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场人员的劳动保护
2017-04-17张培生于会举刘功成杨慧敏屈勇刚
文/刘 鸽 张培生 于会举 张 倩 刘功成 杨慧敏 屈勇刚*
(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奶牛场人员的劳动保护
文/刘 鸽 张培生 于会举 张 倩 刘功成 杨慧敏 屈勇刚*
(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奶牛场劳动保护关系到企业效益,更关系到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现代规模奶牛场由各类人员组成,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饲养人员和后勤人员等。管理人员和后勤人员可执行一般的保护原则,而技术人员、饲养人员以及和奶牛直接接触的其他人员,由于从事工作的特殊性,须有专门的防护措施。从法律和人畜共患病角度阐述奶牛场员工的劳动保护,列举出奶牛场的安全注意事项,并着重对布鲁氏杆菌病做了较为详细的讲解,希望对畜牧工作者有所帮助。
奶牛场;劳动保护;人员分类;布鲁氏杆菌病(布病)
劳动保护(Labour Protection)是国家和单位为保障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健康和安全所采取的立法、组织和技术措施的总称。劳动保护的最根本目的是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避免患职业病和伤亡,保障劳动者在安全环境下高效劳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本文以存栏规模在500 头以上,奶牛饲养采用流水作业的现代化奶牛场为例,介绍人员分工以及相关的劳动保护法,列举出奶牛场的安全注意事项,并着重对布鲁氏杆菌病(布病)做了较为详细的讲解,以避免员工受到伤害。
1 奶牛场部门和人员分工
现代化规模奶牛场常设董事长、总经理,实行总经理负责制,根据工作的繁重程度可设置若干副总经理或助理,组成管委会,负责管理办公室、财务部、市场部、生产部等,每个部设部长1 人,也可根据具体需要决定是否设置副部长或助理。
1.1 办公室
办公室主要负责奶牛场管理和全场的统筹安排。人员包括办公室工作人员以及后勤人员(门卫、司机、供电、供水、供热人员和其他杂务人员)。有的奶牛场将“供电、供水、供热”职位设为1~2人,简称“三供”。
1.2 财务部
财务部包括会计、出纳、统计员和税务上报员等,主要负责奶牛场内的财务管理,计算奶牛场的收支情况,配合办公室协调奶牛场内管理。
1.3 市场部
市场部下设市场营销和物料供应两个分部,市场营销分部有客户服务员、调研企划员、销售专员等;物料供应分部有采购员、供应员、保管员等。
1.4 生产部
生产部是奶牛场的核心,由技术人员、饲养人员、饲草料管理人员、挤奶工、生鲜乳处理工等组成。
1.4.1 技术员
技术人员包括奶牛营养师、兽医师和配种员,分别负责奶牛的营养调配、疾病诊治和奶牛的揭发情、人工授精。
1.4.2 饲草料管理人员
饲草料管理人员主要负责奶牛的青贮供给。
1.4.3 挤奶工
挤奶工负责挤奶厅的清洁卫生,每天3 次挤奶,并协助配种员观察奶牛的发情情况。
1.4.4 生鲜乳处理工
生鲜乳处理工负责生鲜乳的冷却、消毒,清洗储奶罐等。
2 我国出台的劳动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国务院在1956年发布的法律中指出“改善劳动条件,保护劳动者在生产劳动中的安全健康,是我们国家的一项重要政策。”
我国制定和颁布的相关劳动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工厂安全卫生规程》《国务院关于加强防尘防毒工作的规定》《关于防止厂矿企业中粉尘危害的决定》《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业企业噪声劳动保护卫生标准》《防暑降温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防治尘肺病条例》等,并制定了相应的劳动卫生规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防止粉尘危害;②防止有毒、有害物质的危害;③防止噪声和强光的刺激;④防暑降温和防冻取暖;⑤通风和照明;⑥个人保护用品的供给等。
与畜牧业关系密切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动物防疫条件审核管理办法》《乳用动物健康标准》等。
企业应按照以上法律法规以及相关行业标准进行操作,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3 奶牛场的安全注意事项
3.1 一般注意事项3.1.1 生活安全
夏季,高温多雨季节,应注意防暑;雷雨天,不接触较高的金属设施,不在大树下避雨,防止遭遇雷击;食物易腐败,注意饮食安全。
冬季,工作服要加厚,防止冻伤;注意雪天防滑工作。
用火炉取暖做饭的宿舍,注意避免一氧化碳中毒,确保烟筒通畅,窗户留有一定大小的出风口。
3.1.2 消毒人员
消毒人员要熟知化学品的危害,操作规范,严禁裸手接触药品,操作时要佩戴口罩和防护手套,使用专用的器具等;严格保管好消毒药品,须按照规程比例配置药液,防止无关人员接触强烈腐蚀性药品。奶牛场也须注意除草剂、农药的使用和保管,严防中毒。
3.1.3 电工和焊工
