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词典在不断修订中逐步完善

2017-04-17谭景春

辞书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数量词释文排骨

词典在不断修订中逐步完善《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条目的修订都是经过集体多次讨论、反复修改而完成的,其中包含着每一位修订人员的智慧和心血,王伟、王清利两位同事整理了全部修订稿件,这些都为本文的写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在此一并致谢。文中如有不妥之处,概由笔者本人负责。

摘要文章介绍《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条目修订,分10组列举25个条目,主要讨论词典释义,也涉及配例、注音、词类标注等问题,记录它们的修订过程,分析修订的原因和理由,并指出本次修订尚存的不足,旨在说明词典需要不断的修订才能逐步完善。

关键词词典修订词典释义括注配例词类标注

《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第7版2016年9月面世了。《现汉》首任主编、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1996)指出:“凡是‘现代词典都要跟上时代,不断修订。”《现汉》自1978年正式出版以来做过多次修订,目的就是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更好地反映现代汉语词汇新面貌,体现有关学科研究的新成果,落实国家有关语言文字方面的新规范。

《现汉》是一部精品辞书,但作为一部词典不可能尽善尽美,需要在不断的修订中逐步完善。《现汉》历次修订都本着精益求精的态度,修正错误、改进不足,使这部词典的质量不断提高,确保了精品辞书的地位。

《现汉》修订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因此每次修订之后都应该对修订工作及时地进行总结、研究,积累经验、发现不足,为下一次修订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次修订虽然规模较小,但也涉及词典的方方面面。限于篇幅,本文对修订内容不做全面的梳理,只对部分条目的修订做较深入的研究,记录它们的修订过程,分析修订的原因和理由,并指出本次修订尚存的不足,旨在说明词典需要不断的修订才能逐步完善。

本文对所修订的部分条目分10组分别进行讨论。

1. 暴跌、暴涨

暴跌动 (物价、声誉等)突然大幅度下降: 股价~|身价~。(第6版)[1]

暴涨动 ① (水位)急剧上升: 河水~。② (物价等)突然大幅度地上升: 石油价格~。(第6版)

“暴跌”在《现汉》第5版中的释义是“(物价、声誉等)大幅度下降”,第6版修改为“(物价、声誉等)突然大幅度下降”,修改后的释义紧扣“暴(突然而且猛烈、强大而突然)”的语素义,而且与“暴涨”释义行文相一致,释义大大地改进了。但是如果“穷追不舍”的话,这样的释义还有问题,因为“突然”在《现汉》中的释义是“在短促的时间里发生,出乎意外”,“短促”是“(时间)极短”的意思。显然“暴跌、暴涨”释文中的“突然”用得不是很恰当。其实“暴跌、暴涨”是在短时间内发生的,而不是在短促的时间里发生的。例如:

前几年棉花价格暴跌,只一年光景每吨棉花就下跌1萬多元,合作伙伴都认定我要破产了。(人民网)

手里的旧车价格一夜之间暴跌近一半。(人民网)

我们还发现《现汉》对“暴利”的释义是“用不正当的手段在短时间内获得的巨额利润”,对“暴”的解释就是“在短时间内”。因此第7版对“暴跌、暴涨”的释义做了如下的修改:

暴跌动 (物价、声誉等)在短时间内大幅度下降: 股价~|身价~。

暴涨动 ① (水位)急剧上升: 河水~。② (物价等)在短时间内大幅度上升: 新股上市,价格~。

“暴跌、暴涨”释义的修改提示我们在给合成词释义时虽然要考虑语素义,但也不能被语素义所束缚,而要根据实际做变通的处理。

2. 涂、撬

涂动 ① 用刷子等使油漆、颜色、脂粉、药物等附着在物体上: ~抹|~饰|~脂抹粉|~上一层油。(第6版)

撬动 把棍棒或刀、锥等的一头插入缝中或孔中,用力扳(或压)另一头: ~石头|~起箱子盖|钥匙丢了,只好把门~开。(第6版)

