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教学中应注重比较性朗读

2017-04-17邓海全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7年13期
关键词:词句段落语感

邓海全

比较是思维的操作手段,它是把各种事物和现象加以对比,并确定它们的异同的思维过程,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加强比较性朗读训练,有助于在一定的背景中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课文段落之间的比较性朗读

文章结构方法告诉人们,课文段落内部或段落之间存在着严密的逻辑联系,或总分关系,或并列关系,或转折关系。如,《小站》中写到小站在荒山秃岭之中,却春意融融;《白杨》写到白杨生活在荒无人烟、气候恶劣的沙漠里,却长得高大挺秀;《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则通过二至五段的叙述解决第一段中“作者的疑问”,因果关系十分明显。对这些章节内容进行反复的比较性朗读,实际上就是把某一段落置于一定的背景中理解,由于语义间存在着相互补充和相互对照的关系,因此这样做对抓住文章线索,领会文章感情大有益处。而传统教学不是简单地读几遍课文,就是光注重某个段落的析读,很少运用段落间的联系加强朗读,这是教师应该摒弃的。因此,在比较朗读中要注意精选训练内容,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联系,并把握训练的“度”,努力引导学生入境入情。

二、设计新词句进行比较性朗读

情感与认知相互制约的规律告诉人们:情感与认知是相互促进的。有些学生之所以未能在朗读中很好地表情达意,是因为他们对课文词句的理解还未达到一定的阶段。这时,朗读俨然成了检验学生认知水平的标尺。重新设计词句内容,能帮助学生体会词句的含义乃至妙处,具体方法主要有删、换、添、调或变换句式等。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中有一句“迸射出仇恨的火花”换成“发出仇恨的火花”,在对比朗读中学生对英雄的感情心领神会;《十里长街送总理》中“人们常常幸福地看到周总理”删成“人们常常看到周总理”,在对比朗读中加深了学生对总理的敬爱之情。再如,教学《朱鹮飞回来了》时,“他们象守候着一只易碎的宝瓶一样,小心翼翼地观察着,悄悄地拍摄着——” 删成“他们守侯在这两只鸟旁边,观察着,拍摄着——”在对比朗读中加深了学生对珍稀动物的悉心照顾和爱护之情;在教学《海上日出》时,把“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么”改为“这是伟大的奇观”,在对比朗读中加深了学生对海上日出的赞美之情。费尔马哈指出:“感情只能向感情说话,因此感情只能为感情所了解。”在比较过程中,学生逐渐地进入角色,在朗读中传达出感情,从而训练了表象的准确性和形象性,培养了语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和文章中心。

三、注重学生差异的比较性朗读

由于学生有着各自的思想与见解,他们会在阅读时,根据自己认识问题的角度、方法、经验,对课文中的事物进行再创造。因此,在读课文时,投入的情感和想象也可能不同,所以有必要在自由練读的基础上加强比较性朗读。具体如下:

1.同一学生前后几次的朗读比较。读得不好的允许重读,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相信学生能读得更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有进步的给予表扬、鼓励。

2.不同学生或不同小组同一段落的朗读比较。教师通过具体的朗读指导,激发学生的竞争心理。一是鼓励学生互相挑刺,二是诱导学生发现其他同学的长处,三是激励学生勇于挑战。在这种民主、平等又互相激励的氛围中进行朗读训练,学生的朗读积极性空前提高,对课文的理解也逐渐进入了新的阶段。

但是,在引导学生开展评价时,要根据教学阶段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如感知性朗读与感受性朗读,一个层次较低,一个层次较高,在要求上也要做到循序渐进。学生的知识水平有差异,理解程度有高低,评价标准也应因人而异。要注意激发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以表扬和鼓励为主。

总之,运用比较法朗读,是把朗读训练落到实处、展现学生认知的一个过程。比较性朗读,无疑是对传统教学重讲轻读模式的否定,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猜你喜欢

词句段落语感
趣味•读写练 答案
【短文篇】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心理小测试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
谈谈对语感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