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内蒙古矿业发展问题分析
2017-04-17赵彦璞
赵彦璞,张 腾,陈 静
(1.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 100083;2.澳门科技大学,澳门 999078)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内蒙古矿业发展问题分析
赵彦璞1,张 腾2,陈 静2
(1.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 100083;2.澳门科技大学,澳门 999078)
内蒙古矿产资源丰富,经过三十多年高强度的地质勘查开发,虽然勘查成果显著,但也引发了诸多问题。从表面上看地质勘查问题主要表现为小矿山多、布局分散、露天开采比重大、资源转化率低、一些矿产产能严重过剩、环境污染严重、基础工作滞后、环境约束驱紧、勘查投入持续减少等,但从本质上看主要是结构性问题突出。当前经济发展常态下,上述问题已经成为内蒙古矿业发展的桎梏。本文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从实际出发,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政策导向,从地质勘查环节入手,突破观念、思路、方法、体制、机制等方面的束缚,对当下内蒙古的矿业发展提出了参考建议。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蒙古;矿业发展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深度调整,发展动能快速转换,内蒙古矿产资源需求形势和矿业结构也将发生深刻变化。尤其是伴随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不减,国内外对矿产品原材料的需求持续低迷,主要矿产品价格持续走低,和煤炭、钢铁去产能的持续发力,内蒙古矿业开发中矿山规模小、布局分散、产业化集约化水平低、结构性问题、生态环境问题日显突出。近几年,受矿业宏观形势的影响,地质勘查投入持续下滑,地勘单位改革发展步履艰难,新老问题叠加使内蒙古矿产资源优势日显衰减。为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笔者在对大量基础资料和数据搜集整理的基础上,从地质勘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入手对内蒙古矿业发展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对内蒙古矿业发展有所参考。
1 内蒙古地质勘查取得的主要成果
截至2015年末,内蒙古自治区内已发现矿种144种,占全国发现矿种(173种)的83%,其中稀土、煤、油气、铀、有色金属、贵金属、石墨、地热等矿产资源得天独厚。内蒙古自治区已开发的矿种达120种,稀土、煤、有色金属、铁矿等一些优势矿种的开发已形成规模,矿业已经成为自治区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包头、鄂尔多斯、乌海、赤峰、巴彦淖尔、锡林郭勒盟矿业开发规模较大,布局也相对集中,有些地区已经成为我国矿产资源战略接续基地。近十几年来,随着内蒙古高强度的地质勘查工作,一些优势矿种的找矿潜力和资源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一方面,内蒙古自治区重要成矿区带基础地质工作步伐加快,1∶20万区域地质调查、1∶5万区域化探测量、1∶5万磁法测量、1∶5万矿产地质调查已经全面覆盖,重点区域的1∶20万重力测量、1∶5万区域地质调查也已基本覆盖。另一方面自2004年(内蒙古自治区开始安排基金项目)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先后发现并提交了大中小资源储量的金属、非金属矿床590处,其中大型18处(自治区基金项目9处,社会投资项目9处),中型81处(内蒙古自治区基金项目15处,社会投资项目66处),小型491处(内蒙古自治区基金项目46处,社会投资项目445处),内蒙古自治区有85种矿产的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国前十位,居前3位的有40种,居第一位有17种[1]。
2 地质勘查面临的主要问题