动词的词义是非常复杂的,不同的小类,释义的模式也不同。就动作动词而言,一般都要释出具体动作义;当动作动词本身含有固定、明确的目的义时,还要把目的义释出来。因此有些动作动词的释义模式是“具体动作义+目的义”。例如:

掸动 用掸子或别的东西轻轻地抽或拂,去掉灰尘等: ~掉衣服上的雪|墙壁和天花板都~得很干净。(第6版)

坐④ 动 把锅、壶等放在炉火上,给里面的东西加热: ~一壶水|火旺了,快把锅~上。(第6版)

“掸、坐”释义前半部分“用掸子或别的东西轻轻地抽或拂”“把锅、壶等放在炉火上”就是具体动作义,后半部分“去掉灰尘”“给里面的东西加热”就是目的义。

很明显,“涂”的释义只有目的义而没有具体动作义,“撬”的释义只有具体动作义而没有目的义。

值得说明的是《现汉》第1—5版“涂”的释义都是“使油漆、颜色、脂粉、药物等附着在物体上”,第6版修订时就认识到了“涂”的释义缺少具体动作义,但要把具体动作义释出来比较难,因此只增补了“用刷子等”几个字,说明“涂”所用的工具。第6版这样修改后就暗示出了具体的动作,在释义上已经有所改进。但是毕竟没有直接释出具体动作义,这仍然是有缺憾的。

“撬”对具体动作义解释得很详细,但“撬”不是一个简单的动作,而带有固定、明确的目的义,也就是说做“撬”的动作时都含有目的,没有不带有目的义的“撬”。这一点类似“挖”,《现汉》对 “挖”的释义是“用工具或手从物体的表面向里用力,取出其一部分或其中包藏的东西”,做“挖”的动作时都含有“取出其一部分或其中包藏的东西”的目的义。

根据以上的分析,第7版对“涂、撬”做了如下的修改:

涂① 动 用东西(多为刷子)蘸油漆、颜料、脂粉、药物等在物体上来回移动,使附着在上面: ~抹|~饰|~脂抹粉|~上一层油。

撬动 把棍棒或刀、锥等的一头插入缝中或孔中,用力扳(或压)另一头,使东西移动或分开: ~石头|~起箱子盖|钥匙丢了,只好把门~开。

3. 排骨、腔骨、羊蝎子

排骨名 供食用的猪、牛、羊等的带肉的肋骨(有时也包括脊椎骨)。(第6版)

腔骨名 供食用的猪、牛、羊等的脊椎骨: 炖~。(第6版)

羊蝎子名 供食用的羊的脊椎骨,因形状像蝎子,所以俗称羊蝎子。(第6版)

吕叔湘先生(1958)在《〈现代汉语词典〉编写细则》(第85条)中指出:“同属一类的条目,注释措辞必须一致,避免分歧。”显然“排骨、腔骨、羊蝎子”是同属一类的条目,但是“排骨”释文中有“带肉的”三个字,而“腔骨、羊蝎子”没有,不符合同类条目释义行文要一致的释义基本原则。

《现汉》第1—2版对“排骨”的释义是“附着少量肉的猪、牛、羊等的肋骨、脊椎骨,供食用”,第3—5版的释义是“供食用的猪、牛、羊等的肋骨、脊椎骨”。第3版的释义还是有所改进的,把“供食用”移至句首也就使“排骨”蕴含着“附着少量肉”的意思,因此可以删去这几个字,这样释文更加简练了。第6版仿照“排骨”第3—5版的释义增补了“腔骨、羊蝎子”,但是“排骨”的释义却又做了修改。以前由于生活水平所限,食物分类不细,排骨里面有肋骨和脊椎骨,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排骨、腔骨基本区分开来,所以把“脊椎骨”放在了括号内并加上“有时也包括”的修饰语,这样释义符合现在人们生活实际,还紧扣字面义,“肋骨”之所以叫作“排骨”,得名之由就是因为“肋骨”成排状。不过第6版还在“肋骨”前加上了“带肉的”三个字,这样就造成了“排骨、腔骨、羊蝎子”释义行文不一致。那么是删去“排骨”释文中的“带肉的”三个字,还是在“腔骨、羊蝎子”的释文中补上“带肉的”三个字呢?这也是需要一番斟酌的。