电工、焊工应持证上岗。电工应熟悉电工知识,有较熟练的技能,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电工进行电线连接时,不能带电操作,必须确保电闸关闭,并有专人看管电闸,防止有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合上电闸而造成事故。
焊工要严格按照焊工作业手册进行操作:在进行焊接工作前,要检查焊接机的外壳是否接地,如没有接地,要及时接地;应认真检查工作环境是否安全,周围不可有易燃易爆物品;应有必要的焊工专用服饰,并戴好必要的自我保护用具,如手套、口罩、安全帽、焊工作业面罩、安全带(高空作业使用);焊接作业完成后要及时检查作业现场,排除一切安全隐患。
3.1.4 门卫人员
门卫人员要注意工作方式和态度,不得与人发生争吵,特别是外来人员;夜班巡逻期间为防止偷盗和受到不法人员伤害,门卫人员应配备内保人员规定使用的工具,如橡胶棍、电棍等。
3.1.5 司机
司机必须严格遵守行车交通规则,严禁酒后驾车。
3.2 特殊注意事项
3.2.1 人员消毒
员工进入奶牛场时,必须做好严格消毒。喷雾消毒是常用的消毒方法。在生产区工作,必须穿工作服,要戴防护口罩、防护手套,穿胶鞋。从生产区进入生活区前,要更换衣服、鞋子,并勤洗手,注意洗澡消毒,做好自身防护工作。
3.2.2 人身安全
与奶牛直接接触的员工应在平时工作时善待奶牛,与所管牛群友好相处,不可随意殴打奶牛。工作过程中要注意自身安全,防止被奶牛踢伤、挤伤或顶伤,发现“慕雄狂”的奶牛要及时上报。
3.2.3 机械安全
青贮饲草料加工人员与机械接触较多,应加强相关机械操作的培训,防止危险事故发生。
3.3 对人畜共患病的防护
世界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51年对人畜共患病定义为“在人和脊椎动物间自然传播的疾病和感染”[1]。在奶牛场可发生的人畜共患病有布病、结核病、炭疽、钩端螺旋体病、棘球蚴病、肝片吸虫病等,其中布病是奶牛场最为常见的人畜共患病,所以本文着重对布病做一较为详细的阐述。
3.3.1 我国的布病管控措施
布鲁氏杆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旧时称为马耳他热(Malta Fever),是人兽共患传染病,由布鲁氏杆菌引起[2],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疫情加重[3],当进入21世纪后更为严重[4]。布病流行于世界各地,美国疾控中心(CDC)将布病列为B类传染病,我国将之列为乙类传染病,与“非典”、猪流感、炭疽、艾滋病、狂犬病、乙肝等同属一类传染病。
在温和适宜的环境下,布鲁氏杆菌可以在奶牛皮毛、水和干燥的土壤中存活几周,甚至数月。布鲁氏杆菌对高温高湿和光照的抵抗力不是很强:在干热的条件下,经100 ℃、7~10 min处理即可将布鲁氏杆菌杀灭;在湿热条件下,80 ℃,只需6 min左右即可将布鲁氏杆菌杀灭;单靠阳光直射,布鲁氏杆菌最长也活不过4 h。因此,巴氏消毒法和超高温灭菌法足以有效杀灭牛奶中所有的布鲁氏杆菌[5]。
《农业部关于印发〈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术规范〉等14 个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规范的通知》(农医发[2007]12号)文件明确规定:为达到及时预防、有效控制和积极净化布病的目的,在非疫区以监测为主;在稳定控制区域以监测净化为主;在布病控制区和疫区实行监测、扑杀和免疫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但2008年兽医公报第1期《2008年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口蹄疫等主要动物疫病免疫方案》也规定:可对布病流行区和受威胁区奶牛和种公牛以外的易感家畜进行免疫。目前,我国采取因地制宜、分类管理,以检疫淘汰病畜和免疫健康畜为主的综合预防措施[6]。
3.3.2 传播途径
布鲁氏杆菌是大家熟知的细胞内寄生菌之一,可通过破损皮肤、口腔黏膜、鼻腔、眼结膜、生殖道,甚至未损伤的皮肤而感染。布鲁氏杆菌常存在动物体内、感染动物的排泄物、污染的食物中。人传染人的情况较为少见,传播途径比较局限,主要通过哺乳、性行为、器官移植等。
3.3.3 临床表现
从事畜牧业生产的一线工作员工,经常接触布鲁氏杆菌的研究人员,被布鲁氏杆菌感染的可能性较高[7]。
(1)奶牛感染布鲁氏杆菌的临床症状
流产是奶牛最显著的症状,常在第6~8周发生。已经流产过的奶牛再次流产,通常比第1次流产时间要推迟,而且常引发胎衣不下、子宫炎、长期不育等现象。感染公牛常伴有睾丸炎、睾丸肿胀巨痛、变坚硬等症状。发展成关节炎时,奶牛常会出现跛行。
(2)人感染布鲁氏杆菌后的临床症状
患者感染布病后,主要表现有发热(38~41 ℃)、多夜间汗、乏力、食欲不振、关节痛、淋巴结肿大及肝脾肿大等,并且该病不会自行转变成慢性病或痊愈,其潜伏期通常为2 周至6 个月不等。严重时失去劳动能力[8]、卧床不起,有的甚至出现神经症状。男性患者常出现睾丸疼痛,女性患者常伴有流产,白带异常增多、月经不调等。畜牧工作者,如果发现有以上症状的,应及时到就近的疾病控制中心进行布病检测。
3.3.4 诊断布病的方法
监测布病应按照国家常用标准《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GB/T18646-2002)进行检测,即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进行筛选检测,用试管凝集试验(SAT)对阳性样品进行复核。