从2004年开始,内蒙古先后集中投入约120亿元进行地质勘查,勘查成果显著,但是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在当前矿业供给需求结构明显变化的形势下,有些问题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找矿成果产业化、集约化程度不高,矿山开采规模小、资源转化率低的问题依然是内蒙古矿业的短板。内蒙古属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工业化水平还很低,由于历史原因,目前已经开采的120多种矿产能形成产业化、产业链的并不多。全区4 700多家矿山企业中,大中型矿山企业574家,小型矿山2 500多家,小小矿(资源储量是小矿山1/3以下的矿山)1 700多家,分别占全区矿山总数的11.9%、52%、36.1%(图1),小型以下矿山占比高达88.1%。然而全区大中型矿山产量、产值、利润占比达到90%,小型以下规模矿山的产量、产值、利润占比只有不到10%。大中型矿山中,煤炭矿山产量、产值、利润占比达83%,有色金属占比只有6.5%,贵金属占比只有3.5%。矿山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产品低端,尤其是一煤独大的产业格局仍无大的改观[2]。
图1 内蒙古自治区矿山规模分布(资料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矿产资源年报(2016))
2)一些传统优势矿产(主要是煤炭、有色金属、铁矿)受市场需求的影响,优势日显衰减,结构性问题显得更加突出。根据中国工程院数据,我国大宗矿产品供需矛盾在2015年前后达到峰值,之后,矿产品供需矛盾将日趋缓解[3]。内蒙古是一个以煤炭、有色金属、钢铁为主导产业的省区,在全国煤炭、钢铁、有色金属产能过剩的形势下,内蒙古的矿业首当其冲。煤炭资源勘查过剩,清洁能源资源勘查不足,传统大宗矿产勘查成果多,新材料矿产勘查成果少,高效益勘查成果不多,低效益勘查成果不少,地质勘查的结构性问题日渐明显。
3)内蒙古生态环境对矿业开发的约束态势在增加。除各类自然保护区外,全国主体功能区划把内蒙古呼伦贝尔、赤峰、通辽、乌兰察布、包头的27个旗县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只把呼包鄂地区的21个旗县区约9.78万km2纳入呼包鄂榆国家级重点开发区;全区生态脆弱区域占比达62.5%,严重脆弱区域占比达36.7%,尤其是目前各地划定的生态红线使矿业勘查开发的空间日趋缩小。目前,全区8 400多家探矿权、采矿权分布在除几个市辖区和几个旗县外的其它旗县区境内,全区露天矿山开采占比达70%,全区矿山分布图显示矿业布局分散,导致草原、土地、生态、地下水破坏非常严重,随着生态红线的划定,生态环境对矿业开发的约束明显增强,大规模收缩矿产勘查开发战线是大势所趋[4-5]。
4)受矿产品市场需求萎缩的影响,内蒙古地质勘查投入持续下滑。受经济下行的影响,全国性矿产品价格持续走低,由于煤炭、钢铁、有色金属产能过剩,内蒙古矿业出现整体性滑落的态势,地质勘查投入逐年下降。据统计,内蒙古自治区地质勘查投入自2010年以来持续下滑,2013年比2012年下滑12%;2015比2014年下滑23%;从2010年至2015年平均下滑12.4%,低于全国平均下滑30%的水平(图2)。地勘投入下滑,必将对内蒙古矿业均衡可持续发展产生长远影响。
图2 2006~2015年内蒙古地质勘查资金总投入情况(资料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矿产资源年报(2016))
3 基于供给侧结构改革的矿山发展建议
经过几十年大规模的地质勘查开发,内蒙古地质勘查开发中的问题从表面上看主要表现为“小”、“散”、“露”、“低”、“剩”、“重”、“后”、“难”、“少”几个方面,即:小矿山多、布局分散、露天开采比重大、资源转化率低、一些矿产产能严重过剩、环境污染严重、基础工作滞后、环境约束驱紧、勘查投入持续减少;但从本质上看主要是结构性问题。一是煤炭、铁矿产能过剩,油、气等清洁能源利用不足;二是煤炭、钢铁、有色金属是内蒙古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但有色金属在矿业中的占比只有6.5%,贵金属占比只有3.5%,战略性新材料的开发利用占比更少,煤炭资源占比例达83%;三是区内矿产资源比较优势短板明显,传统大宗矿产开发的多,战略性新材料产业少,产业链短的多,产业链长的少;四是小矿多,大矿少,露天开采的多,地下开采的少等等。针对以上问题,内蒙古地质勘查开发必须从自治区现有基础和优势出发,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战略导向,立足长远,切实深化地质勘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3.1 转变思路,推动绿色勘查
结合国家目前开展的找矿突破战略规划,紧紧围绕国家、自治区经济转型和地勘单位改革发展规划质勘查工作。主要有三条建议:①在公益先行、基金衔接、商业跟进、整装勘查、快速突破前提条件下以公益先行、基金衔接、商业跟进、整装勘查、快速突破为遵应优先查开发清洁能源(石油、天然气、铀、煤层气、地热等)、新材料(石墨、钛、锂、高岭土、硅藻土、萤石、沸石,镓、铟、锗、铍、铯、铷、等)和特色紧缺矿产(“三稀”、铜等);②应大力提倡合资合作勘查,采取综合勘查、集中集聚勘查的办法快找矿、找大矿,进一步加大老矿山深部、外围找矿力度,最大限度减少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③应妥善处理矿产勘查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妥善处理点上勘查开发与面上保护的关系,积极推进矿产勘查成果向产业化、集约化、基地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3.2 聚焦优势,切实优化地质勘查供给结构