在难以做出决定的时候,我们发现“肋条”第1—6版的释义都是“作为食品的带肉的肋骨”,也有“带肉的”三个字。通过比较我们认为加上“带肉的”三个字好像有些冗余,但意义更清楚,更便于理解。因此第7版对“排骨、腔骨、羊蝎子”做了如下的修改:

排骨名 供食用的带肉的猪、牛、羊等的肋骨(有时也包括脊椎骨)。

腔骨名 供食用的带肉的猪、牛、羊等的脊椎骨: 炖~。

羊蝎子名 供食用的带肉的羊脊椎骨,因形状像蝎子,所以俗称羊蝎子。

4. 编辑、责任编辑、总编辑

编辑biānjí ① 动 对资料或现成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 ~部|~工作。② 名 做编辑工作的人。③ 名 新闻出版机构中编辑人员的中级专业职称。(第6版)

责任编辑zérèn biānjí 出版部门负责对某一稿件进行审阅、整理、加工等工作的编辑人员。简称责编。(第6版)

总编辑zǒngbiānjí 名 新闻、出版等机构编辑工作的总负责人。简称总编。(第6版)

“编辑”的“辑”注的是本调,但实际上该词用作名词时“辑”一般只读轻声,这里的注音与实际读音不相符。汉语中有的动词转变为名词时,动词读本调,而名词读轻声,这是一种客观的语言现象。例如:

隔断 ɡé∥duàn 动 阻隔;使断绝: 高山大河隔不断我们两国人民之间的联系和往来。(第6版)

隔断 ɡé·duàn 名 用来把屋子空间分隔开的起遮挡作用的东西,如板壁、隔扇等。(第6版)

花费huāfèi 动 因使用而消耗掉: ~金钱|~时间|~心血。(第6版)

花费huā·fei 名 消耗的钱: 这次搬家要不少~。(第6版)

对此《现汉》的处理方式是: 条目中一般轻读、间或重读的字,注音上标调号,注音前再加圆点,如“隔断”注作ɡé·duàn,表示“隔断”的“断”字一般轻读,有时也可以读去声;条目中的轻声字,注音不标调号,注音前再加圆点,如“花费”huā·fei(参看《现汉》第6版凡例34和35)。“编辑”的“辑”可以采用第一种处理方式,因为原来注作本调,如果现在注作轻声,跨度太大,注作两读比较稳妥。根据以上的分析,第7版对“编辑、责任编辑、总编辑”的注音做了如下的修改:

编辑biānjí 动 对资料或现成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 ~部|~工作。

编辑biān·jí 名 ① 做编辑工作的人。② 新闻出版机构中编辑人员的中級专业职称。

责任编辑zérèn biān·jí 出版部门负责对某一稿件进行审读、整理、加工等工作的编辑人员。简称责编。

总编辑zǒngbiān·jí 名 新闻、出版等机构编辑工作的总负责人。简称总编。

值得一提的是,“编辑”的注音改为轻重两读,相关条目的注音也要一并修改,否则就会造成注音不一致的硬伤,这反映了词典的条目是一个整体系统,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要特别加以注意。

5. 查抄、澄清

查抄动 清查并没收犯罪者的财产: ~逆产。(第6版)

澄清① 形 清亮: 湖水碧绿~。(第6版)

《现汉》释文中常常使用括注,置于括号内的是释文中需要交代而又不是词语意义本身的部分。因为这部分不是词语意义的本身,所以还可以在该词语的上下文中出现,而作为词语意义本身的部分一般不能再在该词语的上下文中出现。例如“胖”,《现汉》的释义是“(人体)脂肪多,肉多”,“人体”不是“胖”词义的本身,所以放在括号内,它可以出现在“胖”的上下文中,如“探索人体变胖的真正原因”,而“脂肪、肉”是“胖”词义的本身,它们不可以再出现在“胖”的上下文中,如不能说“脂肪变胖、肉变胖”。

