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思维,让学生学会构思
2017-04-17李珺珺
李珺珺
张邺心老师的《理性取材,推陈出新——高三作文组织材料的思维训练》一课,观后引发我诸多感想,在此浅谈一二:
本来对研修平台提供的观摩课并不抱太大希望,但是张老师的课乍一看这个题目就马上勾起我的兴趣,因为这堂课的内容是非常貼合我们课堂需要的,也是我们这些正在成长中的教师最需要关注和学习的,更是我们作文训练中必须面对的难题。我渴望从这堂课中获得营养,来弥补自身的不足。
这节课的构思我觉得很别致也很朴实,从学生写作中最常见的材料“父亲送伞,母亲送牛奶”入手,首先就引发了我的共鸣,也让我觉得这堂课应该是实实在在地在为我们解决问题,而不是做一场秀。
在导入环节,张老师播放了音乐《时间都去哪了》,来营造了一个稍显感伤的氛围,引导学生思考亲情,找到情感触发点,反观自己作文材料的陈旧。刚看到此时,我觉得这个音乐情境的作用并没有体现出来或者说有些为了导入而导入,但是看到后面分析的学生例文《被偷走的四厘米》时,觉得真是“无声胜有声”,一切刚刚好。
我们平时讲作文,可能更多的是直接就着例文分析,而不关注学生思维的训练,张老师在“头脑风暴”中提出的几个问题真的很无厘头,也真的很激发了学生思考的兴趣,越是思考不出来,学生就越想知道答案,在这种渴求知识的状态下给学生洒下一篇及时雨《被偷走的四厘米》,课堂的效果可想而知。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往往忽略了学生的想法,忽视了学生的思维方式,一味的埋怨学生写的不好却又不分析为何材料组织的不好;遇到好的例文一味的让学生学习,却又不重视个体思维的训练,反反复复,问题总是得不到解决。通过观摩张老师处理的这个点,我觉得自己在以后的作文教学中不能期望一节课把存在的问题都指出来并改正,事实上也根本无法改正,而是能和学生一起调动思维,解决一个问题,一个点。坚持下去,作文训练才切实有效。
对于张老师的授课,还有一点我非常欣赏。她在课堂上,非常注重给学生时间思考,而且对于一些问题她会明确告诉学生“不用告诉我答案”,有时真的需要这样的方式,学生没了答不出很难堪的顾虑反而会更自在的思考而不是提心吊胆。
这节课带给我的收获远远不止这么多,感谢研修平台,专家,授课教师为我们一线教师付出的辛勤与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