应结合国家去产能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新要求,建立安全、稳定、经济、绿色的资源保障体系。①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经过“十三”五努力,争取使内蒙古自治区重要成矿区带主要基础地质工作实现1∶5万区域地质调查、化探测量、磁法测量、地质矿产调查和1∶25万重力五个全覆盖,为找矿突破提供支撑;②应围绕大兴安岭南麓贵金属、内蒙古西部区铀、石墨等战略性新材料资源基地建设和石油、天然气、煤层气、地热等清洁能源勘查开发利用集中发力取得突破,为矿产资源供给侧结构性调整打好基础;③应围绕民生地质、农业地质、旅游地质、城市地质、环境等地质服务拓展空间,增加地质勘查有效供给,充分提高地质勘查质量和效益[6]。
3.3 创新模式,增强工作方法的系统性
建议从四个方面做好统筹规划。一是统筹规划中央、自治区财政资金、盟市财政资金,根据各类地质工作性质和投入资金定位,集中力量进行勘查,引导社会资金开展商业性矿产勘查;二是按照“公益先行、基金衔接、商业跟进、整装勘查、快速突破”的找矿机制,统筹部署地质工作,分头实施,整合力量发挥优势提高找矿质量效果;三是统筹勘查开发总体布局,优化勘查项目布局,通过集中集聚勘查合理避让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功能区,提升勘查质量和水平;四是发挥特聘专家的技术优势对整装勘查区、集中勘查区、矿集区和矿产资源基地范围内的探矿项目跟踪指导,统筹解决地质找矿的关键问题,指导地质勘查精准有效实施。
在布局上建议从以下方面进行落实。一是在基金投向上由重固体矿产勘查向重液态、气态矿产勘查转变,由重大宗矿产勘查向重清洁能源和新材料转变,有效缓解一些固体矿产勘查过剩而绿色矿产勘查不足的矛盾;二是在基金使用上由重独资勘查向重合资合作转变,以财政资金引导社会投资,实行资金+基金、基金+投资、矿业权+投资等合资合作模式进行勘查,有效应对勘查投入持续萎缩的问题;三是在基金项目布局上实现由分散向集中转变,找矿项目向整装勘查区、集中勘查区集中,向矿业集中区集中,向大兴安岭南段、及白云鄂博、乌拉山一带集中,向矿山深部外围集中,基础项目向点上集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勘查,有效避让各类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功能区,尽可能减少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四是找矿目标要由重单矿种向重综合勘查转变,避免重复投入重复勘查,坚决杜绝以往找煤不评价煤层气、铀、镓等有益矿产,找油气不评价其它共伴生矿产的勘查现象再度发生;五是找矿成果要求由重矿数量向重成果产业化、集约化、基地化、绿色化转变,进一步提高勘查质量和效益;六是地质工作应由侧重找矿向地质服务多领域方向发展。
在行动上建议采取两个联动:中央层面和地方层面的联动;自治区层面有关部门比如地质勘查基金中心、地质调查院、三大地勘局和盟市国土局的联动。
在组织上应该实行统一调度:自治区层面实行调度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各方面工作。
3.4 深化改革,有效解决制约矿业转型发展的深层次问题
一是要争取国家支持积极推动油气管理改革试点,加快自治区清洁能源勘查开发步伐;二是应积极推动煤、煤层气、铀、油气综合勘查开发试点,提升矿产资源综合勘查、整体开发、综合利用水平;三是改革和完善基金项目矿权管理制度,提高勘查质量和效率,鼓励各级政府投入勘查,有效维护地方投资权益。四是加大矿产勘查开发重大技术问题延伸公关,推动自治区战略性新材料产业发展;五是建立矿产地储备制度,为地质勘查项目选区和有效调控探矿权市场投放准备后备区块;六是深化地勘单位改革,当务之急是要在地勘单位内部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只有发扬传统、改革创新、求真务实、精准发力、勇于担当才能使内蒙古矿业在转变思想观念、调整发展思路,落实“五大理念”的过程中,真正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后劲更足、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子。
[1] 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内蒙古自治区矿产资源储量通报[R].2015.