“查抄”释文中的“犯罪者的财产”不是“查抄”词义的本身,配例“查抄逆产”就是证明,所以“查抄”释文中的“犯罪者的财产”应该放在括号内。另外,《现汉》中“查堵”的释义是“检查堵截(从事非法活动的人或违禁物品)”,其中“从事非法活动的人或违禁物品”就是放在括号内的,这就更加证明了“查抄”释文中的“犯罪者的财产”应该放在括号内。

“澄清”是用“清亮”作释的,但“清亮”由于读音不同是分作两个条目的:

清亮qīngliàng 形 清脆响亮: 嗓音~|~的歌声。

清亮qīng·liɑng 形 ① 清澈: ~的河水。

仅看“澄清”的释义难以确定“清亮”的读音是“qīngliàng”还是“qīng·liɑng”,尽管通过配例可以确定是“qīng·liɑng”,但这对读者的理解还是造成了不便。解决这个问题有两种办法,第一种办法是在释文“清亮”后面采用括注的形式加注音“(qīng·liɑng)”,第二种办法是在其前面加括注说明搭配范围。《现汉》对“澄”的释义是“(水)很清”,“澄清”可以跟“澄”的释义取齐一致,采取第二种办法。

根据以上的分析,《现汉》第7版对“查抄、澄清”做了如下的修改:

查抄动 清查并没收(犯罪者的财产或违禁物品): ~逆产|~走私货物。

澄清① 形 (水、天空)清亮: 湖水碧绿~。

这样修改后不仅使“查抄、澄清”的释义更加准确、规范,也使得与同类词“查堵”“澄”的释义行文更加一致。

6. 白、银

白⑨ 指丧事: ~事。(第6版)

银② 跟货币有关的: ~行|~根。(第6版)

“白”的释义“指丧事”是名词性的,但“白”在这个意义上只做修饰成分,是形容词性的(再如“红白事”),这样“白”的释义与词性(用法)不一致。其实在这个意义上“白”跟“丧”同义,《现汉》中“丧”的释义是“跟死了人有关的(事情)”,“白”的释义应该跟“丧”取齐一致。“银”的释义“跟货币有关的”是形容词性的,所以配例(银行、银根)也都是做修饰成分。但是我们发现,在这个意义上“银”可以做宾语,如“收银”,“银”的原释义就涵盖不住这样的用法。其实“银”是名词性的,释义与词性(用法)不一致。在这个意义上“银”跟“金”同义,“金”的释义是“钱: 现~|基~”,“银”的释义应该跟“金”取齐一致。根据以上的分析,《现汉》第7版对“白、银”做了如下的修改:

白⑨ 有关丧事的: ~事。

银② 指货币: ~行|~根|收~台。

需要说明的是,“白”修改后的释义是“有关丧事的”,配例是“丧事”,释义和配例都有“事”字,有重复之嫌,如果“白”的释义修改为“有关丧葬的”,会更好一些。

7. 半夜、见方

半夜名 ① 一夜的一半: 前~|后~|上~|下~。② 時间词。夜里十二点钟前后,也泛指深夜: 深更~|哥儿俩谈到~。(第6版)

见方〈口〉名 ① 用在表长度的数量词后,表示以该长度为边的正方形: 这间屋子有一丈~。② 用在表示面积的数量词后,表示面积成正方形: 挖了个一亩~的水池。(第6版)

“半夜”义项①《现汉》第5版标注词类时打算标数量词,因为“半”是数词,“夜”是量词(“夜”有量词用法,如“三天三夜”,《现汉》标作量词),“半”和“夜”组成数量词。但是很难找到典型的数量词用例,《现汉》的原配例,也可以看作是名词用例。而且《现代汉语用法词典》《现代汉语学习词典》都标作名词,因此《现汉》第5版也标作名词。但是后来发现“半天”《现汉》标作数量词:

半天数量词。① (~儿)白天的一半: 前~|后~|用~时间就可以把活儿干完。(第6版)

“半夜”和“半天”从释义到配例都相当一致,“半夜”也应该标作数量词,而且后来也找到了典型的数量词用法,如“雪下了半夜还没停”,“下了半夜”相当于“下了半宿”,“半宿”是典型的数量词,因此“半夜”义项①标作数量词是没有问题的。

用在数量词后的词,有的是名词,如“三十岁上下、五里左右”,有的是动词,如“三十岁出头、四十岁挂零、我六十岁挨边儿了”。“见方”的释义是名词性的,而且《现代汉语学习词典》、《现代汉语小词典》第3版都标作名词,因此《现汉》第5版也标作了名词。但是“见方”的字面义是成正方形,从词义上来讲更接近动词,应该跟“出头、挂零、挨边”取齐一致,标作动词。另外,“见方”义项②是第6版增补的,其释义是动词性的,在质量上有所提高,义项①的释义应该向义项②看齐。

根据以上的分析,《现汉》第7版把“半夜”义项①改标为数量词,并增补了配例;把“见方”改标为动词,并修改了释义:

半夜① 数量词。一夜的一半: 前~|后~|上~|下~|雪下了~。② 名 时间词。夜里十二点钟前后,也泛指深夜: 深更~|哥儿俩谈到~。

见方动 ① 用在表长度的数量词后,表示以该长度为一条边构成的图形成正方形: 这间屋子有一丈~。② 用在表示面积的数量词后,表示面积成正方形: 挖了个一亩~的水池。

8. 宽、评述、增速、预警

宽① 形 横的距离大;范围广(跟“窄”相对): ~银幕|这条马路很~。② 名 宽度: 我国国旗的~是长的三分之二|这条河有一里~。(第6版)

评述动 评论和叙述: 新闻~。(第6版)

增速动 增加速度: ~趋缓。(第6版)

预警动 预先告警: ~卫星|~雷达。(第6版)

“宽”义项②是名词,但是第二个配例的“宽”还可以受“那么”修饰,说成“这条河有一里那么宽”,这显然不是“宽”的名词用法(郭锐1999)。其实“这条河有一里宽”是“宽”的形容词用法,有很多形容词都能出现在这样的句式里,如“有五尺高、有一米长、有八斤重、有两搂粗”(谭景春2009)。“评述、增速、预警”都是动词,但是它们的配例并不是典型的动词用法。在配例中,“评述”是偏正词组的中心语、“增速”是主语、“预警”是定语,动词条目最好有动词用法的配例。因此第7版对“宽、评述、增速、预警”的配例做了如下的修改:

宽① 形 横的距离大;范围广(跟“窄”相对): ~银幕|这条马路很~。② 名 宽度: 我国国旗的~是长的三分之二|碑高五尺,~二尺。

评述动 评论和叙述: 新闻~|撰文~时局。

增速动 增加速度: ~趋缓|企业的发展在逐渐~。

预警动 预先告警: ~卫星|~雷达|一旦发生异常,系统就会自动~提示。

配例应该跟词目的词类相匹配,也就是说词目标注的是某类词,配例也应该是某类词的典型用法,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配例的作用。由于《现汉》最初没有全面标注词类,配例在这方面就没有严格的要求,造成了有些条目所属词类标注和配例不相匹配。《现汉》第5版全面标注词类时也没有对配例进行系统的修改,因此这方面还有较大的改进空间,需要进一步完善。

9. 僭、僭越

僭〈书〉超越本分。古时指地位在下的人冒用地位在上的人的名义或礼仪、器物: ~号(冒用帝王的称号)|~越。(第6版)

僭越〈书〉动 超越本分,冒用在上的人的名义或物品。(第6版)

