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

2017-04-17林楠

理论观察 2016年11期
关键词:收入差距城镇化

林楠

[摘 要]城乡的收入差距问题现阶段逐渐明显,对引起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并针对现有的影响因素提出一些建议,从而为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做出一定贡献,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同时,收入差距问题也是能否促进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前提,有效解决收入差距问题,也能够有效促进社会的安定。

[关键词]收入差距;城乡二元制;城镇化

[中图分类号]F12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11 — 0104 — 03

引言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瞩目的成就。GDP从1978年的3650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676708亿元,2015年的人均GDP也达到了5.2万元。但是具体来说,居民收入水平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行业之间并不是相同的。福建地区由于独特地理条件,这种城乡收入差距表现的更为明显。据统计,2015年福建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3275元,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有13793元。城乡收入差距的明顯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经阶段,不过,如果长期处于城乡收入差距过大的状态,则会影响社会的和谐性。因此,研究城乡收入差距出现的原因,从政策层面和民生层面都是有意义的。

一、文献综述

福建省城乡收入差距问题较为复杂,差距的产生既有政治制度方面的因素,也有文化等方面的要素。张义博和刘文忻(2012)认为城镇化是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的最直接因素。〔1〕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行的是“先富带动后富”,由于一开始的全面发展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先集中资源于沿海城镇地区,直接导致了城乡收入差距的出现。而吕炜、储德银(2011)在城乡收入差距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中分析得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没有必然的线性关系,却存在地区差异性。〔2〕因此,研究城乡收入差距问题要视具体情况而定。胡梅玲(2015)强调现有既得利益群体也是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持续存在并扩大的原因。无论是资金、人才还是技术都会自发向条件更好的城镇集中。〔3〕而农村收入的增加,势必需要转移城镇人口的一部分利益,这种再分配自然会有一定的阻碍。袁冬梅等(2011)则主要研究了经济增长和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他们发现经济发达程度不同,收入差距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也不相同。〔4〕

二、福建省城乡收入差距理论及现状分析

(一)城乡收入差距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1955年指出“倒U假说”是当前流传较广的收入差距相关的理论。在社会发展初期出现收入分配不一致情况是合理的。并且高收入阶层通过发展过程中的储蓄和投资,会继续扩大这种差距。同时,经济增长主要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所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程度也在不断扩大。

不过不可避免不意味着能放任发展,城乡收入差距会导致一些社会问题。城市里资本的拥有者能利用资本创造出更多的收益,从而导致更大的城乡收入差距,引起消费结构失衡。当这种收入差距长期存在的时候,必然会造成社会阶层的分化和失衡进而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同时,我们的社会主义目标也和城乡收入差距长期存在不相符合。如何带动“后富”,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二)福建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分析

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国虽然没有直接受到危机的冲击,可是全球经济增长乏力没有一个国家和地区能够真正独善其身,国内的经济发展趋势也开始放缓。福建省的轻工业产品以及茶叶等农产品出口是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受到的影响也较为明显。不过,尽管经济发展速度不如之前,福建省依然深刻落实惠农政策,重视农村居民收入问题,将城乡一体化作为一大发展要点。并积极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转型,对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的增长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表1说明福建省无论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10年到15年间是不断增长的。不过城乡收入差距的绝对值在这十年中也有较大的增长,从14354元到19482元。这与我们之前所描述的库兹聂茨的理论是基本相符的。城镇居民有资本增值的条件,能享受到更多的社会福利。

不过,表中也能看到2010年时城乡相对收入比达到2.933:1,然后开始逐年下降。说明从比例上来说,城乡收入的差距情况是在改善的。还需要补充说明的是,2013年时,我国的统计口径进行了调整,所以2014年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增反降。如果按照相同的统计口径,增长率也维持在10%左右。综合来说,虽然城乡收入的不平衡现象依然存在,不过并没有恶化,甚至可以说是处于一种缓和的趋势中。而出现这种情况,也是有着一些特定的原因存在。