[2] 郝逸凡.内蒙古自治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统计分析报告(2014年度) [R].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信息院,2015.
[3] 中国工程院.中国工程院关于发展矿业若干重大政策研究[R].2015.
[4] 孙燕英.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环境公报(2014年度)[R].内蒙古国土资源厅,2015.
[5] 中国环境科学院.2013年中国环境科学院刘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敏感性综合评价报告[R].2013.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12].2016.
我国首个地方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发布
3月20日,浙江省湖州市出台《绿色矿山建设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这标志着我国首个地方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发布实施。
《规范》明确了绿色矿山建设的基本要求以及资源环境、企业管理、认定与监管要求。《规范》规定,绿色矿山是指在矿产资源开发全过程中既严格实施科学有序的开采,又将对矿区及周边环境的扰动控制在环境可承受范围内,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矿山,具有开采方式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生产工艺环保化、矿山环境生态化、企业社区和谐化的特点。
《规范》要求,在资源利用方面,绿色矿山的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不低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指标,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固体废弃物处置率达到100%;矿区应建有截排水系统,地表径流水经沉淀处理后达标排放;生产废水实行循环利用,实现零排放。在环境保护、生态修复方面,矿山粉尘达标排放,矿山粉尘浓度小于等于1毫克/立方米,矿区大气环境、矿区和矿界周围噪声排放要符合有关国家标准要求;开采区、加工区、运输系统、办公区、生活区和码头实现洁化、绿化、美化,绿化覆盖率达到可覆盖区域面积的80%以上;闭坑验收时,边坡治理率达到100%。
据悉,湖州市近年来积极探索矿产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全域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绿色矿山建成率达84%。
Analysis of the mining development in Inner Mongolia based on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ZHAO Yanpu1,ZHANG Teng2,CHEN Jing3
(1.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Beijing),Beijing 100083,China;2.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acao 999078,China)
Inner Mongolia boasts abundant mineral resources.After decades of high-intensity geological survey and development,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have appeared although significant achievements have been reached.Problems of Inner Mongolia mining industry have the following aspects facially,more small mines,decentralized layout,opencast mining than the major,low resource utilization rate,some of the mineral production capacity of a serious surplus,serious environment problems,foundation work lag,more environmental constraints,exploration investments continue to decrease and scarce mine volume.But in essence,structural problems are prominent.Problems above are becoming main obstacles during the mining development of Inner Mongolia in curr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norm.Based on the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of the geological exploration,this study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the mining development in Inner Mongolia by proceeding with reality,insisting on problem-oriented,demand-oriented,policy-oriented,starting from the geological exploration links,as well as breaking through concept,ideas,methods,systems and mechanisms.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Inner Mongolia;mining development
2017-01-10
赵彦璞(1989-),男,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E-mail:429044923@qq.com;
张腾(1989-),男,澳门科技大学商学院管理学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
F407.1
A
1004-4051(2017)04-0047-04
陈静(1981-),女,澳门科技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