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国有企业全面从严治党的一些思考

2017-04-17廖志华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新常态从严治党思考

廖志华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7)02-000-02

摘 要 党的十八大把“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并列提出,对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进行科学化的顶层设计,在新形势、新常态下,本文以福建省有关国有企业为例,就在全面从严治党方面存在的问题、原因、对策进行了有益探索,供相关国有企业开展全民从严治党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 新常态 国有企业 从严治党 思考

党领导下的国有企业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国有企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支柱,是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的重要体现,全面从严治党,国有企业党组织决不能置身事外,必须把党章党规党纪挺起来、立起来、严起来,在全国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大背景下,笔者就国有企业在国家新的经济形势、新的政治生态的大环境之下就如何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任务做了一些思考和研究。

一、国有企业全面从严治党存在主要的问

国有企业在新形势、新常态下在全面从严治党方面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认识不合势。国有企业对于从严治党的新态势、新要求,在思想上重视程度不够,对其重要意义不放在心上。比如,有的国有企业对于从严治党的新趋势,不是太在乎,认为与自己关系不大,认识上没有受到触动,依然我行我素;有的国有企业,对于从严治党的新做法,不以为然,依然按部就班,停留在原有基础上,没有提出什么与新形势相契合的新措施、新办法;有的企业,管理的只做管理,党务的只能做党务,从严治党在推行进程中,党组织核心作用弱化,工作有时难以真正落到实处、发挥作用。

2.治理不触本。国有企业虽然建立了一系列與从严治党相关的制度、规定和流程,但只停留在制度层面上,制度很完善,但存在“制度高高挂起,执行轻轻落下”的情况,没有严格执行到位,对于“治什么”更切实际、“如何治”更具效果,缺乏系统地研究和实践,只是下下文件、开开会议、学学材料而已。对于作风不佳、管理不严等现象,一般只以口头教育、思想引导为主,没有触及根本的、实质性的层面。平时的干部教育,更多的是走程序、走过场,真正触及心灵、触动思想的东西微乎其微。

3.规矩不信守。在执行过程中,领导层、管理层带头破坏,打招呼、开口子、坏规矩,打擦边球、做选择题、搞小变通,导致具体执行与原有规定存在偏差。民主管理缺少全方位、民主决策缺乏全天候,一把手说了算、一言堂定事等现象依然存在,个别时候主导意志太鲜明,很少能够听到不同声音,没有真正体现民主。党内组织生活不太正常,走程序的为主,批评与自我批评“变味”,变成“你好我好、大家好”。如果点出问题,也只是涉及工作上的,没有作风方面的,基本是轻描淡写而没有谈及实质内容。这在国有企业中均不同程度存在。

4.严格不到位。领导层、管理层有时没有严格要求自己,要求下属做的自己没有做到。在企业管理中不敢抓、不敢管,缺少责任心,当“老好人、太平官”,对于该严格教育的没有教育、该严厉处罚的没有“下手”,甚至因人而异,不能一碗水端平。在从严过程中尤其是从严管理干部、改进作风的实践中,缺乏更为广泛、更为直接、更为有效的监督手段和监督体系,没有发挥职工监督、民主监督、日常监督的作用,使从严治党失去一个很好的推进路径。

二、国有企业全面从严治党存在问题的原因

国有企业的党组织存在“不合势”“不触本”“不信守”“不到位”等问题,有着主客观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原因。

1.政治思想认识上偏差还有误区。对国有企业推进从严治党的认识不够充分深刻。甚至认为是地方政府、纪检部门的事,与国有企业关联不大。也有的认为,国有企业以经济运营、经济效益为主,从严治党是党务部门的事,做些教育、办些活动就可以了,尚未站在新的高度、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与生产经营一同谋划和推进。

2.传统守旧的管理体制依然存在。长期以来形成了一些固有的、传统的管理体制,思想观念相对守旧,管理模式相对固定,思维定势相对明显,沿着相应固定的运行轨迹、运转轨道前行,严格治理有时需要打破原有规则、固有习惯,突破体制性很难很难,总是牵涉到方方面面,通常会受到诸多有形的、无形的一些因素的限制,呆板的管理体制导致从严治党难以触及根本要害。

3.自我封闭的运行机制难以改变。国有企业中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在长期发展进程中形成一套自我封闭的运行机制,领导层、管理层特有的地位优势、资源优势始终处于绝对上风,有时选择性执行在所难免、习惯于体现领导意志难以避免。一旦涉及到岗位权力受到制约、意见受到反驳、当面受到批评时,自身总感到难以承受,更不愿意自觉接受,在运行中形成的习惯,不愿意轻易改变,久而久之产生优越性。

4.传统思维的人情管理不敢突破。管理理念相对传统,严格管理停在面上,在需要严厉时,总认为是内部员工,顾及人情,处理起来狠不下心、下不起手。有时又顾及到社会关系和外界影响,遇到不同类别、不同人员时会产生一些偏颇,严格的导向难以真正形成。而且员工长期融在其中,思维更传统守旧,真的受到严格处理时,思想上想不通,总会产生一些不良的负面情绪,甚至做出一些不当举动,给后续的从严管理埋下一些隐患。

5.本位惯性的思想意识难以破局。领导层、管理层在国有企业中的特有地位和独有优势,历经长期的实践和感染,不论是本级班子还是个人的本位思想自然而然地生存滋长、成为惯性,自身带头从严、约束自身权力难以自觉践行,一般较少首先分析自身的问题和考虑该承担的责任,一旦涉及到自己的处理,总会觉得丢面子,有损领导班子形象,会减弱在员工中的威信。