首先,我们的政府也在有意识的防止城乡收入差距过大,由于税收,补贴等各个方面的优惠,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长会高于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长。其次是由于当前经济增长速度趋缓,城镇居民的资本增值能力受到了影响,而农村人口的劳动力价格反而在不断提高,减少了城乡收入的剪刀差。最后,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化,也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自身进行自动调节的过程,在不断的反复中,城乡收入差距会逐渐的减小,中产阶级增多,从而达到缓和社会矛盾的目的。

三、福建省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因素解析

表1中的数据充分的说明了福建省的城乡收入差距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是绝对差距还是相对差距都较为明显。在正视这个问题存在的前提下,我们对福建省出现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

(一)城乡二元制的影响

改革开放初期提出城乡二元制结构,主要是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加快工业化进程。客观上来说,现有的城乡二元体制是导致城乡收入差距不断增加的直接原因。所谓的城乡二元体制就是通过户籍隔离把城市和农村分开,城市专心发展工业,农村实行生产承包责任制。这种体制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注入了足够的活力。不过这种二元制一直存在到了今天,却成为了促进共同富裕的阻碍因素。农村户口很难享受到城市医疗、教育等各种资源的便利,甚至连务工和投资都会有一定的阻碍。并且,资源配置和公共服务也不断向城镇倾斜,城乡之间资源资源配置无法合理优化。

表2中我们选取了福建省人均收入排前三名和后三名的六个地区的数据。厦门市是经济特区,福州是省会城市,而泉州是福建省中小企业最发达的地方,他们拥有更好的经济发展优势,人均GDP较高是正常的,分别排在福建省的前三位。可是我们同时也能看到几个城市的城乡收入之比,福建、厦门和泉州同样也是最高的。这说明经济的发展也同样导致城乡收入差异变大。在当前的城乡二元制下,即使经济发展再快速,也没有办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甚至会增加城乡收入差距。

(二)投资差异的影响

企业投资是地方经济发展一个重要要素,企业喜欢在交通便利、人力资本充足并且靠近销售市场的地方进行投资生产。在这样的前提下,广大农村地区并不是各企业进行生产投资的理想场所。虽然拥有便宜的土地以及劳动力,可是由于配套条件不完善,交通不便,并且劳动力达不到企业的用工要求,企业更喜欢在靠近城市,设施完善的工业区和开发区进行投资和生产,这无形中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另外,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从2003年起经历了一个长达十多年的飞速发展期,许多城市的房价甚至增值了数倍以上。在福建地区,厦门、福州等大城市的房价发展是其余城市远远不能比拟的,农村地区和城市房价的差异更加巨大。同时,大批相对富裕的农村人口,由于种种原因拿出积蓄到城市中去置业,留在农村中的,大部分是无法在城市中置业或者年齡较大不愿奔波的一部分农村人口,这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产生了非正面的影响。最后,我们还要考虑到国外直接投资。同样由于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的缘故,外商投资基本无法投入到农村地区,反而促进了城镇经济发展。

(三)政府转移支付的影响

政府转移支付指的是政府将税收收入在社会中进行再分配,这种转移支付本该促进财富公平再分配的作用,而现实中的状况是,很多时候却起到了逆向调节的作用。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地方政府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城市发展中去能够获得更高的经济发展数据。比如,在城市兴建环城路、地铁,却不愿意在农村多建一条公路,因为两者的经济效益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其次,逆向转移支付还体现在医疗、卫生、教育和养老等方面。城镇的医疗和生活条件远强于农村地区,可投入在改善城镇医疗和生活环境上的钱远远要多于农村地区。最后,由于经济发展的差距,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能够用于转移支付的财政收入总量也小,能够起到的作用就更小了。

(四)城镇化的影响

大力推进城镇化,是促进共同富裕,减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方针之一。可是,在城镇化稳步实现的过程中,也是蕴含着隐忧的。第一个就是资源的过度集中,大型城市不断涌入人口和资源,造成资源边际效益的递减,不能够将这些资源有效的发挥作用。比如北上广深等城市,这种资源堆积的现象就特别明显。在福建省内,厦门和福州都有这种现象。城市人口越来也多,对治安的管理产生了影响,使房价和房屋租金不断上涨。大量农村地区的优质劳动力和资本资源涌入城镇,使得从事农村劳动的劳动力减少,农村各产业得不到开展,反而抑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扩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四、缩小福建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建议