“僭”和“僭越”意义相同,只不过一个是单字,一个是合成词。《现汉》第6版都收作条目并且都详注,显得不够简练,略有重复之嫌。而且释义还不相同,这样也不便读者理解。对于这种情况如何处理,吕叔湘先生(1958)在《〈现代汉语词典〉编写细则》(第88条)中做过详细的说明:“单字的某义与合成词同义时,详注放在合成词下,单字下即以合成词作注。如: 【便利】适合需要和目的;使用起来容易或适合。【便】① 便利。② ……。单字一般是多义的,合成词一般只有一义,这样处理较便。”为什么会出现“僭”和“僭越”同义而两处都详注呢?原来《现汉》第1—5版对“僭”和“僭越”是这样处理的:

僭〈书〉超越本分。古时指地位在下的人冒用地位在上的人的名义或礼仪、器物: ~号(冒用帝王的称号)|~越(超越本分,冒用在上的人的名义或物品)。

《现汉》1—5版“僭越”没有出条,只是作为“僭”的例词,为了读者便于理解,用括注的方式做了简单的解释。这样处理是因为“僭越”是文言词,在当时可能使用频率也不高,而且还节省篇幅。第6版扩版(由32开改为A5),在篇幅允许的情况下把一些原来只是作为例词而现在使用频率较高的合成词收作了正式条目,“僭越”就是其中的一个。这样处理便于读者查检,也体现了某些词语使用频率的变化,这是第6版在收词立目方面的改进。只不过当时没有做全盘的考虑,只做了最简便的处理,即把第1—5版“僭越”的括注直接移过来做释义,这样就造成了上面所说的情况。

根据以上的分析,《现汉》第7版对“僭、僭越”做了如下的修改:

僭〈书〉僭越: ~号(冒用帝王的称号)。

僭越〈書〉动 超越本分,古时指地位在下的人冒用地位在上的人的名义或礼仪、器物。

需要说明的是,“僭越”标有“〈书〉”,“标〈书〉的表示书面上的文言词语”(《现汉》凡例4.2),释文中又有“古时”,释义上也略显重复,如果把释文中的“古时”删去会更好一些。

10. 毛笔、揣、掂

毛笔名 用羊毛、鼬毛等制成的笔,供写字、画画儿等用。(第1—6版)

揣动 ① 手或物品藏在穿着的衣服的口袋、袖管、衣襟等处: 这张照片儿~在我口袋里很久了。(第6版)

掂动 用手托着东西上下晃动来估量轻重: 你~一~这块铁有多重。(第1—6版)

“毛笔”的释义是“用羊毛、鼬毛等制成的笔”,这个释义有问题,容易让人误以为整个毛笔都是用羊毛、鼬毛等制成的,其实毛笔只有笔头才是用羊毛、鼬毛等制成的。“毛笔”跟“钢笔”是同类词,“钢笔”《现汉》的释义是“笔头用金属制成的笔……”,二者一比较就能清楚地看出“毛笔”释义的不足。

《现汉》1—4版“揣”的释义是“藏在衣服里”,第5版的释义是“藏在穿着的衣服里”,第6版的释义是“手或物品藏在穿着的衣服的口袋、袖管、衣襟等处”。第5版增加“穿着的”三个字非常好,因为“揣”的地方一定是穿着的衣服,而不是其他地方的衣服(如衣架上或衣柜里的衣服)。第6版在释义的前后分别增加了“手或物品”“口袋、袖管、衣襟等处”,使释义更加精细了。从中可以看出,每次修订都使释义质量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不过,仍然存在问题,就是释文中的“藏”字。“藏”的意思是“把东西放在隐秘的地方,不让人发现”。但“揣”本身并没有“不让人发现”的意思,从《现汉》对“揣手(两手交错放在袖子里)”的释义就能清楚地看出这一点,要注意这里用的是“放”而不是“藏”。另外有句俗语“兜里揣副牌,逮谁跟谁来”,这里的“揣”也没有“不让人发现”的意思。可以说“揣”释文中的“藏”字用得还不够妥当。

