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美术教学情感教育探析

2017-04-17吴劲松

教师·下 2017年2期
关键词:中学美术情感教育

吴劲松

摘 要:现代教育理念的发展要求必须重视情感教育。中学美术课程是开展情感教育的重要阵地。为了发挥好中学美术情感教育功能,文章从贯穿平等理念、重视学生情感体验、创新教学方式、多载体展现素材这几个方面就中学美术情感教育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学美术;情感教育;路径

情感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它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旨在通过对学生情感的关注与引导,健全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学美术课程在培养学生美学思维的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人文情感,是情感教育的重要载体。为了发挥好中学美术的情感教育功能,本文结合笔者教学实际,就中学美术课程情感教育路径进行了总结。

一、贯穿平等理念,让学生获得尊重感

由于历史、文化等原因,长期以来,“学生屈从于教师”的权威教育在我国教育中占主导地位,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情感的培育。现代教育理论更加强调“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平等”。平等有利于让学生获得尊重感,健全人格。同时,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发育的关键时期,师生关系的平等有利于引导教师与学生形成更加良性的互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距离。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要求中学美术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师生角色的互换,充分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重视维护中学生的自尊心,适时鼓励、合理评价,避免使用负面评价词汇与用语;以兴趣为纽带,实现情感教育的目标。

二、重视学生情感体验,渗透情感教育策略

情感教育必须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在中学美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美术作品的形象、色彩、意境等开展针对性的情感教育。美术作品本身能够给人美的感受,培养美学思维,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教师宜根据教学目标与内容,适当地向学生展示各类经典作品,并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因子,通过作品认识作者,并进一步解读作品,比较自己与作者在人生中的异同,帮助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成长。梵·高是西方美术界的天才,但是生前长期落魄,逝世后作品才获得了世人认可。在教学中,通过集中展示梵·高的作品,多数学生能够从作品中读懂他的怀才不遇,并同情他的遭遇。一些学生还能够从梵·高的遭遇出发,认识自己在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主动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情感教育效果。

三、创新教学方式,诱导学生情感形成

在中学美术情感教育中,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主动诱导学生情感的形成。比如,在《向日葵》的教学中,采用开放教学模式,不设置标准答案,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期望表达的内在情感。在开放模式下,学生们认为该作品不仅反映了向日葵追求光明的理想,也體现了向日葵勇于成长、不惧条件恶劣的意志品质。通过集中讨论,学生普遍认为自己也应该具有不惧艰苦、勇攀高峰的意志。除了开放式教学,还可以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灵活运用任务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情境教学法等方法,以取得更好的情感教育目标。

四、多载体展现素材,培育学生人文情怀

在中学美术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使用多种素材,有机整合并展现各类素材,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情感教育目标。比如,在国画赏析中,通过展示《清明上河图》,学生对北宋时期中国的繁荣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师鼓励学生自行收集各类素材,通过参与体验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比如,在“西方美术史”教学中,运用任务教学法等方式,通过分组要求各个小组收集现代派、古典派、印象派等派别的代表人物与代表作品,并尝试进行自我分析,提升学生人文素质。教师应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善用互联网资源,通过互联网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素材资源。同时,教师应利用多媒体技术等,开展信息化教学,适应信息时代需要。

总之,中学美术课程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要把“兴趣培养作为第一关节”,根据中学生身心发育的特点,让学生获得尊重感,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黄 曦.中学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理念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4(20).

[2]陈正斌.中学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2015(1).

(作者单位:福建省安溪县墩坂中学)

猜你喜欢

中学美术情感教育
情感丰富的美术教育
浅谈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因材施教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中学美术教学要重视学生审美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