近些年,福建省的经济发展开始放缓,可是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不过在这增长的数据之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仍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过大的城乡收入差距在现阶段并不是一个好的经济现象,为了能够有效利用当前的资源,也需要这个问题,够将堆集在大城市的资源有效传输回农村去,从而发挥这些资源的最大作用,整体上促进经济发展。

(一)加快城乡体制改革

城乡二元制在改革开放之初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不过当前并不符合社会的经济发展形势。当然,这种必须从国家层面推动,逐步推动才能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实行。主要目的是能够实现城乡一体化,从而能够使国民收入的分配向农业和农民进行无障碍的倾斜。首先,是要逐步取消城市户籍和农村户籍之间的歧视待遇,保证权力的平等。其次,是要缩小城镇社保和农村社保之间的区别,使农村人口在医疗、教育和养老等各方面能和城镇居民享受相同的待遇。最后,继续扩大农村现有的税收优惠制度,将资源引流回农村,从而能够真正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

(二)改善农村投资环境,吸引更多企业到农村进行投资

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获利,想要吸引更多的企业到农村地区进行投资,就得在农村地区创造相应的条件。改革开放至今,有着部分农村地区通过政策,通过发挥自身的优势或者其余外在条件,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不过,更多的农村地区根本吸引不到企业的目光。究其原因,优惠政策当地政府可以提供,可是硬件设施就不是太容易实现。改善投资环境,并不是简单的口头叙述,而是需要长远的规划,以及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吸引投资开头虽然不容易,可是形成了规模效应后,不仅能给当地提供更多的税收和就业机会,同时还能增加地区整体的附加价值。

(三)正确规划政府的转移支付

进行转移支付的目的是为了财富的再分配,所以不能着眼于当前,而是要考虑到整体的发展。前期的改革开放本来就是大部分农业地区及农业人口的牺牲所获得的成就,在当前情况下,政府转移支付的倾斜也是必然的。当然,我国其实早就已经在着手对农村进行反哺。农产品生产的优惠政策,通水通电通话等工程,也都说明了这些问题。不过,这一些具体的好处,是城镇地区早就已经实现的。现阶段农村地区需要的远不止这些,交通、文化、医疗等条件的改善才是应该关注的目标。只有从基础条件上对农村进行增强,能够吸引到更多的优秀人才和资源,才能真正做到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四)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

理论上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然而现阶段出现了大中城市过度集聚,小城市资源和人才流失较多的现象。并且,政策制定者并没有太过于关注农村,城乡二元化的体制也极大限制了农村居民向城镇的转移。现在的城镇化,不但没有真正实现城镇化的原本目的,反而一直在大中城市堆叠资源。小城镇化才是我们应该考虑的发展方向,并结合二元制改革和转移支付的使用,在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推进市场建设,推动农村居民向小城镇转移,利用城镇优势发展经济,进而减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五、总结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衡量一个国家的贫富差距程度的重要指标。对于一个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来说,虽然暂时的城乡收入差距是发展经济的必经阶段,可是长远来说这种差距是必须消除的。本文以福建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研究主题,阐述了近些年福建省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导致这种收入差距的原因主要有城乡二元制,投资的不平衡,政府转移支付的反作用以及城镇化的导向不全面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缩小收入差距的建议。

〔参 考 文 献〕

〔1〕张义博,刘文忻.人口流动、财政支出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J〕.中国农村经济,2012,(01):18-22.

〔2〕吕炜,储德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研究〔J〕.经济学动态,2011,(12):30-36.

〔3〕胡梅玲.福建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探讨〔J〕.莆田学院学报,2015,(06):32-35.

〔4〕袁冬梅,魏后凯,杨焕.对外开放、贸易商品结构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1,(06):49-52.

〔5〕刘凤良,易信.资本偏向技术进步是否影响了中国城乡收入差距〔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7):14-15.

〔责任编辑:孙玉婷〕

猜你喜欢

收入差距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和地区收入差距分析
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地区收入差距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
外商直接投资、地区异质性与居民收入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