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费时代文学名著的影视改编探究

2017-04-17丁宇

消费导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影视作品

丁宇

摘 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商品时代。在这样的发展时期,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出现了将文学名著改编为影视作品的现象,这本身无可厚非,然而大量改编后的影视作品却不同程度出现了篡改原著内容、制作过程粗糙、缺乏艺术特质等非常明显的问题,不得不引起注意。本文对消费时代文学名著的影视改编问题加以探究,以寻找经济快速发展与文学名著中精神文化传承之间的和谐发展途径。

关键词:消费时代 名著改编 影视作品

一、将文学名著进行影视改编的表现

世界各国许多电影作品都改编自文学名著,特别是把小说进行改编的更多。大家耳熟能详的电影作品如:法国大作家雨果的《巴黎圣母院》被改编为同名电影搬上银幕;根据英国著名女作家J?K?罗琳的奇幻文学系列小说《哈利波特》而拍成的同名系列电影;《小人国历险记》则是英国导演CHARLES STURRIDGE根据英国作家斯威夫特的小说《格列佛流记》改编的电影。我国的更多,如钱钟书的《围城》,老舍的《骆驼祥子》,古华的《芙蓉镇》,沈从文的《边城》等等,都是由小说改编成的电影作品。

随着时代发展,进入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电影发展的基础上我国的电视剧行业迅猛崛起。于是很多导演、编剧便把目光瞄准了中长篇文学作品,于是一大批著名的中长篇文学名著出现在了电视屏幕上。如我国著名的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就被改编了9次,而霸占了很多次的假期档屏幕,再如金庸先生著名的十四部武侠作品也几乎都被拍成了电视剧。

现在电影和电视剧已经称为一种大众的艺术,其题材也各种各样,因此许多武侠小说、历史小说、言情小说、穿越小说、玄幻小说、军旅小说等等也被纷纷改编成影视作品。比如《亮剑》、《还珠格格》、《画皮》、《宫》、《我是特种兵》等。因题材和内容不同,所拍摄出的影视作品也风格迥异,让人应接不暇。

二、将文学名著改编成影视作品中存在的问题

1.篡改原著内容

将文学名著改编为影视作品时,都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对原著内容的篡改和扭曲。目前,对文学名著的改编形式大体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尽量保持原有作品的内容与风格,如中央电视台拍摄的《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第二类就是改编时基本保留原作风格,但同时也对作品进行了影视剧特色的改造,进行了创新。如《辛德勒的名单》(Schindlers List)根据澳大利亚小说家托马斯?肯尼利所著的《辛德勒名单》改编而成,是1993年由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导演的一部电影,影片再现了德国企业家奥斯卡?辛德勒(Oskar Schindler)与其夫人埃米莉?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倾家荡产保护了1200余名犹太人免遭法西斯杀害的真实历史事件。电影重点放在了塑造辛德勒的道德化身、英雄典型上,而忽略了原著中这段历史事件之前与之后的辛德勒以及二战的残酷。第三类就只是借助原著的名气而已,改编后的影视作品与原著内容上几乎没有什么关系,完全成为一部新的作品。比如严歌苓的小说《铁梨花》就被改编为电视剧。但严歌苓自己都曾评说过“电视剧《铁梨花》已经完全是另外一部作品了,跟原作基本不搭边了。”面对出现的以上现象,分析其原因不外乎是编剧和导演们要么考虑到作品集数多少的制约,要么考虑到改编拍摄的经济利益大小,要么为了符合观影市场大众的需求品味等等而造成。文学名著中所要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所要展现的风土人情、所要表达的人物情感和对人生的认知等等,在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后,或多或少的都发生了变化,原著内容很难原味呈现。

2.制作过程粗糙

随着经济发展,商品经济在影视创作行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从而导致将文学名著改编后粗制滥造,缺乏打磨过程。市场经济、消费状况直接影响着影视行业的效益,决定它的经济指标是票房收益,而盈利已经成为影视行业的第一目标,如果不能盈利或是盈利微弱,那么相关的产业链如影院、电视台就会受到影响,就会面临亏损甚至倒闭。正因为如此,很多编剧和导演在改编和拍摄中追求速度和数量,将文学名著简单改编后就直接进行拍摄。这样的制作过程简单粗暴缺乏打磨,而原著中所要表现的思想深度很难被呈现出来。比如成龙根据刘知侠的小说《铁道游击队》改编的电影《铁道飞虎》,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鲁南地区一支游击队伍在临枣支线上进行英勇抗日活动的故事。虽然电影因为成龙的名气收获了很多的票房,但一部抗日战争题材的电影被改编成了搞笑的武侠片,影片中有很多娱乐的对话和动作场面,而且还启用了大量的偶像派年轻演员来赚票房,实在是缺少打磨。

3.缺乏艺术特质

姚文放曾在《当代审美文化批判》一书中提到过当代审美文化的两大基本矛盾之一就是科技含量与人文含量的抗衡。很多影视剧在改编时将原来的文学作品中原有的艺术特质忽略掉了,使作品单一呆板缺乏艺术气息。究其原因,不过是现在的影视制作很多都是工业化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模式单一,缺乏内涵。在改编过程中不管原来的作品是什么体裁、内容差距多大,改编后完全没有了原著作者的艺术个性,作者的风格、特点、深度等都没了踪影。比如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也被改编拍摄了几次,虽然也有制作精良的,但人们却同样存在着议论之声。因为原著中对封建社会的反抗與认知没有在影视作品中得到很好的呈现。改编后的影视作品着重渲染的是梁山好汉的侠义,缺乏对原著内涵的挖掘与展现。

三、结语

商品经济时代,影视文学已经成为大众娱乐消费的一种主要方式,大众的审美品味和市场需求使得影视行业快速发展,成为不可或缺的都市文化,但因各种原因,影视作品很难呈现出文学名著的原貌,因此怎样协调好经济飞速发展与文化精神传承之间的关系,值得大家认真思考和探索。

参考文献:

[1]瑞霞.试论当下影视作品对小说文本的改编[J].安徽文学,2011(08):47.

[2]姚文放.当代审美文化批判[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9(10):221.

猜你喜欢

影视作品
从吸血鬼题材影视作品看西方吸血鬼文化
探析影视作品与写作教学联姻之道
明星超高片酬表面是钱,深处是文化变形
影视作品中的图书馆
互联网视野下影视作品版权保护问题探析
浅析中国影视戏剧与曲艺艺术的融合
视频剪辑技巧在影视作品中的运用探讨
从《楚汉骄雄》和《勇敢的心》看中西悲剧英雄形象异同
影视作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