具有较高致死率, 均以剧烈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临床中需快速进行鉴别诊断[1]。传统增强CT、经食管超声、主动脉造影等影像学检查为诊断AAD主要方法, 但其检查具有操作风险, 且检查费用较高[2]。临床中尚无反映AAD敏感性实验室检测指标, 近年来研究发现D-二聚体水平在AAD患者中具有一定变化特征, 为探究D-二聚体水平在AAD和AMI患者中鉴别诊断价值, 现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1月本院收治25例AAD(AAD组)及40例AMI(AMI组)患者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AAD组中男17例, 女8例;年龄35~79岁, 平均年龄(46.3±11.2)岁;体质量指数(BMI)20.2~29.2 kg/m2,
平均BMI(24.3±2.4)kg/m2;合并症:高血压12例, 糖尿病8例, 高脂血症6例。AMI组中男25例, 女15例;年龄39~81岁,
平均年龄(46.9±11.6)岁;BMI 20.1~29.8 kg/m2, 平均BMI(24.5±
2.9)kg/m2;合并症:高血压19例, 糖尿病15例, 高脂血症1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AAD组患者及AMI组患者诊断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 明确临床诊断;两组患者均为急诊入院, 发病到就诊时间≤3 h;患者均为首次发病, 急诊入院后均正确检测D-二聚体水平。②排除标准:既往AMI、脑卒中病史患者;合并有肺栓塞、凝血功能障碍及全身免疫功能障碍、全身严重感染、恶性肿瘤疾病患者;合并有肝肾功能严重障碍患者。
1. 3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立即抽取静脉血5 ml送检验科, 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D-二聚体水平, 并在30 min内获得检验科检测结果, 所有检验均由检验科经验丰富医师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完成, 保证检验准确性。比较AAD组和AMI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 同时按照国际Stanford分类方法将AAD患者分为A、B两型, A型为近端及远端主动脉夹层, 但其逆向延伸累及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B型:主动脉夹层发生在左侧锁骨下端远端位置。根据检测数值采用ROC曲线评估D-二聚体在AAD中诊断临界值, 根据临界值水平评定D-二聚体在AAD中诊断灵敏度和特异性。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AAD组和AMI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比较 AAD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AMI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AAD组患者不同Stanford类型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 经主动脉造影或增强CT扫描诊断, 25例AAD患者中Stanford A型14例, Stanford B型11例。两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D-二聚体水平在AAD中诊断预测值及诊断灵敏度和特异性分析 采用ROC曲线评估D-二聚体在AAD中诊断临界值为5000 μg/L。以D-二聚体为5000 μg/L为诊断标准, 本次研究65例患者中24例诊断为AAD, 诊断灵敏度为88.00%, 特异性为95.00%。见表3。
3 讨论
AAD与代谢异常等多因素有关, 为动脉中层囊样退行性改变导致弹力层纤维断裂, 血液经主动脉内膜破口进入血管壁中层而形成血肿, 由于主动脉血流压力较高, 血肿可发生延伸剥离, 如不能及时诊治, 可导致大出血而危及患者生命[3-6]。AAD和AMI在临床症状上具有相似性, 两者均为心血管系統危急重症, 需及时鉴别诊断并积极治疗[8-12]。心电图、肌钙蛋白等多种辅助检查在AMI中辅助诊断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但AAD患者主要通过增强CT、核磁共振成像(MRI)、经食管超声、主动脉造影等物理检查方法, 需要搬动患者完成检查, 具有一定检查风险[13-15]。寻找快捷、简便、敏感性高生化指标协助快速诊断AAD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D-二聚体为纤维蛋白单体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产物, 为特异性纤溶过程标记物, 近年来随着研究深入, 发现D-二聚体在AAD中诊断具有一定敏感性, 同时可作为判定AAD患者预后指标[16-18]。本次研究为探究D-二聚体在AAD和AMI患者中鉴别诊断价值, 将本院诊治AAD和AMI患者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 比较两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得出:AAD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AMI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AD Stanford A型和Stanford B型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陈桂荣等[8]在急性肺动脉栓塞、AAD和AMI患者中比较D-二聚体水平, 得出急性肺动脉栓塞和AAD患者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AMI患者, 同时得出AAD患者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张文静等[9]考虑AAD患者不同类型可能对血浆D-二聚体水平造成影响, 在消除性别、临床分型等偏倚情况下比较不同临床分型AAD患者D-二聚体水平无明显差异。同时本次经ROC曲线按照0.95面积取诊断AAD最佳D-二聚体临界值, 得出D-二聚体为5000 μg/L时为诊断AAD临界值, 根据诊断临界值诊断AAD灵敏度为88.00%, 特异性为95.00%。表明D-二聚体在AAD中诊断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 血浆D-二聚体在AAD中诊断具有较高灵敏度和特异性, 在AAD和AMI中鉴别诊断具有较高临床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鲁滨, 车海杰, 宋富波, 等. 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D-二聚体变化曲线及临床意义.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16, 33(10):2384-2385.
[2] 习昕, 杨京华, 王增智, 等. 根据肾功能调整D-二聚体界值在肺栓塞诊断中的价值. 中华医学杂志, 2015, 95(30):2433-2436.
[3] 闫圣涛, 张国虹, 练睿, 等. 162例急性主动脉夹层临床分析.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5, 24(7):729-734.
[4] 张姗姗. 急诊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患者血清DD、CRP、cTnI及血压不对称情况比较. 山东医药, 2016, 56(26):65-66.
[5] 刘琴, 蒋媛媛, 丁思意, 等. D-二聚体、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心肌肌钙蛋白T及降钙素原联合检测对急性主动脉夹层预后判断的价值. 临床检验杂志, 2014, 32(9):667-669.
[6] 王奕. D-二聚体、血尿酸与主动脉夹层的关系.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4, 20(3):347-349.
[7] 李丹丹, 朱云峰, 葛红卫, 等. D-二聚体水平对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死亡预测价值的研究.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6, 25(6):
843-847.
[8] 陈桂荣, 秦志强, 罗维贵, 等. 血浆D-二聚体正常与升高的肺栓塞患者临床对照研究. 中国急救医学, 2014, 34(5):426-429.
[9] 张文静. 血清SMMHC、D-二聚体水平在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6, 37(9):1270-1271.
[10] 郑梓煜, 黄应雄, 叶子, 等. 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3, 7(17):8034-8036.
[11] 谢桂庭, 刘锦光, 邓仁生. D-二聚体在主动脉夹层与急性心肌梗死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中国医药指南, 2013(16):138-139.
[12] 焦云丽, 陈璐, 王畏. 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急性主动脉夹层中临床应用观察. 中国现代医生, 2015, 53(7):48-50.
[13] 李军, 徐朝, 郭志强, 等. 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在急性肺栓塞与急性心梗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4(14):2120.
[14] 李连, 车京津, 李广平, 等. 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肺栓塞、主动脉夹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山东医药, 2013, 53(19):63-65.
[15] 田麦, 刘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中国医疗前沿, 2012(19):59.
[16] 周钧, 杜静, 杨超, 等. 血清D-二聚体在急性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意义.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9, 13(5):635-636.
[17] 杨吉乡, 张戬. 血浆D-二聚體水平对伴腹痛急性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 湖北科技学报(医学版), 2010, 24(6):473-475.
[18] 胡北, 孙诚, 何楷然, 等. 血浆D-二聚体在急性主动脉夹层急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广东医学, 2013, 34(11):1720-1722.
[收稿日期:2017-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