单通过临床诊断易错过布病的最佳治疗期(潜伏期、急性期),进而转变成难以治愈的慢性期。因此,早期准确的实验室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验室诊断主要包括细菌学检查和免疫学检查。其中细菌学检查包括细菌培养和核酸诊断方法;免疫学检查包括补体结合实验(CFT)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对骨关节、神经系统进行检查的方法有:X线检查、CT检查、MRI检查。
3.3.5 预防措施
(1)保持环境卫生
加强管理,做好奶牛场的环境卫生,坚持消毒(地面采用20%石灰乳或10%漂白粉消毒,牛舍采用3%漂白粉溶液喷洒消毒[9]),保持奶牛场较好的空气流通,粪便做发酵处理。
(2)做好检疫工作
新购入的奶牛,必须隔离观察1 个月,并进行2 次布鲁氏杆菌检疫工作,确保新进奶牛健康后,才能与场内健康牛进行合群[10]。对于已经接种过布鲁氏杆菌疫苗的奶牛也必须在免疫后的1~3 年及时进行检疫,至少做到每年检疫2 次,将检出的阳性奶牛进行及时隔离和淘汰,对已感染的奶牛要按照《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GB16548-1996)进行规范处理。把握“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严处理”的原则。
(3)切断传播途径
对患布病奶牛的流产胎儿、体内排泄物和生乳等要进行严格消毒灭菌处理,要达到国家标准的无害化处理要求[11],防止污染环境或引起奶牛场其它动物食用后感染;对已经污染的场地,应做彻底消毒处理。
(4)免疫接种
针对布病,免疫接种是控制该病的有效措施,国外多采用布鲁氏杆菌活疫苗进行免疫接种。而我国主要使用猪布鲁氏菌2号弱毒活菌苗对奶牛进行免疫接种,该疫苗是一株毒力减弱的布鲁氏菌菌株,具有毒力稳定、使用安全的特点。
(5)增强预防布病的培训与宣传工作
定期举办饲养管理及疾病预防技术培训班,提高畜牧工作者的整体素质。对于个人,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奶和奶制品应加热后食用,不喝生奶,不吃生肉;特别是奶牛产犊时,注意戴好口罩和手套,严禁身体直接接触胎盘和羊水。建议我国各级政府加大对布病的防控投入和重视程度[12]。
4 小结
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避免患职业病和伤亡,保障劳动者在安全环境下高效劳动是劳动保护的根本意义所在。奶牛养殖有逐步走向规模化、现代化、集约化的趋势,并随之带来用工、机械设备、疾病增加等问题。奶牛场应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保障奶牛场员工(尤其是一线员工)的安全。奶牛场的各项作业劳动都应有专门的负责人员,并随时向奶牛场的管理层如实反映情况,提前建立相应的有效应急措施。在治疗奶牛疾病的过程中,要时刻防护好员工自身的安全,尤其是机械安全和多种人畜共患病的安全。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Joint WHO expert committee on zoonoses[R]. Geneva:WHO,1959:183.
[2]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 布鲁氏菌病防治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3] 冮森林,王季秋,王大力,等. 近年全国布氏菌病疫情及其分析[J].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05,20(5):297-300.
[4] 赵凤菊. 布鲁氏菌病的流行情况及危害[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1,27(2):62-63.
[5] 王远志,姜素华,邢建新,等. 西部高发感染性疾病[M]. 新疆: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6] 周艳彬,柳晓琳. 布鲁氏菌病的流行、发病原因及防控进展[J]. 辽宁医学院学报,2010,31(1):81-85.
[7] Al-Shamahy H A,Whitty C J M,Wright S G . Risk factors for human brucellosis in Yemen: a case control study [J]. Epidemiology&Infection,2000,125(2):309-313.
[8] 房振伟. 奶牛布氏杆菌病简介与防治[J]. 乳业科学与技术,2006,28(1):40-41.
[9] 范玉芳,张翠花. 奶牛布氏杆菌病的检疫及防治[J]. 中国动物检疫,2006,23(6):42. [10] 张宏伟. 动物疫病[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11] 蔡宝祥. 家畜传染病学[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12] 殷文武,孙辉.中国布鲁氏菌病疫情形势及对策建议[J]. 疾病监测杂志,2009,24(7):475-477.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编号:31560699)]
刘鸽(1986-),男,山东淄博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动物传染病诊断与防治工作。
2016-05-15)
★通信作者:屈勇刚(1971-),男,陕西渭南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动物传染病诊断与防治工作。