“掂”的释义是“用手托着东西上下晃动来估量轻重”,有读者对此提出意见,指出“晃动”的方向一般是左右,而“掂”的方向是上下,释文中用“晃动”不妥,而且与其前面的修饰语“上下”相矛盾。编写《现汉》第6版时曾想修改为“上下抖动、上下颤动、上下摇动、上下动”,等等,但是又觉得这样修改并不比原释义好多少,一时又找不到更好的词来替换“晃动”。改不好的暂不改,这是词典修订的一个原则,因此当时就没有修改。编写第7版时无意中看到了《现汉》对“簸”的释义“把粮食等放在簸箕里上下颠动,扬去糠秕等杂物”,突然想到“掂”释文中的“晃动”改为“颠动”很恰当。当时真有一种“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感觉。

根据以上的分析,《现汉》第7版对“毛笔、揣、掂”做了如下的修改:

毛笔名 笔头用羊毛、鼬毛等制成的笔,供写字、画画儿等用。

揣动 ① 手或物品放在穿着的衣服的口袋、袖管、衣襟等里面: 这张照片儿~在我口袋里很久了。

掂动 用手托着东西上下颠动来估量轻重: 你~一~这块铁有多重。

以上讨论了10组共计25个条目,只占修订条目的很小一部分。其中有的条目是经过两三次修订才逐步到位,有的条目是经过反复推敲才完成修改。从中可以看出,词典修订没有止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只有在不断的修订中才能逐步趋于完善。词典编纂想一步到位是不可能的,因为社会在不断发展、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加之人总会有疏漏的时候,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当时编纂的词典就会存在一些问题。所以词典只有不断修订才能保持生命力,不被时代所淘汰。

词典修订首先是能发现问题,其次才是修改。《现汉》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是辞书中的精品,发现《现汉》中的问题很不容易,把发现的问题解决好更不容易。比如“毛笔、揣、掂”三个条目只修改了四个字,却需要耐心的审读、敏锐的感觉和细致的琢磨,不是亲身经历很难体会其中的甘苦。从这个角度来讲,词典修订是一份需要有学术水平、业务积累和敬业精神的工作。我们所做的修订只能反映出我们现有的水平和认识,可能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今天我们把部分修订条目发表出来以就正于有关专家和广大读者,希望给我们多提宝贵意见。

附注

[1]本文的詞语注释都出自《现代汉语词典》,以下不再一一标出,必要时只注明版次。另外,为了节省篇幅,删去了与本文无关的义项,对某些释义及例子也做了删减。

参考文献

1. 符淮青.关于《现代汉语词典》释义的讨论.辞书研究,2014(6).

2. 郭锐.语文词典的词性标注问题.中国语文,1999(2).

3. 鲁国尧.精益求精,臻于胜境——喜读《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国辞书学报(第一辑).北京: 商务印书馆,2015.

4. 吕叔湘.在《现代汉语词典》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现代汉语词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6.

5. 吕叔湘.《现代汉语词典》编写细则(修订稿).1958.∥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五十年.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4.

6. 闵龙华主编.现代汉语用法词典.南京: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4.

7. 孙全洲主编.现代汉语学习词典.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8. 谭景春.谈谈词的归类及其相关问题——以“大、高、重”与“多”等词为例. 世界汉语教学,2009(3).

9. 王力,岑麒祥,林焘等.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4版).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6.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1—6版).北京: 商务印书馆,1978—2012.

1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小词典(第3版).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8.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北京100732)

(责任编辑马沙)

猜你喜欢

数量词释文排骨
数量词在双数量结构中的影响与作用
机智套话
会叠罗汉的数量词
可乐排骨制作秘籍
排骨焖面好味道 香气四溢味独特
《肩水金关汉简》(壹)(贰)释文校订
排骨炖鸡香喷喷
日语偏误分析(3)「私も、十回ぐらいを見たが、なかなか面白い物語だと思って··」错在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