三、新形势下推进国有企业从严治党的一些对策思考

新形势下推进国有企业从严治党,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

1.思想认识上要“转变”。思想领航是核心,正确到位的思想认识,能够引导行动更加贴近实际、行为更加符合实情。一是领导层意识要转变。领导层意识主动学习新的理论,增强与时俱进的意识、增强自我革新的使命,积极参与上级从严治党等方面的理论培训,认清新形势和新要求,改变思维定势,认识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而是要触及领导身份、领导职责、领导形象的政治任务和政治素养。用好身份特性及其独具的内在优势、调动资源的优势,从严落实好领导层共同的责任。二是管理层的认识要转变。加强管理层的思想教育和管理培训,增强岗位意识与责任意识,明白身上肩负的重任,实现思想认识的自我升华,改变一些不相适应的传统思想和惯性思维,提升对从严治党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与认知。三是职工层的常识要转变。通过持续引导和实践体现,让全体职工真切明白从严治党在国有企业中不是空话,而是动真格的,全方位引导全体职工参与进来、落实下去,不能只做“壁上观”、成为“身外事”。

2.治理格局上要勇于“探索”。紧跟国有企业从严治党的新形势、新态势,探索和尝试新的管理方式方法,让治理格局更加深入、触及本质。一要探索监管模式。试行纪检或监察由上级单位下派的模式,也可尝试设立经营监管专员等派驻的管理模式,督促制度执行少偏差、不偏差,把严密的规范与严格的规定体现到日常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二要探索治理体系。企业内部要针对从严治党这一课题,从公正治企、作风改进、干部管理、规范运作等方面入手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和探索,抓住领导层这一关键点,建立“模块管理”格局,从上至下试行一些与企业管理相适应的治理体系。三要探索考察机制。以严格管理干部为切入点,日常从严教育、管理、考察干部,探索工作圈与生活圈、社交圈与朋友圈紧密结合的明察暗访、痕迹记录等管理機制,把动态情况纳入惩诫范围,加重惩诫程度,推进作风转变与管理风格改变。

3.管理方法上要敢于“突破”。在新形势下推进从严治党,要敢于打破常规和固有局限,在一些可以操作的层面上力求取得实质性的突破。一要突破权力格局上的樊笼。在企业管理中探讨制定领导层、管理层权力清单和负面名单,明确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限制权力触及范围,带头严守既定的规章制度、严推不折不扣的执行导向,减少甚至避免带头破坏制度、破坏规则的行为和现象。二要突破组织联管上的常规。完善企业党委以及专门监督机构的督查、督办功能,强化动态监管的职能和效用,加大日常党政联合管理的力度。可以针对“个人职务消费、重要项目经费使用”等重大问题或敏感话题,实行会签、联签、互签等制约机制。三要突破信息传递上的制约。畅通从严治党的信息反映渠道,公开设立涉及从严治党信息的专门邮箱,负责收集反馈邮件,搭建企业内部健康有序的信息交流平台。严肃组织生活会规矩和规则,深化批评与自我批评,反思“四风”情况的程度,减少“一言堂”等现象存在的机率。完善党政联席会议、信息发布制度,构建重要信息及时传导、公正透明、严密规范的工作机制,形成一定的运行体系。

4.运作上要严于“动刀”。推进从严治党,要从领导层自身做起,向一些不合时宜的行为和现象动动手,做些探索和改变,促进各项措施更好地落实。一要向领导层“动刀”。领导层要时刻检视自己,暗示提醒自身,不能以身份的优势与特殊性带头坏规矩,严格对照规定和流程从事企业管理和运作,不打招呼、不开口子、不搞变通。一旦破坏就会有人提醒或检举,一旦属实就身我解剖、检讨。二要向不良习惯“动刀”。对于执行企业制度规定过程中习惯做选择、搞变通、常推诿、惯拖拉、不担责等不良习惯及时纠偏、作出反应、表明态度,让“老好人”没有市场、让“投机者”没有机会,而让严格管理的更有市场、让敢抓敢管的更有气场。三要向监督方式“动刀”。改变单一、事后、浅层上的监督方式,推行多方位、多层级的监督,力争把职工群众的监督放在首位,以具体的方案和方式让全体职工参与其中,共同严管干部队伍,推进从严治党责任的落到实处。

5.思维上要善于“闯关”。推进从严治党,可以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注重在形象、环境、氛围上做些工作,形成长效管理机制。一要身份上闯关。最主要的要靠领导躬身践行、带头示范,也可以说这才是领导层最重要的事。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领导层要过自己的身份关,摆正位置,用好权力,守住底线,公正司职,以实际行动和规范言行、严谨作风、正派行为,营造和谐氛围,塑造清正廉洁的形象。二要人情上闯关。国有企业的日常运营管理不可避免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影响,涉及到从严治党这一块,也或多或少受到制约。在推进过程中更要注重多分析、妥善对待、公正处理,过好人情关、关系网,让原则、规矩成为最基本的底线,打造公道正派的环境。三要问责上闯关。推行多种方式的追责与问责,不能仅限于经济处罚这一关口,更要结合企业的实际需要和管理特点,侧重于从组织、纪律、人事、作风等方面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对事不对人,公开又透明,严肃又认真,让公开问责、公正问责,成为一种常态,在全体员工心目中造就严抓、严管的氛围。

参考文献:

[1] 冷溶.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党建理论和中国共产党的八十年[J].党的文献,2001(5):34-44.

[2] 邓小平文选: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 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09(01).

[4]习近平.在十八届中纪委三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4-01-15(01).

[5] 葛平.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J].唯实,2015(2).

[6] 盛克勤.全面从严治党要在关键环节上下功夫[J].群众,2015(3).

猜你喜欢

新常态从严治党思考
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
全面从严治党,基层更应主动作为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深刻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